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邓 林
11月11日晚,四川省成都市召开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11月10日18时-11月11日18时成都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据悉,本次疫情成都已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4例。
“不要慌!”这是成都人在排队做核酸检测时的一句口头禅,字里行间透露出成都人的生活态度。不要慌,让节奏慢下来,让城市有序而坚韧。
成都经过近几年社区治理的探索与实践,从家庭、单位到社区、城市,完善的社会治理体系已形成。由此,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这座2000万人口的城市才能迅速应对。
发端于国庆节之后的此轮疫情,在国内各省市都呈现出传播速度快、传播链条广、传播点位散的特点。因此,及时地梳理传播链条,阻断传播机会,成为各地抗疫工作的重点。如今,虽然个别地区仍有散发确诊患者,但是已经进入总体可控和持续巩固的阶段。
从11月1日出现第一例病例开始,成都迅速进入应急状态推进防疫各项工作,尤其提出要“精准摸排病例活动轨迹,持续开展密接追踪管理,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以最快速度切断传播链条”。于是,一场与时间的竞赛在成都抗疫工作中鸣枪开跑。
通过对重点人群、重点社区、重点轨迹的梳理,成都迅速对重点地区、人员和环节进行了管控。与此同时,成都市还全面推行“网格化+铁脚板”防疫实战机制,获得了各方肯定。截至11日18时,全市已排查管控密接3691人,次密15762人,除已通报病例外,其他人员核酸检测均为阴性。
从成华区、锦江区到都江堰,上万名专职和兼职网格员、志愿者们的真诚奉献被“刷圈”,为抗疫中的成都增添了更多温情。其中,成华区在此轮疫情中出现多例确诊患者,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将成华区理工东苑西区调整为高风险区。为此,该区街道办、区属单位、企业等开展全民总动员,宣传隔离政策、组织居民多轮次核酸采样,为隔离群众订单式做好服务配送等。成都理工大学的教授们在上完网课之后挽起袖子摘菜,拿起锅铲煮饭,确保隔离师生吃上热饭热菜。这样的情形,驱散了冬日的寒冷。
在青白江,党员志愿者们不分昼夜驻扎在冷链市场的一线,认真核查一批批进口冷链产品的检验检疫证明、报关单、消毒证明等,力争将新冠病毒阻挡在门外;在双流隔离点酒店,志愿者们根据不同群体制定了服务方案,实行专人一对一服务,54岁的美术老师秦树林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用一组手绘的《隔离日记》来表达敬意。
这样的感人情景比比皆是。志愿者、网格员们以每天两万步、三万步的“铁脚板”,深入社区开展精准防控,梳理不同人群的行动轨迹和传播链条,实现疫情防控精准汇总、精准管理、精准研判。
在与时间赛跑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成都人充满自信和乐观:不要慌,只要每个人都遵守防疫要求,都尽心尽责,就能在这场战役中取得最终的胜利。由此可见,这既是社区治理模式的一次演练,更是一次检验,在精细化的治理方式中,实现精准而高效的治理目标。
通过梳理发现,已确诊病例的活动轨迹均处于同一传播链条,说明疫情防控措施已初见成效。成都在这场抗疫战斗中,从容又温暖地守住了群众,让这个寒冬不再寒冷。(邓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