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倪恒虎
首都怎么转型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并指明了方向。五年前,总书记深刻指出,“北京的问题,深层次上是功能太多带来的。要坚持和强化首都核心功能,调整和弱化不适宜首都的功能,把一些功能转移到河北、天津去。”今年1月18日,总书记再次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提出了六个方面的要求,其中首个要求便是紧紧抓住“牛鼻子”不放松,积极稳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坚定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从集聚资源求增长,到疏解功能谋发展,成为全国第一个减量发展的城市。《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首次提出减量发展,明确了北京全市建设用地规模、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以及平原区开发强度三下降。
减量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不是不要发展,而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北京实施减量发展,已经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1月23日发布的经济数据,是对减量发展成果的阶段性总结。北京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18年全市经济保持了平稳运行的发展态势,全市在推动减量集约、转换发展动力、优化首都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和增进人民福祉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从增速来看,减量发展之下,北京实现了6.5%左右的年度预期目标。经初步核算,201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032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6%。就在这一年,全市规模以上法人单位关停搬迁361家,其中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企业占83.4%。也是在这一年,北京市2014年推出的“史上最严”新增产业禁限目录再次进行了修订,更加突出精细化管理。还是在这一年,全市新设科技服务业和文体娱乐业企业88716家,合计占全市新设企业的48.4%。产业结构调整,剥掉“白菜帮”,集中力量做好“白菜心”,北京地区生产总值保持中高速增长,是对减量发展的充分肯定。
北京经济提质增效的进程,直观地反映了减量发展的成效。从主要领域运行情况看,农业持续转型升级,工业生产增长稳定,服务业稳中向好。2018年北京市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3%,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0.7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7.9%。其中,金融、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等优势行业在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首度超过四成;贡献率合计达到67%,比上年大幅提高了12.9个百分点。全年新经济实现增加值10057.4亿元,占全市经济的比重为33.2%,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北京是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进一步显现。2018年1月至11月,中关村示范区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技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为17.2%,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
减量发展之于北京的重要意义,还体现在人口下降而生产效率显著提升。截至2018年末,北京常住人口为2154.2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6.5万人,同比下降0.8%。而在生产效率方面,2018年前11个月,北京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为44.8万元/人,同比提高5万元/人。另外,从能源利用效率看,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2.5%。减量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成为首都追求高质量发展的鲜明特征。
城市减量发展,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居民收入又有什么变化?2018年北京市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2361元,比上年增长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3%;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了6万元大关,同比增速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这是“十三五”以来3年中增速最高的一年。与此同时,2018年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9843元,接近4万元,同比增长6.5%,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一个可喜的变化是,北京市居民消费持续升级,服务性消费在总消费支出中的比重已经达到54.9%,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减量发展,发展质量高了,城市环境好了,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消费持续升级,这是一幅暖意融融的画面。减量发展,带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增量”。
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成就了北京减量发展,为北京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路径,也为大城市发展探索了新模式,积累了新经验,贡献了新思路。减量发展,开启了北京的新发展,也书写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点睛之笔。(倪恒虎)
[责编:王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