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赵吕
匆匆十年,弹指一挥间,曾经那个年少无知、青涩懵懂的少年,如今已经饱经风霜的洗礼,成长为一名讲原则、有作为、勇担当的新时代建设者。这一切都归功于我国教育事业的高速发展,大力普及,才让我有幸成为那一条跃出水乡的鲤鱼。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随着时光轴的倒拨,我的记忆也随之回到了十年前。我来自云南偏远的一个小山村,那里海拔较高,地势险要,交通闭塞,是一个极度贫困的高寒山村,我还清楚地记得我小学简陋的教学楼,教室的设施极为简陋,推开嘎嘎直响的木门,映入眼前的只有几张年久失修的桌椅和一块被擦得反光的黑板墙。由于家乡教育资源的薄弱,一个老师就负责了我们所有的课程,那时候的我还没有高大宏远的目标,但是我心里深知,只有努力学习,刻苦读书,才能走出家,去看看那精彩纷呈的世界。由于家处高寒山区,家里的经济除支付了我的学费后所剩无几,每天父母都在外辛勤地耕作,我则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在校就是读书,回家就是干不完的家务事。每当我的发小辍学回家,我特别害怕自己也像他们一样因为家里经济负担不起而失去念书的机会,好在我父母虽然没读过多少书,但是他们特别开明,他们一心想着,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念书,所以我有幸成为村里第一个考进乡镇重点中学的学生。父母东拼西借地凑足了280余元学杂费送我去了学校,那是我第一次认识到父母的不易,从他们期盼的目光里,我得到奋斗的信念,同时那280元的学杂费也是我当时见过钱最多的一次。
转眼间到了初中开学的日子,我带着父母的期盼,背着理想的行囊开始寄宿学习,每到周末放假我总是孤独一人走着15公里的羊肠小道回家,因为我同村的发小们都放弃念书,选择回家帮家里干农活了。不少人劝我父母说:“别再让孩子去费钱读书了,让他早点回家帮着干活吧,”幸运的是,我父母对此类劝说只是当面迎合地笑笑罢了。在学校的我深知在家父母的不易,更加发愤地读书,第一年就拿了学校的奖学金,虽然数额不大,但我心里暗自发喜,心想着我父母终于可以不用再被我的学杂费难倒了。由于国家教育资源的大力支持,我在学校后两年的学杂费全面免除。我更加刻苦地学习,记得那次跟随老师一同到县城参加中学物理竞赛时,实验室的庞然大物对我来说是如此的古怪、新奇,最后我因对仪器设备的陌生而没找到开关,错失比赛机会,此时我深刻认识到了城乡教育资源竟然有如此的差距。也许本次比赛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很普通,可对于唯一一个代表乡镇中学来参赛的我来说,它却意义非凡,也正是这次比赛让我明确了心中的理想,一定要努力学习,待我学有所成时,我一定投身家乡教育的发展,改变家乡落后的教育资源。初中时光转瞬即逝,我怀着走出大山继续求学的渴望迎来了中考,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考进了县城中学。
在县城求学的时光里,虽然家里的经济条件没有之前那么窘迫,但是父母还是没日没夜地辛勤耕作着,每当月底放假的时候,我总是为了省下十元的车路费跑步三十公里回家,回到家里,仍旧是忙不完的家务事和农活。虽然生活很苦,但我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选择与生活继续斗争。县城相对较好的教育条件和教育资源,让我受到了系统的教学,是文化底蕴雄厚的一中改变了我人生的导向。在这里三年青葱的岁月里,我不仅学到了知识,收获了勇气,更增添了信念,减少了孤独感。是母校给予了我展翅翱翔的平台,让我感受到自己人生之幸运,境遇之可贵,感谢母校无私的帮助,成就了那个平凡又可贵的少年。随着认知的刷新,母校“为成功人生奠基”的校训始终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我想我和母校彼此间的共同记忆将会化作火焰,永远燃烧着在那一条即将跃出水乡的鲤鱼心田。得益于恩师们的辛勤教诲,三载春秋过后,我又再次迎来了那一条鲤鱼跃“农门”的第二道门槛,在盛夏的六月,周围的万物好像都被那紧张的气息笼罩着,经过两天48小时的挣扎鏖战,考场上9个小时的伏案笔耕,我终于在铃声敲响的最后一刻给自己的十二载求学路画上了圆满的记号。
金秋时节,硕果丰收,在那云淡风轻的九月,我收到辽宁工大龙湾校园的录取通知书,此刻的我既欣喜又发愁,欣喜的是自己的努力终于不负青春,有了收获,发愁的是面对大学高昂的学费和车程费。正在我们全家人陷入困境时,党的好政策普照了乡村大地,国家助学金及助学贷款给我送来了希望,我全家人都喜出望外,这对于一个陷入经济窘迫的家庭来说真是雪中送炭。在助学贷款的帮扶下,我开启了人生无数形式的第一次:第一次买火车票,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见高速驰骋的动车……在经过八省九市,两天三夜的奔腾后,伴随着一路颠簸,我来到校园。这里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陌生而又亲切,陌生的是高耸庄严的建筑,一栋栋高大宏伟建筑又一次刷新着我对城市的认知;而亲切的是和蔼可亲的迎接队伍,让我这一条从水乡跃出来的鲤鱼充满着无限地羡慕和好奇,还没来得及欣赏完这一切的我,眼前又映入了另一番欣欣向荣的景象。
秋雨洗尘,天高云淡。龙湾的一草一木像似是一位位热情的东道主,笑迎着从五湖四海而来的莘莘学子。在师长们的带领帮助下,我很快完成了入学手续的办理,安顿好了一切。我告诫自己未来四年,要“功崇惟志,业广唯勤”,争做新时代有志青年。在大学求学的我努力学习,积极参与社会公益实践。很快一年结束了,我选择投身军营,为我国的国防建设添砖加瓦。工大“朴实无华,坚韧顽强,无私奉献”的太阳石精神时刻指引着我争优创先进,两年的军旅生活如同昙花一现,转眼间,我服役期满,由于部队编制整改,我选择退出现役,带着发愤读书报答国家和党对我的资助的信念,离开了我挚爱的部队。重返校园的我坚信着只有“学如弓弩,才如箭镞”,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我更加勤奋地学习,争当新时代有才青年,我深知唯有努力学习理论知识,才能更好地为今后的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夯实自身的实践能力,才能更好地投身于新时代的社会建设,为家乡以及边远山区落后的教育事业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新时代的我们要树立远大宏伟的目标,不仅要做“有志,有才”的建设者,更要争做新时代有德青年,俗话说得好“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有德是我青年一代的立人之本,唯有一个人品德高尚,学富五车,志存高远的新时代青年才能渐行渐远,攀登理想的高峰,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多年来,各种资助政策的普照温暖祖国每一个角落的乡村教育事业,我正是那一条幸运的鲤鱼,跳出了“农门”顺利地进入大学的学堂。即将面临大学毕业的我要抓住每一分每一秒学习的时间,争取在毕业之际,能够回到边远的山区基层,用尽我所学的理论的知识,深深地扎根基层的建设,为边远乡村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