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心向党、护航新征程——致敬劳动者”公安英模“云”访谈活动顺利举行
光明网讯(记者 刘希尧庞聪)公安队伍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队伍,也是一支英雄辈出、正气浩然的队伍。他们始终战斗在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最前沿和第一线,以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筑起平安中国建设的钢铁长城,是新时代劳动者的优秀代表。
公安英模“云”访谈现场
4月29日上午,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由公安部新闻宣传局、光明网共同主办的“公安心向党、护航新征程——致敬劳动者”公安英模“云”访谈活动在线上举行。五位来自公安科技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代表,通过“云连线”分享了他们在公安科学技术的前进道路上信念坚定、锐意创新、攻坚克难、无私奉献的感人故事。此次直播,还邀请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艳、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刑事技术处处长牛勇,作为点评嘉宾在光明网演播室,与英模代表线上互动,并对公安英模精神进行深刻解读。
广东省广州市公安局刑事技术所所长戴维列
“勘验、破案,还原真相,伸张正义,是我一生努力的方向。”来自广东省广州市公安局刑事技术所所长戴维列,投身刑事技术工作已有34年。在线上,他分享了建立全国首家食品药品环境法庭科学实验室、全国第一批DNA打拐实验室等故事。戴维列说,为生者权、为逝者言,是每一名法医坚守的职业信条,这激励着他34年始终坚守在侦查破案第一线。
山西省太原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六大队副大队长任飞
山西省太原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六大队副大队长任飞,从警12年来,先后完成毒物、毒品和微量物证检验4000余件,处理各类检材上万个,参与破获重特大和疑难案件200余起,由他研发的应用液质联用仪检测鱼塘投毒的方法,成为国家公共安全标准,填补了国内鱼塘投毒案缺乏法医学系统性研究的空白。“精一门技术,就多一门打击犯罪的本领;创一种方法,就多一项克敌制胜的手段;破一道难题,就多一种揭露罪恶的能力。”任飞表示,未来他要继续把实验室当作战场,把试验台视为阵地,把一台台仪器作为手中的钢枪,忠诚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使命和时代担当!
江苏省南通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副支队长贾东涛
江苏省南通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副支队长贾东涛,他在陈旧尸骨的DNA检验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陈旧尸骨DNA检验的空白,协助全国数百起因尸源不明、无法诉讼的案件得以诉讼,让无法定罪的犯罪嫌疑人得到严惩。在他看来,无论是科研攻关还是案件检验,都必须要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脚踏实地。“‘择一事终一生、干一行专一行、偏毫厘不敢安、千万锤成一器’是时代赋予刑警技术民警的使命,所以必须要始终保持定力、倾注心力,做到最好。”贾东涛说。
安徽省马鞍山市公安局科技信息化支队政委周克武
安徽省马鞍山市公安局科技信息化支队政委周克武,发挥自己的计算机特长,利用三年时间攻坚克难,研发了“智能办案系统”。周克武说,运用这套系统办案,可将法律文书的制作效率提高20倍以上。他还根据少数民族特点,研发了蒙文版、藏文版和维文版系统,目前,该系统已在全国4600余个公安基层单位推广应用,50多万民警先后使用该系统办案。由于周克武是计算机专业出身,法律上的很多问题都是一知半解。为了深入研究法律业务知识,他报考并获得了法学研究生学历。“这些年我能够坚持下来的动力,就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和促进一线民警不断提高执法效率和执法质量,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办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周克武说。
