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要想实现乡村振兴,首先要实现乡村文化振兴。职业教育对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对乡村振兴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高校的发展也需要不断地得到实践验证与回馈。从乡村文化的发展来看,要发挥高校音乐教育的优势,持续强化乡村音乐人才的培育,提供专业与技术支持。同时,高校要增强合作理念,使音乐教育在乡村文化振兴与构建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其功能。另外,音乐教育也能够为乡村创造更好的环境,从而推动乡村振兴,加速发展乡村文化产业与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进而实现乡村经济振兴。
强化音乐教育成果的转换和运用
音乐教育成果的转换和运用需要高校制定健全的评价与提升体系,同时通过多种途径将音乐教育研究成果向乡村普及。从实践上看,高校应从乡村的实际出发,从教师培养、教学资源交换等方面加强对乡村音乐发展的支持。另外,应根据乡村的音乐及人文习俗,为乡村儿童制定符合本地特色的音乐课程及教学材料,使其能够在音乐教学中对本民族的音乐文化有更深地了解与传承。为此,高校音乐教育课题组要邀请相关专家到乡村调研。在对农村音乐教学的状况及需要进行全面的调查之后,小组成员根据自身的研究,制定出一套包含丰富的民族音乐知识课程体系。高校音乐学院也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对乡村地区音乐教师进行线上培训,促进乡村教师艺术审美水平的提升。高校音乐从业人士应该主动地与有关机构保持紧密联系,争取政策上的支持与资金上的投入,让乡村文化振兴从制度上、资金上得到保障。
与此同时,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要从本地的现实出发,对农村音乐文化的特色与优势进行深度研究,制定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规划要明确发展目标、任务划分和时间节点,以保证乡村文化振兴的顺利进行。在此基础上注重对农村地区的音乐文化建设进行动态的、合理调整与优化,使之更好地满足农村音乐的发展需求。高校要从音乐教学的发展历程出发,在音乐教学实践中不断增设新型音乐教学场域,例如:演奏厅、琴室、排练厅等。在这种背景下,乡村音乐文化也得到进一步发展,相关音乐设施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功能,为高校提供更多音乐资源。高校要从现实需求出发,对继承和发展乡村音乐文化的迫切性和必然性给予了足够重视,同时也要会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条件,做当地的音乐文化传播人员,在毕业之后可以从事表演、教学、推广等一系列音乐事业。在音乐教学实践中,音乐教师会从宏观的角度去剖析与阐释乡村音乐文化,让学生在获得相关知识与技巧的基础上,培养出学生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
健全音乐教育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制度体系
要强化政治引领,促使高校对乡村文化的关注与主动介入。政府要结合乡村文化建设研究院的优势,提出强化高校音乐教学服务体系的具体举措,使广大大学生和教师能够更好地投身到乡村文化发展中来。政府应该把重点放在乡村的音乐文化建设上。通过构建管理制度,激励乡村经济组织与文化企业进行音乐文化革新,增强对乡村的音乐教育的认识,为乡村文化建设奠定良好基础。另外,在乡镇政府与高校之间构建共治体制也是实现音乐教育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目标的重要途径。高校要利用专门的经费来进行乡村音乐教育工程建设,为乡村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服务。同时,应明晰各方面的职责,强化共同治理。高校音乐教育应充分利用其自身优势,对教学制度进行完善。结合民族传统与乡村音乐教育的实际需求,对学科结构进行调整。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音乐与文学、历史、民俗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开阔学生的眼界与思路。在音乐教育中,还要强化实践训练,创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活动和展示平台。通过实地考察与实践,使学生们深刻了解乡村音乐与乡村文化。高校要与乡村签订合作协议,联合规划项目,明晰双方职责,形成合力。为乡村文化的发展搭建良好的平台,根据地域特点、民族传统,对乡村音乐进行持续改革,比如高校可以组织一些诸如乡村艺术节、音乐竞赛、音乐讲座等活动。在乡村的音乐文化活动中,可以增加新的要素,增强乡村音乐的吸引力。在线下教学工作中,高校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需求,与当地教育局和校方共同协商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为当地中小学、高等专科学校开设了常态音乐课、合唱课、视唱练耳、乐理、声乐、钢琴等课程,切身实地为各地美育音乐教育建设添砖加瓦。在线上,高校可以用“云端音乐课”拉近各地区学校的距离,通过网络与多媒体让学生享受到优质、新颖的艺术教育资源。
加速发展乡村音乐和文化产业
高校一是要推行高校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加强与乡村地区音乐文化企业的合作,成立专门的扶持团队,组建科研机构。构建多元合作方式,推动乡村文化产业、学、研一体化发展,形成“产—学—研”联动机制。与此同时,将乡村音乐的概念与地方的自然情况相融合,在农产品的品牌中加入乡村音乐的概念,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推动乡村音乐文化产业的规模效益。二是通过与乡村地区的文化企业的合作,组建高校音乐教育研究中心,并在乡村地区创建小型的合作基地。高校要将学生的学习环境和乡村环境、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有机融合起来,使基地的职能得到充分发挥。三是要以“文化与旅游互补”为指导,推动二者的深入交流与发展。着力建设以乡村音乐为中心的文化区域,激活音乐文化工业的生机,促进文化旅游企业的发展,开发新型的商业业态和新型的消费方式,加速乡村音乐文化产业的转变。四是要在改善乡村人居条件上下功夫,将音乐文化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如用墙壁绘画、雕塑等来表现乡村音乐的历史与特色,从而创造出独具魅力的田园风景。为乡村民众营造融于其中的音乐文化情境。通过“一村一歌”比赛和乡村文化艺术节这样的节日活动增强乡村文化的生命力,增强群众的文化认同感和自信。另外,乡村可以从高校中引入AR和VR等现代信息技术,为乡村音乐文化的展现创造全新的空间,拓展乡村文化传播的范围。要持续地充实乡村音乐的文化底蕴,高校可以组织知名的音乐大师来村开展讲座,并开展一些创造性的学术讨论会等活动,以此来促进乡村音乐的发展,推动了城乡之间的音乐文化的相互沟通与交融,为继承与发展乡村音乐文化带来生机,最终实现乡村文化振兴。
音乐教育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抓手,不仅能够提高乡村居民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也能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因此,高校要利用音乐教育来赋能乡村文化振兴,通过进一步改善乡村音乐教育设施、激发教师积极性、丰富教学方法等措施来提高乡村音乐教育质量。另外,加强音乐教育的宣传力度,也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知和理解能力,才能培养出具有民族自信和爱国情怀的新一代新青年,更好地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作者:张丽阳,呼和浩特民族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