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为更好地 传承红色基因、 强化德育实效、 创新教育模式、培育时代新人,积极探索红色文化与大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助力学校全面提升育人质量,2024年12月18日上午,一场聚焦“五育融合视域下的红色文化赋能大思政教育” 的德育实践研讨会在海淀区第四实验小学举行。
此次研讨会由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主办、海淀区第四实验小学承办,中华孔子学会国学教育专业委员会、海淀区教育委员会德育科、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教育集团、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心理研究中心共同指导,海淀区四季青学区管理中心、京师苑社区公益服务研究院、香山革命纪念馆和北京市香山公园管理处倾力协办。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卫戍区原党委委员、曾25次受到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的、张思德精神的传人孔祥秀作为特邀嘉宾莅临现场。教育部原国家副总督学郭振有、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吴安春、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程方平和北京教育科学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谢春风作为特邀专家参与此次会议。
会前,同时开设了六节学科德育课堂展示,涵盖语文、数学、英语、书法、道德与法治以及红色研学课程等多个学科领域。
杜春焕老师将通过四年级语文《梅兰芳蓄须》,引领学生感受爱国艺人的高尚气节。顾明老师的四年级数学《平均数》,巧妙融入思政教育元素。谢再贺老师的六年级英语《Travel In Great China Red Tour》,带学生领略红色中国之旅。王澎芊老师的四年级书法《集字练习——中国》,以笔墨书写爱国情怀。孙正老师的五年级道德与法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深入阐释爱国精神。王杰老师的五年级红色研学课程《红色印记少年先锋——“时光探秘家”》,则以研学实践形式开启红色文化探索之旅。这些课程全方位展示如何在学科教学中自然融入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为参会者提供丰富的教学实践范例。
课间,“笔墨绘中华 丹青颂祖国”书画作品展吸引了众多嘉宾的目光,同学们细心介绍一幅幅作品,讲述作品背后的故事。
随后,与会人员齐聚晨曦讲堂,同学们以情景剧《红心童行》,生动地呈现了在《晓足迹向党行》红色研学课程中的成长与感悟,展现了实验四小少先队员们坚定的理想信念与强国复兴使命在肩的勇毅担当。观看完演出,孔祥秀表示,红色文化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魂,希望同学们要像先辈一样,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努力成长为对国家、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材!
研讨会多维度、多空间、立体式、全方位地呈现了学校在红色教育中的实践探索。主题研讨环节由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马金鹤主持。
校长王亚苹以《守好红色根脉共育时代新人》为主题进行主题经验汇报。王校长从红色文化全方位浸润、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多元活动立体化育人、特色课程多角度赋能和德育网络综合化推进五个领域分享了学校在红色文化育人方面的实践经验与成果,并提出了新阶段的目标和展望。
海淀进校教研员李维、王化英、郭学锐、樊凯、耿国华、许长明对六节展示课进行深入点评,剖析学科德育教学的亮点,并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建议和希望。
专题访谈环节由海淀区教科院德育心理中心王凤英主持。教师代表王霞、学生代表李洛颀和杨昕瑀、家长代表陈晨、香山革命纪念馆宣教员臧玉华和香山公园爱教办副主任马丹共同参与,从不同视角探讨红色文化在教育各环节中的多元影响与协同作用。
国史进校园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刘建东为学校举行颁牌仪式,实验四小正式成为“国史进校园实验校”,标志着学校在红色文化教育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
专家郭振有、吴安春和程方平依次进行点评,他们为本次研讨会的主题内涵进行深度解读与升华,为红色文化赋能大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提供了理论指导。
郭振有在点评中指出,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首先就是要提高政治站位,实验四小对教育方针、红色文化、大思政课有着高度的认识、深刻的领会,所以能把红色文化、传统文化和学校文化结合起来,形成课程,落到实处,不仅入心、入脑,更入行,做到了知行合一。
吴安春高度肯定了实验四小在红色赋能的大思政教育中的成果,做到了方向明确、特色鲜明,构建了一个红色文化浸润,五育融合,德育各要素、学段衔接、全科育人、教联体贯通的德育体系,用教育实践生动回答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时代命题。
程方平在点评中高度赞扬了学校全体师生的精神面貌,肯定了学校在红色教育中的效果,通过校家社共同发挥作用,让整个教育入情入理,相信这将对学生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学校的教育经验值得进一步挖掘和推广。
活动尾声,北京教育科学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谢春风进行总结发言。谢主任充分肯定了实验四小在立德树人方面的创新和突破,展现了学校很强的实践创新力、专业引领力和情感融通力,同时充满了文化的浸润力和强烈的道德凝聚力,展现出了新时代教育家办学的精神感召。
此次研讨会的胜利召开,象征着海淀区第四实验小学在积极探索新时代德育新模式中的重要突破,今后实验四小将进一步发挥红色文化在立德树人中的关键作用,探索红色文化与大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创新教育模式和方法,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为培养让党放心、具有坚定理想信念、良好道德品质和爱国情怀,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积极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