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讯(记者 李政葳、王恩慧)“为国以礼,其言不让;以民为本,尊师重道;和而不同,日新月异……”5日,在光明网、中国孔子研究院联合主办的“讲好中国故事——国风小注”项目启动仪式上,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学生身着汉服表演的“国风小注”样本剧,赢得现场观众们的阵阵掌声。
来自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的孩子们带来《国风小注》样本剧表演 (图/于超然、张瑜 摄)
现场观众沉浸在剧情中(图/于超然、张瑜 摄)
本次活动立足于传统文化的根基,旨在以时代精神激活传统文化的内在生命力,创新传统文化表达理念,让国风文化滋养青少年健康成长。光明日报副总编辑陆先高,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年研究院名誉院长陆士桢出席启动仪式并致辞,来自文化、教育领域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参会。
光明日报副总编辑陆先高为发布会致辞(图/于超然、张瑜 摄)
陆先高谈到,任何国家、任何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是这个特定群体在生存、进化过程中,不可磨灭的印记。从这个角度看,一切传统文化都有其历史价值,我们今天可以对其进行评判,但既不能照单全收,也不要全盘否定。这其中需要被传承和发扬的部分,我们叫做优秀传统文化,也可以认为是国风文化的一部分。
陆先高认为,国风文化已经到了正本清源、确立导向的阶段,如何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为大家面对的共同课题。通过“国风小注”项目,我们将携手业界共同推出一批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国风作品,让这批作品在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这既是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文化和教育产业共同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杨朝明教授为发布会致辞(图/于超然、张瑜 摄)
杨朝明说,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如何让传统文化润物无声地浸润青少年心灵,是文化、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工程。“国风小注”项目的意义就在于推动传统文化走进家庭、走进学校,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助力青少年树立文化自信。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年研究院院长陆士桢教授发言(图/于超然、张瑜 摄)
陆士桢谈到,传承传统文化要注重研究和挖掘其现代内核,用现代思维演绎传统文化精髓,并且注重发掘每个孩子的独特性,切实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让优秀传统文化滋养青少年健康成长。
光明网总裁、总编辑杨谷为孩子们颁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小使者”聘书(图/于超然、张瑜 摄)
“国风小注”项目总撰稿人,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单承彬教授做主题讲话(图/于超然、张瑜 摄)
中国科学院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王金战发言(图/于超然、张瑜 摄)
《国风小注》项目联合发起人王玲发言(图/于超然、张瑜 摄)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常务副总编辑刘凯发言(图/于超然、张瑜 摄)
期间,曲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单承彬、中国科学院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王金战、北京市联合出版公司常务副总编辑刘凯、“国风小注”项目联合发起人王玲等围绕活动主旨做了主题发言,共同探讨国风文化在当代的创新表达。
“讲好中国故事——国风小注”项目启动(图/于超然、张瑜 摄)
据了解,本次活动将持续推出一批在思想和观念上守正、在形式和内容上创新的优质文艺作品,包括出版系列经典书籍、改编系列经典剧目、举办系列青少年小剧场活动、制播系列传统文化影视作品等;另外,“国风小注”首场演出活动也将于近期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