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2017年4月1日,随着西安高新功能区正式挂牌,这片开放沃土上开启了一场全方位、立体化、系统性的改革探索,和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掀起了新一轮改革开放浪潮。
4万多户新增市场主体、330项制度创新成果、翻了两番的GDP……5年时间,西安高新功能区的“试验田”里花开正艳、硕果累累。
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
“试验田”里硕果累累
3月31日,和利时西北总部基地项目工地塔吊林立、吊索起起落落。和利时公共事务经理龙育凡说:“明年9月,我们公司1200多人将全部搬到这里办公。”
2011年,和利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利时”)在西安高新区注册成立西安和利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主要承担公司国内外交通自动化、工业自动化、智能制造、智能工厂、工业云平台等众多产业项目的产品研发、测试和试验任务。经过十年发展,公司业务快速增加,单一的研发生产机构已经无法满足需求。2021年5月,和利时西北总部基地项目破土动工,如今,项目7号楼已经封顶,5号楼马上封顶,项目整体将于明年9月竣工。
“从项目审批到建设,一切都非常顺利。”龙育凡说:“《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等很多证件都在一天之内就办下来了,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和利时西北总部基地项目的顺利推进,得益于西安高新区一系列制度创新。2017年4月1日,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高新功能区正式挂牌,5年来,西安高新功能区主动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一带一路”倡议、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重点在政府职能转变、金融开放创新、投资贸易便利化、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方面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加强首创性、差异化的探索,形成了一批在全国、全省、全市具有极强示范引领的制度创新成果,贡献了“高新经验”。
如,西安高新功能区创新推出分阶段办理施工许可证、区域评估、“标准地+承诺制”供地及容缺审批、承诺备案、多评合一等机制,实行产业项目用地100%保障、重点项目审批100%帮办代办,最大限度优化流程、提升审批效率;在全省率先推出“跨区通办”“跨省通办”“一件事一次办”等改革举措,推进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实现网办率95%,全程网办率70%,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99%……
数据显示,5年来,西安高新功能区已累计形成制度创新成果330项,涵盖政府职能转变、通关贸易便利化、金融创新开放、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产业集成发展、科技创新等十余个领域,数量和质量均居全市前列。其中,《技术经理人全程参与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模式》等4项改革创新成果被国务院及国家部委在全国复制推广,《海关出境危险货物包装监管新模式》等13项改革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特别是2021年以来,西安高新功能区加强了集成性、系统性的制度创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被省政府评为改革创新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
制度创新所营造的良好营商环境,成为西安高新功能区吸引力的重要源泉。据统计,自贸试验区成立至今,西安高新功能区累计新增各类市场主体40606户,累计注册资本金5052亿元,其中外商投资企业428家,注册资本金78亿元,企业登记总量、外资企业登记量均居各功能区和全市首位。
培沃土建链条激活力
科技创新热潮奔涌翻腾
北京冬奥会已经悄然远去,但绽放在那场盛会上的西安高新元素仍被津津称道。来自西安高新区科技企业诺瓦星云的自主研发成果,为冬奥开闭幕式打造了空灵浪漫的艺术盛宴,呈现出震撼的视觉效果。其单口8K控制技术更是为全国超过20块8K LED显示巨屏提供技术支持,让观众不到现场也能获得身临其境的冰雪体验。
此番“现身”冬奥会开闭幕式只是诺瓦显示控制的一个代表作。自2008年初创团队攻克技术难关,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点亮北京奥运会“盘古大观”主背景屏后,诺瓦星云便以西安高新区为主阵地不断加强技术攻关和创新突破,让其产品和技术频繁站上奥运会及诸多全球顶级活动的舞台。
诺瓦星云的成功在西安高新功能区绝非个例。作为“硬科技”概念的策源地,西安高新功能区近年来围绕国家赋予的战略定位,叠加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和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积极打造科技创新+自贸试验的高新样本,并涌现出了中国首颗物联网核心芯片、首个全球无线通信安全国际标准、中国首颗商用卫星等一个个令人赞叹的科创成果,让世界看到西安高新区的科技力量。
