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杨玉璞)耗时近3个小时,用近40个故事与史实诉说周公“制礼作乐”与当今道德建设之联系。9月17日上午,由中宣部指导,光明日报社、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伦理学会共同主办,光明网、中共洛阳市委宣传部、洛阳市文明办承办的“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三十场活动走进洛阳。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经学研究中心主任彭林作题为《周公“制礼作乐”与当今的道德建设》的演讲,并与现场观众和网友进行了互动。
“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这里,中国人靠文化建立信仰,靠道德引领世道人心,这一伟大的文化选择,始于周公‘制礼作乐’。”演讲伊始,彭林便道出了自己来到洛阳时的心情。
从安阳殷墟到法国凡尔赛宫,从夏商周的朝代更迭,到如今一些景区内“不排队”的不文明现象……演讲中,彭林用了近40个小故事及史实,从中国的农业文明讲起,以周公“制礼作乐”为视角,讲述了当今社会的道德建设,并指出了礼乐文明在当代的价值所在。
400余位洛阳观众现场聆听了讲座,298万全国网友收看了节目,21.7万网友通过微博、论坛等参与了交流互动。
听完讲座,洛阳市老城区东北隅办事处党工委书记朱峰颇有感触,他说,如果大家都能用“以礼自治、以礼治人”来约束自身,那么社会就会变得更为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