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提起中国的经济伦理学研究,很多学者都会提到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王小锡,他已经在这个领域耕耘了近30年。面对“道德资本与资本的本质区别”、“道德资本是否会将道德物化”等质疑,王小锡从资本一般和资本特殊、精神资本和物质资本、资本的道德制约性等视角对这些质疑给予了解答。”王小锡说,他试图通过调查让当代企业决策者关注经济发展中的伦理道德问题以及伦理道德在经济运行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通过调查研究,他和团队构建“企业道德资本评估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含8项一级指标、100项二级指标,该研究获批立项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商业伦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关键词:道德;经济伦理学;指标体系;青年学者;商品经济新;王小锡表示;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著作;学界;学科
作者简介:
提起中国的经济伦理学研究,很多学者都会提到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王小锡,他已经在这个领域耕耘了近30年。
“一个学科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上,否则这个学科就难以发展和壮大,这也是我从事经济伦理学研究的初衷。”王小锡说,这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道德资本”影响广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但食品安全问题、“豆腐渣”工程等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王小锡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经济伦理学研究,提出经济发展离不开道德的支撑。在1989年发表的《道德是商品经济新秩序的深层要素》一文中,他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需要在全社会树立自重、廉洁、公正、平等、信用等新道德风尚,把每个人在经济活动中的行为纳入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的轨道。
随着研究的深入,他开始着力推进这一学科框架体系的架构,并于1994年发表《经济伦理学论纲》,出版了我国首部研究经济伦理学的学术著作《中国经济伦理学》,提出并论证了“道德生产力”、“道德资本”、“经济德性”等概念,在学界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
“道德资本”这一概念提出后,引发学界广泛讨论。面对“道德资本与资本的本质区别”、“道德资本是否会将道德物化”等质疑,王小锡从资本一般和资本特殊、精神资本和物质资本、资本的道德制约性等视角对这些质疑给予了解答。
如今,“道德资本”、“道德生产力”等概念逐渐得到学界认可,王小锡在经济伦理理论方面的相关论述逐渐为人们接受和传播,《道德资本研究》于2015年被译为英文,全球发行。
实地调查发展中的伦理道德
“目前学界对‘道德具有经济价值’这一观点已没有太多争议,但对于道德如何转化为经济价值却没有给出满意的解答。”王小锡表示,问题的解答不仅要在理论层面进行探讨,更要实地调研。他计划在全国范围对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中的伦理道德问题做实地调查,现已初步调查了江苏省、河南省、重庆市三地企业的经济伦理发展状况。
2007年开始,周及徐团队就开始对四川方言的调查研究,一做就8年,他们已完成对四川140多个方言片区采集工作。
【中英合作】互相理解和尊重是稳定器
【中美关系】相互理解和彼此信任是关键
【政府网站普查】网站建设要摒弃形式主义
【志愿篡改】杜绝需完善监督和管理措施
【陪子应聘】包管式教育思维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