江西省南昌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支队副支队长熊国海
当今时代,是大数据时代。谁抢占了数据制高点,谁就掌握了主动权。来自江西省南昌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支队副支队长熊国海,利用互联网技术,创建了“南昌刑侦网上作战平台”、“合成侦查工作平台”。“这个平台就像医院的CT扫描机一样,刑警要破案、抓逃犯,只要打开平台一扫描,就能发现破案线索,发现逃犯藏匿的地方。让民警不出办公室就能破案,实现了信息化作战。”熊国海说,他从小就有一个警察梦,梦想成为一名除暴安良、维护正义的人民警察。正是这份对警察职业的热爱,支撑着他勇于攻坚克难。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艳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艳说,每一个科研成果的诞生、每一个案件的侦破,都生动诠释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他们展现出专注守心、物我两忘的精神境界与职业品格,彰显对职业理想和初心的坚守,是大家学习的楷模。
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刑事技术处处长牛勇
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刑事技术处处长牛勇则表示,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作为年轻一代的刑事技术人,要把向英模学习激发出来的奋斗豪情转化为做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在大战大考面前勇挑重担,在护航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的赶考之路”上谱写忠诚报国的时代乐章。
通过光明网技术平台,本次直播有效实现了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光明网、中国警察网、全国公安新媒体矩阵等平台联动播出。来自全国公安机关的民警、辅警和广大网友,收看了直播。截至目前,直播累计观看量超过428万次。
“五位公安英模的先进事迹令人鼓舞,作为公安刑事科技工作者,将以以公安英模为榜样,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争创一流业绩,向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献礼。” 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语音及心理分析技术处副处长黄文林说。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2020级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学生付芳菲表示,作为一名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的学生,我要以各位公安英模前辈为榜样,不断夯实专业知识,磨炼从警技能,开拓创新、精益求精,脚踏实地、砥砺前行,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贡献力量!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上,公安队伍将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公安英模为榜样,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辉煌业绩。
光明网讯(记者 庞聪)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重要指示,按照“喜迎二十大、忠诚保平安”主题实践活动和“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公安心向党、护航新征程”主题宣传活动安排,紧扣“五一”国际劳动节节点,集中宣传一批公安英模先进事迹,大力唱响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时代主旋律,激励引导广大公安民警汲取先进典型的精神力量,由公安部新闻宣传局联合光明网举办的“公安心向党、护航新征程——致敬劳动者”公安英模“云”访谈活动将于29日举行。
