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论电影《有家》的艺术形态

2017-07-18 18:12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2017-07-18 18:12:27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作者:责任编辑:刘冰雅

  作者:彭文祥

  作为影视剧研究方面的老师,在看过作品之后的整体审美体验,就有如一股清流流入心田,又像一阵清风吹开心扉。为什么有这样的体验?一部作品的接受环境是很重要的,考虑到这个问题,假如说这部作品像它的思想性,刚才仲主席讲的思想性,那么艺术性是它的前提。我觉得不同时代接收环境是需要考虑的问题。比如说这部作品现有的主题艺术性和思想性,搁在17年年前或者改革开放初期的时候,可能这个作品题材还不会给我这样的感觉它是一种清流,是一阵清风,因为那个时候我们的世风、家风、民风大家觉得天经地义。现在恰恰是什么?刚才仲先生以及其他专家都提到了,咱们现在在流行二次元,流行青年偶像的文化,流行的是类型片,是那种喜剧,是玄幻,是所谓的商业大片,而且这些东西是有票房的。

  艺术的形态确实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但是,我相信中国的电影生态也好,文艺生态也好,网络生态也好,总会是有一种正能量的发挥的场地。关于艺术影院的说法,仲先生也提到《百鸟朝凤》制片人下跪事件,一个发行人为了作品下跪确实很振动。关于这个接收环境我不多说了。

  我可能有学院派的表述,既然我是影视剧方面的老师,就这个作品而言谈四点:

  第一,劝善警示。这个作品主题表义来说,中国向来有重伦理,重道德。刚才仲先生也提到了,包括王先生也提到,中国艺术里面向来有很重要的传统,比如说《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些电影有家和一体化的叙事模式。某种意义上通过一个家的变化折射一个国家的发展。当然了,这个作品我刚刚为什么说是串善警示,某种意义上折射了这个当今时代,这个时代是什么时代?当然了,我们现在也不再说我们当今这个时代是一种新时期,但是改革开放的深化,社会历史文化的转型这个阶段还是有的。在转型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变化,有伦理的、道德,道德伦理概念的重建,或者转变过程中会呈现怎么样的状态。再比如说在金钱面前,我们是怎么样的态度,在人情面前是什么态度,在困难面前是什么态势。其次,从中国的汉代开始,几千年的历史。陈老师也提到了,不光在艺术上我们有家国一身的说法,做文化里面有孝廉文化一体。中国孝廉文化从汉代就开始了。说白了,德以孝为先,廉还是做官做人做事的问题。从汉代开始,什么孝廉,首先考虑这个人是不是孝,然后才能不能当官。假如说不孝的人再有能力,也当不了官。《有家》这部作品,首先要突出就是劝善警示。

  第二,如含真情审美共鸣的作品。这个情包括父一辈以及子一辈之间的情,包括夫妻之间的情,还有朋友之间的情。有一些审美的点是共同的。我看电影我做了一些旁边的记录。刚才剪这20分钟的华彩,在他母亲面前类似于话剧的独白,因为他母亲不会说话,他说我母亲真受不了,我没有作弊,为什么要把我开除?假如我是导演,我确确实实也要考虑一个问题,我怎么样把老百姓耳熟能详的题材做的让大家喜欢看,而且有一种情感的共鸣,最后做一篇文章就是抓住情这个字。当然了,我们关于刚才有家类似于独白的情感共鸣点,我们可能也从别的角度来说。假如说这个演员把不住那也是困难。我不知道大家看了怎么样,在我拉片的时候我既把这个独白作为一个场记,同时我个人相信80%的观众看到这一点的时候,因为前面坐了不少情感的铺垫,铺垫过来到这个时候,有家类似于火山的情感喷发,我相信看到这个点80%的观众眼睛湿润了,因为这个时候确实人生真的太难了。到了最后,有家类似于发出天问,什么叫天问,类似于屈原一样的,“老天你为什么这样?”满含真情的审美共鸣。

  第三,烘托对比的张力。因为这种家庭戏很难,又不能狗血,超越本身意义的题材不可能说偶像剧或者说青春偶像电影,或者说那些八卦的电影,或者加一些狗血的东西进去,这就是真正考验主创或者创造团队编剧的本身和导演的本身或者剪辑的本身。我发现了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的对比,通过对比来烘托有家这个人。假如说这两个故事有真实的原型有真实的原型某种意义上正考验真人真事,带着镣铐跳舞。这个作品最大特色是对比和烘托,对比和烘托之中深法出艺术趋势的张力。哪些对比呢?比如说不同的父母,有家是养父养母,原来父母在哪里要问了。另外不同的姐妹彩霞和彩虹。专家也提到这个片子有的时候沉,但是假如说你让它展开诸多的对比,可能还真需要一点容量。比如说李明的小伙子他跟他父亲打电话,他说爸我爱你。他爸在主持会议呢,老头眼泪下来了。怎么回事?这是不是感化呢?应该是有家的感化。这都是一个对比,从正对比、反对比构筑的一些设计来烘托或者说刻划有家,他是个孝子,他不仅仅是一个孝子,他还很敬业,他还很有理想。

  最后一个,这部作品可圈可点的一个审美特点,纯粹夺目的理想主义。为什么谈理想主义,有三个例子。1,20年,大白话说我们日常生活之中,而且我们可能都会或多或少有见解或直接的经验。中国古话,久病床前无孝子,这个20年是什么力量支撑的孝子?20年,这是一个理想主义的东西。所谓理想主义是摧残夺目,而且这个现实生活中真有这样一个人,而且这个人还是31年,叫朱清章。事实就是如此,这是大家觉得摧残夺目的理想主义。2,彩霞和彩虹。按照现在的标准来说,确确实实彩虹身上的光辉和理想制度,我们可以做对比, 比如说《蜗居》里面的海藻是不是,我们还可以做对比,比如说现实生活中的“我可以在宝马车里哭,但是自行车不可能”,这个彩虹就这么做了,当然关于这个话题可能另外来说,这个编剧是不是有点太狠了?当然,也符合悲剧的一般规律。悲剧,按照鲁迅先生的说话,悲剧就是把有价值毁了给你看。这个彩霞是被毁了的。3,作为摧残的理想主义有两个字,假如说抛开这个作品艺术性,光来看思想性和价值导向就是两个字:信仰。有家这个人一出生就被人抛弃了,母亲好不容易把他救活又变成这个样子,父亲又没了,好不容易有一个媳妇跟自己作为知己又没了,自己拿了一瓶酒在那儿喝,天问为什么?为什么对我这里不公,我哪里做错了?但是最后他还是没有倒下。就两个字,信仰。他觉得我一直就相信,我就相信我妈妈能醒过来,我没做错什么,我相信她。尤其是90后、00后他们看习惯了二次元,可能很难理解合理吗?经常问合理吗?到了这个份子20年怎么怎么着。但是说实在的,这个作品回到我开头所说的,假如说它是清流,它是清风,在清流和清风里面蕴含着意义深刻,而且令我们当代人、 现代人思之的,可能不仅仅提留在孝,可能不仅仅提留在忠,也可能不仅仅停留在廉,而且最核心两个字,我们的信仰。我觉得这就是对的。很简单,我就这样做了。(彭文祥)

[责任编辑:刘冰雅]
您此时的心情
新闻表情排行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