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造血干细胞捐献全国第14802例、重庆市第217例;全国第18840例、重庆市第287例,都是来自小卢。他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11月20日,记者走近了他。
埋下善意的种子,将血样留在中华骨髓库
配药、输液、排痰……小卢很忙,从配药室到输液室,再到雾化室,他几乎没有片刻休息。就在一周多前,小卢才捐献了造血干细胞。
其实,这已经是小卢第二次捐献造血干细胞了,而且是捐献给同一人。事情要从2020年说起,在四川护理职业学院读大三的小卢在一次无偿献血后,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捐献相关信息,他将自己8毫升的血样留在了中华骨髓库。
这一小小的举动,埋下了一粒善的种子。
第一次捐献,共循环12000毫升血液
2023年2月,正在规培的小卢接到电话,称他的HLA分型与一位白血病患者初配型成功相合。小卢有些意外,因为在非血缘关系之间,造血干细胞适配概率大约是数十万分之一,配对成功率极低。也正因为如此,每一次成功配对都被视为是“生命的奇迹”。
在高分辨配型成功和体检合格后,小卢在重庆分库定点采集医院进行了造血干细胞捐献。这一过程,足足持续了5个多小时,共循环了12000毫升血液,提取196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
“捐献造血干细胞,其实不是‘捐骨髓’,不用担心。”小卢给父母做工作道,与无偿献血中的机采血小板过程基本相同,“也就是说,把造血干细胞分离出来后,其余血液成分会输回我体内,放心吧,我自己就是学医的,很安全的。”小卢一再保证。
第二次捐献,能换种方式救治他人
规培结业后,小卢进入重医附属大学城医院儿科工作。前不久,小卢像往常一样上班时,再次接到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的电话,称他救治的那名患者病情再次复发,问他愿不愿意再次捐献造血干细胞。
“当时挺意外的,没想到只隔了一年多时间会再次捐献。”小卢说,但他依然答应了,“我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平时的工作就是治病救人,捐献造血干细胞不过是换了一种救人的方式。”
对于小卢的善举,同事们并不意外。“小卢很善良,给小朋友打针时都很温柔”“别看小卢是近00后的年轻人,工作认真极了”“能耐得下心来与小朋友交流,这孩子很有责任感”……这是大伙对小卢的评价。
其实,大伙不知道的是,小卢每个月还会坚持到市血液中心无偿捐献血小板。“我在临床一线,知道血液的可贵,所以就想多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小卢说,他也希望有更多人能加入无偿献血及造血干细胞捐献的队伍中来,埋下更多有爱、向善的种子,让城市变得更加温暖。(李珩 张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