届时,活动在光明网设演播室,邀请公安英模代表:广东省广州市公安局刑事技术所所长戴维列,山西省太原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六大队副大队长任飞、江苏省南通市公安局刑事警察支队副支队长贾东涛、江西省南昌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支队副支队长熊国海、安徽省马鞍山市公安局科技信息化支队政委周克武,通过“云”连线进行互动访谈,展现他们在公安科学技术的前进道路上信念坚定、锐意创新、攻坚克难、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活动还将邀请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和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相关人员作客演播室进行点评。
据了解,“公安心向党、护航新征程——致敬劳动者”公安英模“云”访谈将于29日10时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光明网、中国警察网、全国公安新媒体矩阵等平台同步播出,敬请关注。
安徽省马鞍山市公安局科技信息化支队政委周克武
全国先进工作者、双百政法英模、中国好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最美家庭、全国文明家庭......这些荣誉称号,都来自安徽省马鞍山市公安局科技信息化支队政委周克武。从警21年以来,他自主研发硕果累累,大力培育科技团队,帮扶群众义无反顾,谱写了一曲曲忠诚使命、大爱无疆的奉献赞歌。
1997年,周克武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通过社会招考进入公安系统。由于当时基层警力紧缺,任户籍民警的周克武常常要下乡进村配合其他民警办案,因此有的群众为迁移一个户口要往返三、四趟才行。周克武深感不安,怎么办?他萌发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要是能让前来办事的群众直接通过语音询问电脑,那该多好啊!”。没有经费,周克武就东拼西借凑了8000多元,买回一些电脑配件组装了一台兼容机。经过几个月夜以继日的努力,他研发出“人机语音对话系统”。群众有什么问题只要向电脑发问,电脑就可以通过语音作出相应回答,受到了辖区群众的一致好评。
2000年后,周克武先后调至刑警大队、治安大队,他又继续研发出“临时身份证办证系统”、“智能笔录系统”、“智能比对工具”等一系列小巧实用的应用软件,有效提高了基层公安机关信息化应用水平。然而,由于社会治安形势的日趋复杂,警力少,案件多的态势始终让周克武和同事们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有些民警连续奋战都累趴下了。周克武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为基层民警做点事、出点力。
从那时起,他白天办案,晚上研发,经常通宵达旦连轴转。为研发系统,他刻苦学习法律知识并获得法学研究生学历。经过三年多时间的潜心研发,一套在国内首次实现“法律条款智能引用”、“法制监督智能提示”、“法律文书智能生成”三大创新功能的“智能办案系统”终于面世。该系统的运用不但极大地提高了办案效率,还因其强大的智能法制监督功能,全面提高了办案质量。周克武将这套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无私奉献给全国四千六百余个公安机关使用,市场总价值达四点六亿元,而他自己却分文不取。不仅如此,周克武还应少数民族地区公安机关的要求,为他们无偿研发了蒙文、藏文、维文等少数民族语言版本的“智能办案系统”和“智能笔录系统”,得到了少数民族同行的高度肯定。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大力发展公安科技创新事业,就必须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周克武说,为了大力培育科技团队,2014年10月,马鞍山市公安局研究成立了以他名字为名的“周克武科技创新团队”。先后有110名业务和技术骨干踊跃加入进来。为保障公安科技创新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周克武将人才培养置于团队建设的首要位置,制定了“成员成长计划”,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开展“结对子、传帮带”活动,一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快速成长为团队创新的中坚力量。
在团队的努力下,为提升执法水平研发的 “云智办案通”已被全国民警免费下载57万余次;为方便群众研发的“一体化自助办证机”,实现了户政、交警、出入境业务一机办理,为群众提供了24小时不打烊的办证服务。在疫情防控期间,他们团队组织完成抗疫大数据建模,为决胜疫情防控做出了重要贡献。
