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治国经邦,人才为急。”只有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引导广大人才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服务人民,才能实现民族复兴。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只有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才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牢固树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完善乡村人才培养、引进、管理、使用、流动、激励等制度机制,引导各类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乡村人才规模不断壮大、素质稳步提升、结构逐步优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乡土人才“破土飘香”。让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要加快培育“三农”工作队伍,特别是乡村本土人才。乡土人才来自民间、成长于乡土,熟悉农村情况,有的拥有农业技艺或经营经验,是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既能够带动特色产业发展,又能够引领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人才资源。
“我们村发展葡萄产业已有30多年,能取得今天的成绩,离不开乡土人才的带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谷里街道双塘社区党委书记陈忠明说,近年来,社区依托葡萄产业,带动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吸引了许多大学生返乡创业。其中,就有一位名叫陶洁的大学生,回乡后成立了南京陶然园艺有限公司,从事葡萄种植和销售,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致富。为加强乡土人才队伍建设,双塘社区积极挖掘、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充分发挥乡土人才在推进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陈忠明说,一方面,加强乡土人才挖掘。通过走访调研、群众推荐等方式,挖掘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农村实用人才,建立乡土人才资源库,实行动态管理,定期更新人才信息,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另一方面,加强乡土人才培育。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指导、外出参观学习等方式,不断提升乡土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同时,积极搭建平台,引导乡土人才发挥作用。建立乡土人才示范基地,发挥乡土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致富。“在乡土人才的带动下,我们社区葡萄产业发展迅速,种植面积已达1万多亩,年产葡萄2万多吨,产值近3亿元,已成为远近闻名的葡萄之乡。”陈忠明说。
乡土人才是农业农村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各地因地制宜、创新举措,不断加强乡土人才队伍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陕西省商洛市大力实施“英才计划”,聚焦乡村产业振兴,重点围绕食用菌、中药材、茶叶、核桃、养蜂等特色产业,加强乡土人才培养。目前,已建立乡土人才库,入库乡土人才6843名,命名表彰“商洛市乡土人才示范基地”50个、“商洛市乡土人才”150名,培养高素质农民1.4万人,培训农村实用人才4.8万人次。山东省济南市出台《济南市乡村人才振兴工作方案》,计划到2025年底前,遴选培育乡村之星500名以上、乡村好青年4000名以上,培训高素质农民10万人次以上,扶持培育农业创业创新项目500个以上,选树推介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典型村、乡村振兴示范村、美丽宜居乡村示范村1000个以上。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制定出台《湘西自治州乡土人才“百千万”培养工程实施方案》,力争通过5年努力,培养100名以上在州内外有广泛影响力的领军型乡土人才、1000名以上在县市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骨干型乡土人才、10000名以上在乡村发挥引领作用的实用型乡土人才。
乡土人才一边连着田间地头,另一边连着广阔市场,是带动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力量。各地通过政策扶持、技能培训、搭建平台等方式,加强乡土人才队伍建设,让乡土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大放异彩。
返乡入乡人才“上山下乡”。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业农村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吸引了一大批返乡入乡人才在广袤乡村创新创业。“在外闯荡多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资源,一直希望能为家乡做点事情。”安徽省宿州市泗县屏山镇食用菌种植基地负责人陈龙说,几年前,他返乡创业,成立了泗县绿之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周边村民发展食用菌产业,带领大家增收致富。“现在,基地食用菌种植规模已达150亩,年产各类食用菌200多万斤,产值1000多万元,带动了周边200多名村民就业,人均年收入3万元以上。”陈龙说,下一步,将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完善产业链条,打造食用菌品牌,同时,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像陈龙这样返乡入乡创新创业的人才还有很多。他们有的带着资金、技术返乡创业,有的带着项目、理念入乡发展,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返乡入乡创新创业人员达1120万人,创办乡镇企业180万家,带动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向乡村集聚,成为乡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力量。为了激励和支持返乡人员参与创业创新,各地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例如,四川省颁布了《四川省返乡下乡创业扶持措施》,针对市场准入、财政补贴、税收减免、金融服务、土地和电力保障以及创业培训等方面,对返乡入乡创业给予支持。根据《关于进一步推进返乡入乡创业工作的通知》文件,福建省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以推动返乡入乡创业工作的发展。其中包括加强返乡入乡创业的载体建设、提高返乡入乡创业政策的支持力度以及优化返乡入乡创业的公共服务能力等措施。
在政策支持的同时,各地还通过搭建平台、优化服务等方式,为返乡入乡人才创新创业创造良好环境。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依托返乡创业园,为返乡入乡人才提供政策咨询、创业指导、项目推介、融资服务等“一站式”服务。目前,已吸引300多名返乡入乡人才入园创业,创办企业120多家,带动就业5000多人。重庆市荣昌区建立返乡入乡创业专家服务站,为返乡入乡人才提供政策咨询、项目论证、技术指导等服务。同时,举办返乡入乡创业大赛,挖掘、展示、推介优秀创业项目,搭建返乡入乡人才与资本、市场等要素对接平台。“返乡入乡人才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要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加强返乡入乡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加大返乡入乡人才创新创业支持力度,完善返乡入乡人才服务保障体系,让返乡入乡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照新说。
各类人才“下沉赋能”。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各地各部门积极引导各类人才下沉乡村一线,通过科技特派员制度、专家服务基层、“三支一扶”计划等,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科技特派员制度是我国推行的一项旨在引导科技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制度安排。自1999年福建南平探索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以来,科技特派员队伍不断壮大,已成为活跃在广大农村基层的科技生力军,成为党的“三农”政策的宣传队、农业科技的传播者、科技创新创业的领头羊、乡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村,被誉为中国红茶起源地。近年来,作为科技特派员的江元勋率领村民致力于红茶产业的开发,使得红茶成为桐木村的核心产业。目前,桐木村的红茶种植面积超过1.2万多亩,利润总额超过1亿元,每人年收入超过3万元。与江元勋类似的科技特派员还有许多。他们深入田间地头,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开展科技培训和指导,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数据显示,目前全国科技特派员总数已达82.3万人,他们活跃在广大农村基层一线,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除了科技特派员制度,专家服务基层、“三支一扶”计划等也是引导各类人才下沉乡村一线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积极实施专家服务基层行动计划,每年组织数千名高层次专家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服务活动,帮助解决基层发展难题,促进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
同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每年选派2万多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帮扶乡村振兴等工作。“引导和鼓励各类人才下沉乡村一线,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加强人才下沉乡村一线的激励和保障,为人才下沉乡村保驾护航。
(卢勇明,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