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乡村振兴之下,多维度多层次的全面发展成为全国各地的主旋律。切实加强对乡村资源的挖掘和开发,全力推动乡村资源赋能经济振兴、文化振兴,已成为每个乡村的重要课题。伴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不断攀升的新要求,以及人民群众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富裕的新要求,乡村振兴的实践越来越深刻。
从传统住房升级到轻快别墅,农村的新变化如同春潮涌动,农村的新变化如同春潮涌动,住房的革新升级,既保留了农村的记忆,为村民提供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这些新式住宅不但外观时尚而且内部设施极为完善。随着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方便的交通、网络的覆盖、教育资源的完善,使村民的日常生活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丰富。另外,发展乡村旅游、特色农产品、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在增加村民收入来源的同时,农村整体形象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在文化振兴、乡村文化广场的复兴、传统手工艺的传承、民俗节庆活动的复兴,使村民在享受现代生活的同时,不忘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共同绘就了一幅农村振兴的美好图景。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传统农耕将百姓困于田地之间。而如今,伴随着农业托管的大力发展,再加上新质生产力下的智慧农业迅猛发展,农村耕地已不再依赖传统人力的工具,农业生产方式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在一些地区,农民对传统的锄头、犁不再依赖,而是利用无人机进行精确的施肥和杀虫剂喷洒,使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智能灌溉系统自动调节灌溉量,根据土壤湿度来保证作物在最适宜的条件下生长,智能灌溉系统的灌溉量是智能灌溉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还有的农村,他们通过手机APP远程监控农田,实现远程操控,不仅使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得到提高,而且使种植季节得到延长,通过自动控制系统,还可以实现对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的精确控制。另外合作社还开展农产品溯源服务,消费者可以通过二维码查询到农产品的生产过程,这种透明化的生产方式为农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二维码的方式,消费者可以了解农产品的生产流程,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这些变化不仅使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而且使农产品的市场价值得到提升,为农村的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当今的乡村,早已从传统工业时代中解脱出来,广泛应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已经发展成为振兴农村经济、减少污染的新风尚。农民用既节约能源又减少大气污染的太阳能热水器替代了传统的燃煤热水器。另外,还向农村引进风力发电,清洁供电,让村民用上了电。农村生态农业也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用有机肥、生物农药,使土地起死回生,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某地的农民将畜禽粪便转化为农田灌溉的有机肥料,利用生态循环农业的模式实现资源的回收再利用,还保护和修复了田园自然景观。湿地公园在部分地区已经建立起来,吸引了不少鸟类前来栖息,成了生物多样性的宝库。还有的地方对传统梯田进行了恢复,既美化了田园风光,又使土地利用率得到了提高。乡村特色资源在生态旅游的带动下被充分挖掘。如某村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体验,其特色是古老的民俗文化,在提高村民收入的同时,也增强了农村的文化影响力。
细数点滴,不胜枚举。每一处细微的变化,都是生动的举措。特别是乡村文旅的大力发展,让百姓可以依托本村资源,实现经济增收。如乡村民宿的建设,不但为当地居民带来了额外的收入来源,而且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体验感受农村风土人情,这些都是乡村民宿建设所具有的优势所在。随着农村旅游业、农村旅游、旅游产业等产业的开发,百姓可以在家门口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意”,比如凭借自己的口才,担当导游,将本村特有的农耕文化、垂钓文化等介绍给外来的游客,让更多人认识并喜欢自己的家乡。在文旅发展中,老百姓凭借自己的所长在家门口找到工作岗位,幸福感、获得感和满足感大大提升。
在富足百姓钱包的同时,百姓的精神生活也越来越丰富。传统文化的复兴,如农村运动会、庙会等为村民提供了一个展示才艺的平台,增进了村民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这些活动既促进了农村文化的发展,又使村民集体荣誉感、归属感得到了加强。随着农村文化活动的多样化,为充实村民精神世界而产生的读书会、摄影展、民俗宣讲等新兴文化活动也应运而生。村民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种文化学习,既使自身文化修养得到提高,又使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得到了激发。乡村举办的广场舞大赛、围棋大赛等,也让老百姓的闲暇生活更加充实,不仅愉悦了身心、打发了时间,还让邻里关系更加和谐,成为乡风文明靓丽的风景线。这种精神文化的兴旺,与物质生活的富足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美丽的新时代农村图景。
乡村振兴为学校课程改革与创新实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实践场域。思政教学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加速器”。拿最基本的乡村基层治理来讲,思政教学从思想层面上为乡村百姓夯实了根基,让乡村百姓的政治素养得到了提升,法治观念也更强。而且,在思想感染下,老百姓有了更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是村子的主人,建设在我,美化在我,环保在我,振兴在我”的意识更强。思政的熏陶让老百姓认识到自身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自觉承担起责任,发挥自身所长,赋能乡村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内生动力。思政教学还促进了乡村基层治理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在基层治理中能够实现倾听民意、汇聚民智,使决策更加民主、科学,提高了治理效能。思政教学在乡村振兴中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乡村基层治理者通过学习先进典型,将所学知识、理念和方法应用于实践,为乡村振兴树立了榜样,激发了村民的积极性,形成了良好的乡村治理氛围。
思政在乡村基层治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提升了乡村基层治理者的综合素质,还推动了乡村治理体系的完善,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通过将乡村振兴内容融入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以及开展实践活动,促使思政课程的实效性不断增强,课堂吸引力不断增大,使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中成为有担当、有能力、能为乡村振兴和国家发展贡献力量的新时代人才,推动高校思政教育与乡村振兴战略相互促进、协同发展。
(作者:王久洋,辽宁建筑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