创新团队成立以来,相继完成了30余个实战应用系统的自主研发和800多个大数据模型的创建应用,累计为全国公安节约研发经费三千余万元,先后获得全国公安创新大赛奖项9个,其中金奖1项、一等奖2项,团队中先后有121人次因创新工作成绩突出立功受奖,2018年3月,创新团队被公安部荣记集体一等功。
周克武说,这些年来他一直能够坚持下来的动力,就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和促进一线民警不断提高执法效率和执法质量,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办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贡献自己的力量。(记者 刘希尧 庞聪)
江苏省南通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副支队长贾东涛
在全国刑事技术物证鉴定里,尤其是陈旧尸骨鉴定领域,有一位刑警被誉为“骨语神探”,他就是江苏省南通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副支队长贾东涛。
作为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全国百佳刑警、江苏最美警察,他在陈旧尸骨的DNA检验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陈旧尸骨DNA检验的空白。在他的带领下,南通公安DNA实验室成为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和一级DNA实验室,培养了一批南通公安刑事科学技术骨干。
贾海涛告诉记者,这一切源于2004年的一起杀妻隐案。“当年虽然嫌疑人如实交代了杀妻过程,根据其交代,我们在他家院内的一棵梧桐树边,挖出了一具已经发黑的尸骨,但是由于不能认定尸源,案件被检察机关退回补充侦查。领导将任务交给我后,经过20多天的不断摸索,我最终成功检出了尸骨DNA,认定了尸源,这起案件得以成功办理。”贾海涛说,在这起案件检验成功的基础上,他带领DNA团队用了4年时间,用改良硅珠法首创了陈旧尸骨DNA检测鉴定,填补了国内空白,并将国内陈旧骨骼、牙齿检验成功率提高到95%以上,成为陈旧尸骨检验领域独树一帜的专家。
但贾海涛却从未停止改革创新的脚步,不断勇攀刑事技术高峰。2009年9月,南通发生一起命案,现场的唯一线索就是一段多个人混在一起的DNA,当时无法进行拆分和判断使用。混合基因型的分析是DNA检验中的难点,不仅比对耗时长,而且比中的范围也非常大。贾东涛开始了夜以继日的探索。在贾东涛带领下,南通公安DNA实验室耗时5年攻坚,终于取得突破性进展。2015年1月,混合分型拆分成功,据此锁定犯罪嫌疑人达某,案件成功告破。仅当年,南通警方通过这项技术直接锁定犯罪嫌疑人82名,破案212起。
随着贾东涛声名鹊起,他独特而创新的DNA鉴定技术也引发多家国际大公司的关注,争相出重金挖他,但贾东涛却不为所动,还以科研团队的名义毫无保留的向全国同行做技术推广。2019年,贾东涛任职南通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副支队长,聚焦科技强警、素质强警战略,大力实施人才强技,努力营造人尽其才的制度环境,建立人才培养机制,为全市乃至全国DNA技术能力提升发展助力。
“我坚信‘择一事终一生、干一行专一行、偏毫厘不敢安、千万锤成一器’是时代赋予刑警技术民警的使命。” 贾东涛说,工作24年,他从未离开过刑事技术工作。不管获得多少的荣誉、具备什么样的身份,最重要的是始终要具备一颗敬畏之心,敬畏生命、敬畏法律、敬畏职业,知敬畏方能守初心、行致远。(记者 刘希尧 庞聪)
江西省南昌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副队长熊国海
提起刑警破案,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勇字当先,同犯罪分子真刀实枪殊死搏斗。可实际上现在的刑警破案,不仅要有勇,更要有谋,往往一些大要案件,都是运用谋略、依靠智慧手段侦破。来自江西省南昌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副队长熊国海,就是这样一位善用数据办案的刑侦尖兵。
从警23年来,熊国海始终奋战在刑侦信息化实战最前沿,构建平台,创新战法,运用网上作战、合成侦查等手段,成功带队侦破刑事案件5000余起,先后荣获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全国最美基层民警、全国刑侦情报研判能手、全国公安优秀刑警等称号。
