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轻点手机,即可轻松“掌控”温室大棚里的温度和湿度;通过大数据平台,牧民依据羊走路的姿态、步数等判断羊是否健康;土特产“触网”走出乡村,农牧民当主播带火农货……日前,记者在鄂尔多斯市采访中了解到,数字技术已覆盖农牧业生产多个环节,一幕幕智慧场景为乡村全面振兴带来澎湃动能。
12月11日,记者从鄂尔多斯市委网信办了解到,入选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以来,鄂尔多斯市不断探路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新模式。鄂尔多斯市委网信办联合多部门制定并印发《鄂尔多斯市数字乡村试点建设实施方案》,持续推动试点建设深入实施。
“我们的生菜从育苗到生长都是数字化自动控制,草莓大棚里智能数控栽培床可根据需要随时调整高度,土地利用率可提高约40%。” 达拉特旗广汇·绿沃川现代数字农业科技产业园负责人刘文光自豪地说,整个园区都运用了物联网系统,可以实时勘测各个大棚的情况,及时调整温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从而进一步达到增产、改善品质、调节生长周期、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得益于“智慧”对农牧业的加持,草莓空中长、牧草无土种、云端养牛、卫星种田……鄂尔多斯着力提升农村牧区的“科技范儿”,为农牧业提质增效提供了现代化的解决方案。
同样受益的还有鄂托克前旗昂素镇的牧民,高和平家中几代人都以放牧为生,自从镇里改善了基础通信设施,他家也安装了智能监控设备,这让他们的养殖省了不少心。“在过去,接羔以及对牛羊的管理,都要去牛圈、羊圈、草场上盯着,自从我们镇打造智慧农牧业,为我们安装了摄像头、监控等智慧设施,坐在家里,通过屏幕都可以看得到。” 高和平说。
作为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鄂托克前旗搭建起一个数字乡村产业示范村、一条数字乡村示范街、一批家庭农牧户,实施提升农村牧区网络设施水平、推广应用“一张图”管理服务等数字化提升工程的“1+1+3+N”数字乡村建设体系,同时构建起智慧大田、智慧温室、数字牧场三大应用场景,在这里,手机成为新“农具”,数据成为新“农资”。
以数字化赋能农业发展,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革新,更是发展理念和模式的深刻变革——农牧民从会种地到“慧”种地,从“放羊”到“云放羊”,已逐步实现了从靠体力到靠智能,从靠经验到靠数据的转变。
鄂尔多斯市委网信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持续推进5G网络、大数据中心、云计算平台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筑牢发展底座。截至今年7月底,已累计建成5G基站7319座,实现城区、工业园区及重点乡镇5G网络全覆盖。此外,鄂尔多斯市建成了“三农三牧”数字化指挥调度监管平台,综合运用遥感、气象、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农牧领域全口径数据的动态可视化监管,为乡村振兴插上“智慧的翅膀”,引领农村牧区走向更加繁荣、宜居的未来。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宋爽 薛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