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依据《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突破菏泽、鲁西崛起的若干意见》《山东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规划(2023-2027年)》的总体设计,菏泽学院发挥地方高校高层次农科类人才、科技优势,用特色的地方本科教育打造服务区域乡村振兴样板。第一,以农业产业问题为导向,继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提升服务乡村振兴能力,以专业链对接产业链为依据,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现有涉农专业,布局新产业急需的新专业,淘汰不能适应农林产业发展的老旧专业;第二,建设“金课”,基于牡丹产业等农林实际问题、产业案例、科学技术前沿,开发新时代农林优质课程资源,创新农林教育教学方法,推进农林教育与信息技术、课程思政深度融合,提升农林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性;第三,构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与校外实习基地协同联动的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区域性共建共享实践教学基地;第四,加大政策支持,为乡村振兴提供制度保障,加大现代农业领域国内外高端专家引进力度,进一步完善专业技术人员业界锻炼激励制度;第五,拓宽乡村服务渠道,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第六,加强政、校、企多方联动,形成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合力。
建设鲁西南文化研究院,以牡丹文化引领乡村振兴。在菏泽学院水浒文化研究所、牡丹研究院基础上,以菏泽学院、市文化和旅游局为依托,结合相关单位和研究团队,立足牡丹地方文化、冀鲁豫红色文化资源,以历史为依据、文化为方向,研究为基础,重点对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曹州书画院、中华祖源景区、中国临济文化园、浮龙湖文化旅游景区、穆李村文化风情园、东明国家森林公园等公园和旅游景区(点)进行研究,努力打造集牡丹观赏、红色文化、乡村生态、森林颐养等功能为一体的旅游品牌,促进菏泽乡村振兴。打造菏泽乃至山东对外交流的文化名片。
打造“一流”专业,建设“一流”课程,人才培养立足乡村振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提升服务乡村振兴能力,以专业链对接产业链为依据,在涉农专业与生命科学融合的基础上,进一步与信息技术、工程技术人文科学等深度融合,以服务牡丹产业目的,提升改造现有涉农专业园林、园艺;根据菏泽地方牡丹旅游、森林城市特点布局森林康养、牡丹旅游等推进牡丹文化发展、助力菏泽振兴的新专业;调整淘汰不能适应菏泽区域发展的老旧专业,实现专业设置“断、舍、离”,因地制宜培育地方特色优势专业集群。以学校现有省级特色专业、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基础,按照建设有一流专业的总要求,对专业特点和特色学科建设进行统筹谋划,争取建设“一流”涉农专业。
坚持德育为先,培养扎根农村的综合技能人才。结合地方产业特色,选择“牡丹栽培学”“牡丹生物学”等相关课程,基于牡丹产业实际问题以及学科技术前沿开发优质课程资源,教学内容设置上需具有前瞻性和时代性符合新需求,教学过程完成教师由“主演—导演”的转变,实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方法,同时将思政教育、信息技术融入专业课堂,争取建设一、两门“一流”课程,为乡村振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杰出青年农业科学家提供人才储备。
建设区域性实践基地,助力乡村振兴。依托菏泽学院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药学院和银香伟业集团现有条件,联合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农科院、浙江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在银香集团建立集现代农业、畜牧科技、有机产品加工、生物工程技术的研发为一体的、功能全面、设施先进的教学科研综合实践基地。
依托菏泽学院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和菏泽尧舜牡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牡丹应用技术研究院在菏泽地区建设牡丹标准化种植,品种鉴别、牡丹资源精深加工教学科研特色产业实践基地。为农业科学技术教学与试验研究、农业科技成果展示推广和农业科学技术教育培训等方面提供必要条件。
建立牡丹技术研究中心、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山东省牡丹基因工程育种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菏泽学院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和菏泽尧舜牡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牡丹应用技术研究院结合乡村振兴和旅游项目,进行新品种示范性培植和推广,逐步提升观赏牡丹新品种的开发、优选和繁育力度,利用生物技术拉长牡丹花期,同时通过设施栽培和牡丹种苗的分类繁育,达到一年四季都能观赏到牡丹的目的,在菏泽地区建立牡丹育种与应用研究中心。
“鲁西南特色高效循环生态农业协同创新中心”:利用学校资源优势,通过巨鑫源、银香集团优势资源联合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农科院、浙江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建立协同创新中心。探索高校与企业深度融合和共同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协同创新模式,不断提升持续创新活力,实现生态农业产业的应用基础理论与共性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形成生态循环农业学术高地和重大技术创新中心支撑引领地方区域发展。
“牡丹精深加工研发中心”:依托菏泽学院食品与工程专业团队技术力量和菏泽尧舜牡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巨鑫源食品有限公司等,联合中国牡丹应用技术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合作,重点开发具有提高免疫力、等功能性高端食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降血压、降血脂等功能性保健食品与药品;具有功能性美容护肤产品。建成我国最大的牡丹食品药品研发中心。
建设乡村振兴学院,形成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合力。在乡村振兴学院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完善以专业技术为联系,人才、科技为桥梁的合作链条,以菏泽学院和菏泽市政府为依托,联合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牡丹应用技术研究院等共建鲁西南乡村振兴研究院,充分发掘地区产业优势和学校人才科研优势,逐渐形成政府引导、行业指导、学校主导、企业及其他组织参与的合作格局。建立三方混合所有制服务机构。
成立专门乡村振兴领导机构:制定年度服务计划,审定经费立项支出,听取相关工作进展汇报,协调为农服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制定鼓励科技服务人员措施,政策支持助力乡村振兴。
成立服务乡村振兴办公室:负责制订服务年度计划和实施方案,承接政府服务项目,组建服务团队,协调对外关系,协同推进科技创新、创业平台搭建。同时负责协调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环境改善方式研究,对残旧房屋、废弃宅院等进行合理利用,统筹进行特色村庄建设,要统筹保护、利用关系,探索村庄建设一批历史文化古村、传统村落、自然风光独特村。
成立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为地方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搭建起一条绿色通道;加强农技人员专项培训和入户技术指导,培养和带动一支科技创新队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成立服务乡村振兴攻关机构:着力开展农业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以3个研究中心为起点,建立成果转化激励机制,立足农业新成果新技术,集成创新推广模式,加快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和转化应用。
成立服务乡村振兴人事机构:负责高层次人才引进;鼓励高校科研人员下乡;以及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计划项目;制定干部下乡政策,实现人才振兴、组织振兴目标。
以服务乡村振兴为目标,以菏泽市政府、菏泽学院和尧舜牡丹、金地集团、银香集团等企业为依托,实现人才培养链、农业产业链、科技推广链的精准对接。
作者:张红梅,菏泽学院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