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隆重表彰全国道德模范与第八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召开之际,中山市于9月20日正式启动全民修身行动。据悉,此项行动伴随着“十二五”的五年历程,旨在培育高素质现代公民,创新社会管理。为此,中山市推出了十项配套行动,并制订了30条具体推进与落实措施。中山市的做法得到中宣部的充分肯定和广东省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作为广东省全民修身行动唯一试点,中山全民修身行动具体有哪些内涵?中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薛晓峰接受了羊城晚报记者的专访。
推动以文“化”人
羊城晚报:中山市为何要在此时开展全民修身行动?它将倡导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
薛晓峰:面对日益多元的社会价值取向和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的理想与信念的缺失与偏差,发展建设幸福和美家园的共同事业,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着力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上营造全体市民共同的精神家园。我认为,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精神世界。开展全民修身,就是要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共产主义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以文“化”人的教化功能,增强党的理想信念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感染、影响与引领作用。
强化文化自信
羊城晚报:全民修身行动如何处理好继承传统文化与弘扬时代精神的关系?
薛晓峰:全民修身行动要处理好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在坚定不移推进依法治市的同时,强化道德的教化功能,引导市民自觉以德正本清源,以德提升涵养,以德规范言行。我们将在坚持精神文明建设、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传承中华优秀道德文化与修身文化,并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增强文化思想工作的感召力、吸引力与实效性。注重挖掘与利用中山文化乃至香山文化中的积极因素,紧密结合弘扬“博爱、创新、包容、和谐”的新中山人精神,强化市民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夯实全民修身的文化基础。
30条具体措施
羊城晚报:全民修身,听起来容易让人觉得是一项“务虚”的运动,怎样做才能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
薛晓峰:全民修身不是一项“务虚”的运动。修身行动,在内体现为人的思想意识、精神境界的提升,在外则体现为对优美城市环境的建设和爱护,以及对公共秩序的恪守。我们要克服与纠正把文明建设、道德建设单纯作为“务虚”的观念,真正做到虚实结合、虚中有实、以虚促实、虚功实做。要将开展全民修身与加强城市管理、加强诚信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让全民修身转化为人人身体力行,个个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际行动和切身利益。中山全民修身行动配套了公民意识培育行动、城市精神光大行动、优良品德倡导行动、公共文明实践行动、传统文化弘扬行动、市民素能提升行动、新老中山人融合行动、阳光少年自强行动、领导干部尚德行动、和美环境营造行动等十大行动,还周密制订了30条具体推进与落实措施,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干部必须先行
羊城晚报:十项配套行动中有一项是“领导干部尚德行动”,您对领导干部有些什么具体要求?
薛晓峰:全民要修身,干部要先行。作为带领市民建设幸福和美家园的“领头羊”,党员领导干部要成为全民修身行动的重点对象。
对于党员干部来讲,修身不仅是成长进步之基、事业成就之本,而且是在群众中树立威信、获得信任从而得以顺利开展工作的必备条件。各级领导干部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更加自觉地投身到全民修身的实践中去,用实际行动为市民做表率。要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坚持执政为民理念,满腔热忱、殚精竭虑地为老百姓谋利益、谋福祉。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真正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以自身的模范行为感染和影响广大群众,努力形成党员修党性,官员修政德,各行各业讲职业道德,全社会讲诚信、讲互助、讲正气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