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行走于巷陌之间,炊烟袅袅,户户飘香,家家门前挂起红灯笼,门框上贴着村里人手写的春联,字里行间满是对新年的期盼——临近春节,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镇西南部石峡村的年味比往年更浓了。
去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石峡村的乡亲们回信,深刻阐释长城的独特价值和守护长城的重大意义,勉励大家“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财富世世代代传下去”。
“大伙儿收到总书记的回信后,甭提有多高兴!这让我们保护好、传承好长城这一历史文化遗产的决心更加坚定。”石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汉东难掩内心激动,他介绍道,目前村里已正式启动招商引资,开发以长城为依托、景村融合的石峡景区,并重新修缮村中古迹,力争打造一处5A级景区,提升游客体验。
“今年是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这是传承长城文化,弘扬长城精神的最好契机。”延庆区政协委员、北京妫水人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贺玉玲在石峡村经营多年餐饮民宿,她告诉记者,今年石峡村的年俗文化活动格外丰富,腊八节过后,每天晚上都有民俗表演,而且正在筹备石峡村的“村晚”,其中就有以长城保护员的日常工作为蓝本进行创作的节目。
贺玉玲提到的长城保护员,正是多年来生活于此的“长城儿女”,他们自发守护着家门口的世界文化遗产,书写着保护传承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精彩篇章。
耄耋之年的梅景田自上世纪80年代起便自发承担起守护长城的重任,一干就是40年。“80后”的刘红岩受舅舅梅景田影响,如今也成为一名长城保护员。6年来,无论严寒酷暑,她几乎每天坚持上山工作,即便临近春节,依旧坚守岗位。
“长城脚下是我家,我对长城有着深厚的感情,守护长城就像守护自己的家一样。”刘红岩说。
梅景田和刘红岩并非个例,村里还有许多像他们一样的长城保护员,代代相继,守护着长城。
在做好长城保护发展这篇“大文章”中,政协和政协委员从未缺席。
石峡村周边分布着丰富的长城文化遗存,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又新发现多处砖窑遗址。多位政协委员扎根石峡村,通过实地考察、深入调研,了解到石峡村存在长城文化展示体系亟待完善、新发现的遗址亟待保护、村史馆展陈亟待提升等问题。就在几天前召开的延庆区政协三届四次会议上,贺玉玲与区政协委员、中国长城博物馆馆长孙建华共同提出“提升石峡长城传统村落和砖窑遗址群保护展示水平”的建议。
委员们的真知灼见为长城保护工作注入强大动力,而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更是让石峡儿女干劲倍增,一个又一个在外务工的青年回乡创业,自觉扛起传承长城文化的大旗。
“十年前,村里几乎没有民宿。如今,不少年轻人返乡,纷纷将自家院子改造成民宿。还有不少年轻人返乡后,成为村史文化讲解员或长城保护员。”贺玉玲介绍,这些年轻人不仅为乡村发展带来了新活力,也以实际行动宣传和弘扬着长城文化。
近年来,石峡村依托长城资源吃上了“旅游饭”,村中独具一格的民宿院落、古迹遗址以及石烹饮食文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村民的日子越来越好。相较2023年,2024年石峡村的游客接待量近乎增长了一倍。
“旅游旺季,村里的住宿十分紧俏,甚至有游客因找不到住处,想花些费用住村民家里,村口的车辆也多得没地儿停。”李汉东说,依长城而建、因长城而兴,石峡村村民的日子变得越来越红火,但始终不变的,是大家对长城的守护。
李律杉 袁世鼎 杜晓航 解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