然而这样优秀的一位刑警,却并非科班出身。熊国海告诉记者,1999年他从江西农大毕业,作为优秀大学毕业生选调到公安机关。“入警时,不少人怀疑:你一个学农业的怎么干得好刑警?我就暗暗下定决心,要用行动开启人生的奋斗征程。”熊国海说,为了使自己尽快融进数据信息化,他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编程认真研究各类数据信息的应用功能,和同事一道进行自主科研攻关,费了将近一年功夫,于 2010年搭建了全省第一个“刑侦网上作战平台”。熊国海介绍,这个平台就像医院的CT扫描机一样,刑警破案、抓逃犯,只要打开平台扫描,就能发现破案线索和逃犯藏匿的地方,民警不出办公室就能破案。
2018年,熊国海创建“合成侦查工作平台”,做到“案件资料档案化、工作流程视图化、手段运用集约化”,进一步提高了合成作战水平。当年南昌市通过该系统成功侦破的刑事案件数占比达到了90%以上,真正实现了“更快破大案,更多破小案”的工作目标。
2020年初,新冠疫情肆虐,人人谈疫色变,唯恐避之不及。熊国海敏锐察觉到运用大数据精准防控对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他主动请命,抽调百余名优秀党员干部、骨干侦查员,组建了疫情防控大数据研判专班,全部签署请战书,当天接到指令,当天进驻专班,集中封闭式运转。他带领专班民警通过自主研判、定向搜索、轨迹跟踪等手段,设置多种大数据研判预警模型,仅4天时间,梳理疫区来昌重点关注人员线索6万余条。特别是前期推送的重点预警人员142人,占全市确诊病例58.7%。通过科技赋能、数据导控、智慧战疫,提高了疫情防控质效。2020年2月份,大数据研判专班荣立集体二等功。同年7月,在中央政法委召开的新时代政法工作创新交流会上,南昌市智慧战疫的经验做法面向全国进行推介。
“一路走来,我感觉刑侦信息化工作是一种要付出极大艰辛而又能体会到很多快乐的工作。”熊国海说,支撑他勇于攻坚克难的动力,一是源于对警察职业的热爱,二是坚守为民宗旨。“当警察就是要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每当侦破一起刑事案件,为老百姓挽回损失,看到他们满意的笑脸;每当听说一线民警运用‘网上作战平台’,摸排出逃犯线索,传回捷报的时候;每当遇到疑难案件,侦破工作陷入僵局,我和战友抽丝剥茧、独辟蹊径,案件峰回路转的时候,我都感到了满满的成就感,所有的难都不觉得难了。我想,这都是支撑我走到今天的动力所在。”
当今时代,是大数据时代。谁抢占了数据制高点,谁就掌握了主动权。熊国海说,打击犯罪是公安机关的主业,更是刑侦信息化建设发展的主线。当前,电诈警情占全部刑事总警情的近五成,在部分一线大城市电诈警情占比达到七成,严重影响百姓的安全感、幸福感。而且电诈犯罪依托信息技术的更新迭代,已经呈现出“工业化、链条化、全球化”的态势。未来他要继续刻苦钻研,大胆创新,让科研为刑事技术插上腾飞的翅膀。(记者 刘希尧 庞聪)
山西省太原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六大队副大队长任飞
今年32岁的任飞,是山西省太原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六大队副大队长。与众多刑警不同的是,他从未体验过抓捕现场的惊心动魄。“我把实验室当作战场,把试验台视为阵地,那一台台仪器就是我手中钢枪。”从警13年,任飞在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里捕捉犯罪线索,在浩如烟海的实验数据里还原案件真相,在杂乱无序的检验图谱中锁定真凶。为上千起案件的侦破提供了有力证据,捍卫了公平正义。
令他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刚参加工作时遇到的一起鱼塘投毒案。任飞回忆,那时队里收到一封养殖户来信。信上说,他借款十几万元包下的鱼塘,一夜之间鱼全死了。“鱼塘投毒案的农药检测一直是理化检验的痛点,对公安办案影响极大。为了揪出元凶,我在实验室里搭池养鱼,检测记录,摸索规律,吃饭睡觉,无时不想,整个人就像着了魔一样。”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试过十几种提取溶剂,用废了上百个萃取柱,实验记录记了整整五大本后,任飞终于研发出了应用液质联用仪检测鱼塘投毒的方法。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实践检验,这种方法日趋成熟,大大提高了鱼塘投毒案中农药的检出率,更成为了国家公共安全标准,填补了国内鱼塘投毒案缺乏法医学系统性研究的空白。
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任飞始终认为,精一门技术,就多一门打击犯罪的本领;创一种方法,就多一项克敌制胜的手段;破一道难题,就多一种揭露罪恶的能力。在他潜心钻研,勇攀科学高峰的初心坚守下,累计完成毒化、毒品和微量物证检验4000余件,处理毒化检材上万个,参与破获重特大和疑难案件200余起。连续攻克了地沟油、掺假肉、新型毒品、新型减肥药、迷幻药、假劣药等一系列检测难题,科研方法在多个重大案件中起到关键证据作用;参与完成的两项科研课题成为国家公共安全标准,成功立项多个公安部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先后荣获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山西新时代政法英模等称号,入选全国刑事技术青年人才库。
