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年,经过7个月筹备与制作,《当代金融家》杂志社“国家金融记忆——改革开放40年40人系列访谈”大型纪录片隆重推出。纪录片围绕被访谈人所主导或亲历的重大金融改革事件展开,通过对这些重大事件出台的背景、要点、难点、过程以及事件产生的积极影响进行回忆、归纳和总结,清晰地展现了我国金融改革历程的重要脉络,为下一步金融改革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启示和借鉴,同时,也留下了丰富而珍贵的中国当代金融史史料,记录了属于我们自己的国家金融记忆。
李礼辉,曾历任中国工商银行福建省分行副行长、驻新加坡首席代表、国际业务部总经理;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中国银行行长;第十二届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2016年6月起任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研究工作组组长。
本节选自“改革开放40年40人之李礼辉访谈”。
本片共分为三部分:
一、中国银行业为何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
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是我国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的重要步骤。但是,多年来,对于“应不应该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是不是在贱卖国有资产”等争论从未停止。李礼辉认为,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是中资银行股份制改革历程中,值得肯定的、非常重要的一步。
详情看点:
1、是技术破产还是财务亏空?
2、是引进战略投资者,还是在贱卖国有资产?
3、重要的是能不能带来新的价值
4、引进战略投资者是值得肯定的一步
二、恰当调谐与境外战投的分歧
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之后,中资银行面临着由于中外差异导致的发展决策难题。如何通过恰当协调与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关系,共同促进中资银行各项业务的顺利开展,成为中资银行发展中的重要内容。对此,李礼辉深有感触,并为此付出了诸多努力。
详情看点:
1、提升中国银行的价值是共同目标
2、中外差异导致决策疑虑
3、投资京沪高铁的额度减少了一半
4、用专业取得境外战略投资者的认同
三、重要的是做到“好而不会倒”
次贷危机之后,世界各国金融监管机构对“大而不能倒”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给予了持续关注,并不断加强监管和测试。对此,我国也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也提出了一系列特殊监管要求。李礼辉表示十分赞同,但他同时认为,中小金融机构对金融系统的稳健发展同样重要。而且,更重要的不是“大而不能倒”,而是要做到“好而不会倒”。
详情看点:
1、“大而不能倒”并不完全准确
2、我们要做到“好而不会倒”
3、不能因为有风险就不做业务
4、银行行长要能看到风险和未来
在金融行业精耕40余载的李礼辉,曾经历任海南省副省长、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中国银行行长、第十二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委员等职。来自于福建莆田的他,温文儒雅,待人亲和,曾被亲切地称为“儒雅行长”。但他又是一个果敢坚定的人,从银行到政府,再从政府到银行,又从银行到现在的区块链研究工作组,李礼辉始终在各种挑战中,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在创新和改革的最前沿,砥砺前行。
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推动我国银行业改革与创新,特别是在银行股份制改革中,他带领中国银行克服重重困难,成功引进了境外战略投资者,重构了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立了三道防线的内部控机制,重设了全行的职级体系等,最终推动中国银行顺利上市。此后,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等一系列措施,逐渐将中国银行打造成为一家全球一流的大型跨国综合性银行。
对于金融科技,李礼辉始终报以宽容和支持的态度,同时,又不失谨慎。他提出,要通过制度化和标准化建设,来促进金融科技的规范发展,特别是对于区块链金融,更要有足够的认识,问题是问题,案件是案件,技术是技术,应区别对待。未来,金融与科技的融合定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