五年来,西安高新功能区具有其明显特征的金融服务体系也日趋完善,金融创新全力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其精心研究出台的“科创九条”、“上市十条”、推动秦创原建设“1+3”实施方案等一个个含金量十足的政策,为科创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先后出台的包括贷款贴息、科技保险补贴、上市奖励、股权投资奖励等在内的近60项金融引导政策实施以来,累计兑现超过10亿元,惠及区内科技企业上千家次。
当前,在西安高新功能区,秦创原集成电路加速器(西安电子谷)、西安科创基金园(丝路前海园)、国家北斗产业创新中心、华为鲲鹏生态创新中心、国家先进稀有金属材料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全面支撑着自贸试验区科技创新活力不断提升,一个个创新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在此涌现出来。目前,西安高新功能区累计建成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平台181家,全年技术合同认定额达650亿元,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3207家,同比增长超30%,高新技术企业3874家,同比增长29.1%,科技创新热潮正奔涌翻腾。
依靠这些科技创新企业,西安高新功能区的产业发展不但更具活力,集聚效应也更为显著。如今,以光电子信息、汽车、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5大优势主导产业为引领的“55611”现代产业体系已经逐步形成。特别是近五年来,高新功能区还立足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和总体目标要求,深挖要素禀赋、用好比较优势,大力实施“强链、补链、延链”行动,通过外引内培,打造出了光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等多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为西安产业发展和实体经济注入澎湃动力,助力地区生产总值跃上2600亿元大关。
如今,在西安高新功能区这片肥沃的自贸“试验田”里,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仍在齐头并进、两翼齐飞,为全省自贸区建设发展奠定下更为坚实的产业根基。
减流程提效率快通关
内陆新区成开放前沿
2017年8月,西安高新功能区在全国率先实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集成电路保税检测研发试点,英特尔移动通信技术(西安)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特尔西安”)首先享受到了该政策带来的“红利”。
英特尔西安是英特尔在中国最大的设计研发基地,与英特尔在德国、印度的研发中心进行协同研发,所需样品、物料需要频繁快速出入境,通关速度直接影响到企业研发进度和研发任务获取。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集成电路保税检测研发试点模式对集成电路服务贸易实施保税监管,企业办理加工贸易手册备案后可直接在口岸办理报关业务,检测物料纳入加工贸易保税监管后,海关允许企业在保税状态下通过自行运输将货物流转至国内下游企业,封装后再出口至境外。
在该试点模式下,英特尔西安海关通关时间从2到3个工作日大幅压缩至2小时以内,通关时效提升近95%。目前,陕西自贸试验区已将该试点范围从英特尔西安一家企业扩展到整个集成电路产业,并再次扩展到生物医药等科技创新产业,进一步促进了投资贸易的便利化、提升了西安高新区的开放水平。
作为陕西自贸试验区的“主战场”,在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构建开放经济方面先行先试,为全国、全省积累改革开放经验,是西安高新功能区义不容辞的责任。除了进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集成电路保税检测研发试点,西安高新功能区还先后推出“先进区、后报关”“批次进出、集中申报”“跨关区流转”“数智关务服务体系”等便利化措施,把通关时间进一步大幅压缩75%以上。
与此同时,西安高新功能区按照园区化承载、龙头企业拉动、平台运作支撑、创新服务保障的工作思路,建设国家文化出口基地,推动文化和科技、金融、贸易的深度融合,并先后举办全球硬科技大会、“一带一路”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一带一路”国际时尚周、欧亚经济论坛科技分会等百余场国际化的活动,落户陕西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中心等国际化开放平台,加大了中国产业标准、工业文化、行业规范走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效助推自贸试验区人文交流和经贸合作再获突破。数据无言,却最有说服力。2021年,西安高新区进出口总额达31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完成39.7亿美元。
站在自贸区成立五周年的重要节点上,西安高新区将继续秉承服务国家战略、引领全省开放、支撑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助推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初心,坚持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持续开展制度型开放的探索与改革,将高新功能区建设成为全国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的领跑者、服务“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重要承载、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四个高新”建设的实践者。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