从默默无名的刑事技术民警成长为全国公安改革创新的先锋人物和广受社会关注的“时代新人”、“警营科学家”,这背后除了他的不懈挚守,更是全国公安机关大力推进改革创新,不断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结出的硕果。
“虽然这些年取得一些科研成果,但成绩属于过去,未来任重道远。我是一名普通的刑事技术民警,组织上给了很大的荣誉,这既是鼓励更是鞭策。”任飞说,作为一名刑事技术警察,他将以崔道植同志为榜样,传承弘扬“老刑技”精神,始终心怀梦想、肩扛使命,发扬成绩、再接再厉,用一次次实验操作、一串串检验数据、一张张鉴定报告、一篇篇学术论文、一个个科研课题,忠诚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使命和时代担当!(记者 刘希尧 庞聪)
广东省广州市公安局刑事技术所所长戴维列
参与办理了3000余起重大刑事案件,一直保持零失误、零差错;带领广州市专业化现场勘查率从2016年初的15.3%提升到2019年的100%;入选全国首批DNA打拐实验室;参与的科研项目5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这些令人瞩目的成绩,都来自全国先进工作者、广州市公安局刑事技术所所长戴维列。
作为全国知名的刑事技术专家,戴维列从警以来,始终扎根刑事技术领域,在他的带领下,广州公安刑事技术领域队伍和能力建设水平持续提升,广州市公安局刑事技术所被国务院授予“模范刑事技术所”荣誉称号。
“还原案件真相,为生者权、为逝者言,是我们每一名法医坚守的职业信条,它激励着我34年始终坚守在侦查破案第一线。” 2014年4月,广州市番禺区发生一起重大命案。犯罪嫌疑人手段极为残忍,为了尽快破案,还死者一个公道,戴维列带领技术人员连续6天6夜对现场进行勘验,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提取上万份检材,最终通过现场勘验发现了关键物证。闻警而动,亲临现场指挥勘验,作为广州公安刑事技术领域的领军人物,戴维列总是充分发挥专家作用,运用检验鉴定技术,带领技术人员参与侦破了一大批重大案件。
戴维列说,勘验、破案,还原真相,伸张正义,是他一生努力的方向。他先后应用各种新技术、新方法在广东省内最先检出摇头丸、三唑仑及咪哒唑仑等新毒品、新麻醉药物,检验出首宗体内藏毒贩毒案,参与了影响恶劣、轰动一时的陈绍榕爆炸勒索系列案、南方医疗门诊部爆炸杀人案等各类重大刑事案件的物证及毒物检验工作,为打击形形色色的犯罪活动作出了巨大贡献。
多年来,围绕“专业化、规范化、信息化、职业化”建设方向,戴维列组建了广州食药环法庭科学实验室,并强力推动刑侦部门电子物证专业建设。2017年,广州公安专业化勘查队伍组建并全面投入实战,全市专业化现场勘查率达100%,极大提升了刑事技术支撑侦查破案、服务诉讼的能力。
针对办案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点,戴维列和团队主动开展科研创新,不断取得突破。水中腐败尸体的死因鉴定曾是一大难题,刑技所课题组系统研究了10多年,终于在硅藻的富集方法、消解提取、定性定量等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这项研究成果先后协助全国22个省区市检案400余起。
因长期与腐败检材和苯、甲苯等有毒物质打交道,加上此前服用三唑仑药物开展实验,对身体健康造成了较大的伤害。2003年5月,戴维列患上恶性淋巴癌。即便在专家会诊认为病情有可能恶化的情况下,他依然以工作为重,身体稍有好转便立即重返岗位,继续从事毒物分析、毒品检验、物证检验等工作,深刻诠释了科技人员的钻研精神、创新精神,以及公安民警舍生忘死、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献身精神。
“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每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戴维列说,他投身刑事技术工作34年,这些成绩属于过去,未来还将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但他绝不会懈怠,会继续热爱并坚守刑事技术岗位,带领团队继续奋斗。无论在案件侦办、勘查检验,还是科研攻关,都坚守理想信念,秉持担当精神、专业精神、奉献精神,争取更加优异的成绩,为刑事技术高质量发展贡献全部力量!(记者刘希尧 庞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