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尹鸿:文艺批评需要诚实的态度和共享的价值观

2017-03-03 19:29 来源:人民网 
2017-03-03 19:29:19来源:人民网作者:责任编辑:李姝昱

  我们今天再来谈电视剧文艺批评的时候,为什么我们会有时候觉得今天我们今天讲话,我们在新时代的传播之下,我们缺的是什么,这就是文艺批评,如果简单地说,我觉得有几点:第一,就是刚才时统宇先生谈到的诚实的态度。诚实的态度在中国非常不容易,当年鲁迅就批评过中国有两种批评,有一种批评是骂,凡是和自己不对付的人、不对付的事,我们就棒杀,一棍子打死。另一种是和自己气味相同的、我们喜欢的甚至跟我们有共同利益的就是捧杀。总而言之,都是以杀为主,而缺乏真正的呼唤棒杀还是捧杀,虽然只差了一撇,但是它的目的都是一个杀,也就是它的社会文艺健康发展而服务的。今天说诚实的态度,本来是一个最低的道德标准,但是在中国这样一个人情化泛滥的国家,尤其在我们社会有不良的气息中越来越浸透到日常生活当中,一个简单的八荣八耻的问题会成为全党干部必须要学习的事情。我们把底线成为我们必须要坚持的理想。这是时统宇刚才提到的问题,当然不仅是文艺批评。他说到各行各业,说到吃都不放心了,更不用说看了。有许多底线需要我们坚持。

  第二,共享的价值观,我们当年为什么会有一批很好的文艺作品和文艺评论家,至少是适应了那个时代的文学作品和批评家,是因为他们共享这一套价值系统。他们有一套共享的价值标准,但是今天我们如何去打造这样一种健康、向上、开放、多元的,但绝不是没有共享性的价值系统。多元并不是没有共享,就像一幅画,尽管色彩斑斓,尽管上面有各种各样的线条、各种各样的布局,但仍然有焦点,仍然有核心造型,仍然有主题。而我们这一点,我们现在电视文艺批评可能有些迷惑的地方也在这儿,张三说很好、李四说很差,但你会发现他们当中的公约数缺乏。如果这个很好、很差,很多是来自于我们的价值观,甚至来自于我们的利益,这会大大影响我们的评论。

  第三,缺乏良好的渠道。我经常在电视上讲,其实我们不是没有批评,电影有批评,电视业有批评,但经常批评家都会说,我们发现我们的批评失声了,我发现我们的批评家没有市场了,但并不完全是这样。大家知道批评渠道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互联网、博客、微博有大量的跟原来的传统批评家批评方式、批评工具不一样的批评家,而这些评论家中,仍然有一批既有专业素养,也有人文关怀,也有道德情操的一批人,当然这中间是预混混杂,但仍然有一批这样的优秀批评家。所以我们在讨论当下的文艺批评的时候,我们要考虑如何适应当下媒介环境的变化,我们要找到新的批评渠道,实际上批评一直在那里,而且一直在影响着观众的选择、影响着创作者。现在很多创作者公司都愿意在微博上看批评,愿意通过这些批评调整自己的创作,所以我们要找到新的批评渠道。

  最后,我们所缺的还是一定的艺术素养。在座的可能有很多艺术学院的学生,大说实在的,我们现在在做艺术批评的时候,刚才阎晶明总编也说到我们这一批做评论的人基本上都是文学出身,而我们后来的关于电视、电影的经验几乎都来自于后天的学习,一边看、一边学、一边摸索、一边听专家的尤其是看制作专家的分析,帮助我们成长。但今天我们讲现在的年轻人有更好的成长空间和成长环境,但老实说大多数人在批评素养上还是缺乏艺术素养的综合训练,或者说缺乏艺术的灵感性,艺术的评论首先必须建立在感性体验之上,而不是一个个概念的演化。最终我想说,新的媒介环境和新的教育环境使得批评家这样由专业的人士承担的行业,今天已经变得门槛非常模糊,现在人人都可能是批评家,人人都可以是批评家,人人都可能和可以把他的批评传播给广大的受众,因为我们有了完全不同的媒介环境,因此当专业的老师越来越难当,当专业的批评家也越来越难当,因为人人都可以做。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大众的批评素养的提高,才是中国电视文艺提高的真正的光明之日。也就是说,人人都是批评家了,只有大众的批评素养提高了,其实中国的文学艺术的水平才能够真正提高,最后决定收视率的、买票的、评奖的、举手的全都是在座的每一个人,而不是专业的批评家。谢谢大家!(翟慧慧 宋心蕊)

[责任编辑:李姝昱]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