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构建产权明晰、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着力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治理有序,成为提升联农带农能力的有力抓手。联农带农机制强调联结紧密、带动稳定、收益持续,统筹乡村经济增长和农民增产增收,系统推进乡村经济发展与综合协同治理,提高经济发展效率和促进乡村社会公平。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充分发挥联农带农富农效应,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发展进程。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升乡村联农带农效能,促进乡村发展兼顾产业发展效率和保障分配公平正义;兼顾乡村经济发展壮大和提升治理效能,着力推动乡村发展“集体强”与“农民富”的有机统一。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在经济发展、资产管理、法治保障、利益分配等方面全方位发力,成为提升联农带农能力的重要支撑。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创新经济发展模式,引入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来盘活闲置资源,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农村集体经济通过发展模式创新、组织协同联动等方式带动农民实现增收致富。第一,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推动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不断探索抱团取暖发展模式、强村富民公司模式、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等,唤醒乡村“沉睡”发展资源,推动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乡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的同时,协调统筹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不断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夯实农民共富的物质基础。第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合作与联合来增强组织协同联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打破区域、组织、主体之间的发展壁垒,带动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产业联合、资产联合、人才联合,同时吸纳多元主体融入到集体产业发展中,构建起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与农户协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促进不同主体之间的资源要素流动,推动释放集体经济发展潜能和农户增收致富的协同发展。
发展与规范并重才能推动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持续带动农民增产增收。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不断优化集体资产的监管方式,有效防范投资经营风险,促进集体资产有序运转;强化集体事务的民主监督,充分保障农民的民主权益,不断提升乡村民主化水平。我国农村基层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不断探索出农村资源资产管理的新办法,来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合法权益,促进集体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我国部分地区逐步探索出农村集体经济账务全面纳入“村财镇管”模式,通过开展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监督、重大财务事项决策参照执行“四议两公开”机制,切实推进集体财产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和常态化。实施稳健的经营管理形式有助于规范集体经济的联农带农方式,实现集体和农民的共同收益。
我国不断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的法治保障,为农民农村增收致富并提升联农带农能力保驾护航。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着眼于明确组织成员权益,规范农村集体财产的经营管理和收益分配制度,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伴随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持续深化,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完善收益公平分配机制,帮扶低收入农户持续稳定增收。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创新收益分配机制的作用,不断完善收益分配方式。对于集体经济发展薄弱的地区,实行按股分红和集体福利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收益分配,让集体成员平等共享集体发展成果,逐步缩小收入差距,促进集体发展的公平正义。拓宽农村低收入人口就业帮扶渠道,增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内生发展动力。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经济实力的同时,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脱贫户就业增收纳入政策体系中,进一步落实集体经济的“富农”实践机制。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积极构建利益联结、资源共享、责任共担的长效发展机制,成为提升乡村联农带农能力的重要支撑。新时代,各地应因地制宜构建集体经济的创新实现形式,建立健全集体经济的联农带农机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发展新格局。
王禾 中国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