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爱穿的是军装,最爱写的是军歌。从青年艺术队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到中国著名剧作家、词作家,他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始终是勤奋、谦和、直爽。年过八旬,他却丝毫没有停下工作的脚步,自称为艺术战线的一名老兵,他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愿意为兵服务一辈子!
“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百位文艺名家讲故事”栏目首期邀请嘉宾: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创作员、国家一级编剧、中国戏剧家协会顾问阎肃。在150 分钟的拍摄过程中,阎肃老师一气呵成,讲述了一些从未公开发表过的从艺经历与心得,为我们留下许多珍贵影像资料。
阎肃同志是我国当代著名文学家、剧作家、词作家,从艺60多年来,始终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解放之前,我从重庆南开中学毕业,当时考上两所大学:重庆大学和四川大学,后来读了重大的工商管理系。解放之后,我们重庆大中院校的学生参加了当时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西南工作委员会举办的一个夏季暑期学院活动。当时,我是大专部文艺部的副部长,组织大家做文艺演出。说相声、演戏、唱歌,就在这座古城中度过了一个非常快乐的暑假。可能因为我的这点本事,受到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西南工作委员会的青睐……
我原来在文工团,什么都干过,拉过大幕、干过舞台照明;唱过合唱、跳过集舞;说过相声、还催过场……但我到现在都还会想,就算是拉大幕也要把它拉好,绝对不是机械式的简单工作,我要拉的快慢和导演心里想的节奏是一样的。当时我管照明,自己就琢磨怎么能做好。当时舞台照明用的是汽灯,里面有一个石棉的灯罩,就像一个椭圆形的灯泡辐射出里面很强的光。这个灯罩有一个特点,油气会凝固在上面,烧一次就灰了,轻轻一碰就碎。为了节约成本,我就想要一个灯罩多用几次。
后来,在青年艺术工作队的基础上成立青年文工团。当时的任务是到处去做宣传工作。在这一阶段,我见到了各种各样的人,见过城里人、农村人;国民党的兵,甚至特务;共产党的高级干部、普通干部,还有乡下集市上的普通老百姓。接近这些不同的人,是做好宣传工作的基础。跑了四川各地,和各色人等都熟悉了,带给我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后来写歌剧《江姐》时的顺理成章。
下部队一年后的一个傍晚,这个场面我至今记得。那天,在飞机场的跑道尽头停着八架飞机,我和机电师扛着旋梯去做检查,看到最后一架飞机的飞行员小王,正坐在飞机上望着天空发呆。那一刻,他的背影映着漫天晚霞,美丽迷人。我感到很好奇,心想他在琢磨什么呢?机电师告诉我,他心里惦记着头顶这片天,作为飞行员的他们深深地热爱祖国的蓝天。当天夜里,我情不自禁地在被窝里琢磨出了一首诗叫《我爱祖国的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