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力量·新时代之魂”理论解读⑩】
作者: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教育部社科中心主任 王炳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的革命实践产生伟大的革命精神。任何精神形态的出现,都有一定的实践基础和历史条件,深化中国革命精神研究,需要深入挖掘、清楚梳理革命精神的实践基础和思想来源。
一、革命精神根本上来源于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
革命实践孕育革命精神,革命实践是革命精神发展的动力,革命精神推动革命实践发展。革命实践与革命精神的关系,决定了我们在开展中国革命精神研究时要高度重视史实研究,尤其要重视开展党领导人民群众的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和自身建设史研究,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史料,准确判断历史形势和把握历史脉络,坚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既实事求是地讲出历史的本然,又令人信服地讲出历史的所以然,这样才能增强研究的科学性和厚重感。
二、革命精神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革命实践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是革命精神的核心要素之一,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革命精神中蕴含的鲜明的群众观念,这一观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作为革命精神核心要素之一的“实事求是”,深刻反映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各方面。可见,无论是哪个时期,无论侧重哪个方面,革命精神中都始终贯穿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尤其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可以说,革命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精神思想层面的生动体现。只有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把握革命精神的灵魂。
三、革命精神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升华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形成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和独特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积淀深厚、博大精深,虽然其中也有糟粕,但更多的是富有民族特色的宝贵精神财富,尤其是蕴含其中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观念,体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基因和价值理念。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凝练和总结而成,与传统文化相互作用,关系密切,可谓水乳交融。
四、革命精神吸收和借鉴了世界文明优秀成果
马克思主义反对那种把无产阶级文化、社会主义社会同整个人类文明、资本主义社会对立起来、割裂开来的观点。无产阶级所创造的一切文化成果都是适应人类社会历史发展需要,在吸收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积极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在无产阶级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创造出来的。革命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同样吸收和借鉴了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在国外学习和吸收的新思想、新理论,所见所闻的文明成果,对早期革命家确立信仰、选择道路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使他们能用宽广的眼界和胸襟观察和把握世界发展局势,对中国革命实践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对革命精神形成产生了积极影响。此外,党还十分注重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理念和技术,为我所用。
【“精神的力量·新时代之魂”理论解读②】领会红船精神,拓展新的航程
【“精神的力量·新时代之魂”理论解读③】大力传承、弘扬和践行焦裕禄精神
【“精神的力量·新时代之魂”理论解读④】弘扬焦裕禄精神,凝聚新时代中国力量
【“精神的力量·新时代之魂”理论解读⑤】焦裕禄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
【“精神的力量·新时代之魂”理论解读⑥】以伟大改革开放精神引领新征程
【“精神的力量·新时代之魂”理论解读⑦】传承航天精神,建设航天强国
【“精神的力量·新时代之魂”理论解读⑧】红船精神的思想内涵与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