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散文在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草书在唐宋也是鼎盛时期,手卷是书法中一种常见的形式,中国书法史上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兰亭集序》《祭侄稿》《黄州寒食帖》《自叙帖》《诸上座帖》等名作都属于书法手卷作品。今欲以怀素、孙过庭、黄庭坚笔意之草书再现宋人风雅,于当下之满目条幅对联等展厅格式拉开距离,引导文人墨客回归书房案头,重新认识长卷书法的静雅、和穆。遴选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醉翁亭记》、苏舜钦《沧浪亭记》、苏洵《六国论》、周敦颐《爱莲说》、曾巩《墨池记》、司马光《谏院题名记》、王安石《同学一首别子故》等12篇宋代具有代表性的散文作为创作题材,创作草书长卷作品。
赵月秋的国家艺术基金入选作品《宋代散文》草书长卷,其取法古人怀素、黄庭坚之用笔,线条圆厚通,墨色变化丰富,章法开合有度,使转自然,气息连贯,书写状态轻松自如,虚实、浓淡、干湿、粗细、快慢等极尽阴阳变化,气息连绵不绝,生生不息。必然中有偶然,随势而为,薄如蝉翼,重若崩云。枯墨用得很好,但枯而有形,枯而不燥,枯而润泽。其次是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宏大处动如脱兔,势如破竹;细微处静如处子,精雕细琢,时而满座失声看不及,时而慢条斯理鹅行鸭步,这种律动之美在他的作品中体现很明显。再则是笔法的丰富性,时而站立,时而倾斜,时而平躺,时而旋转,左盘右蹙,翻云覆雨,应接不暇,前后呼应,作品已具备相当的艺术感染力。——陈鸿翎 云南艺术学院书法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