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夏家店下层文化因196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赤峰市松山区王家店乡夏家店村发掘而得名,距今约4200—3600年,处于青铜时代早期。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农业发达,出现了众多等级分明的城址和连锁式的城堡带,礼仪制度已经确立,已经进入早期国家阶段,与中原地区夏、商两代共同构建了早期中国最为关键的框架体系,与中原文明共同缔造了影响深远的礼乐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和早期中华文明的格局。
200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西拉木伦河横贯赤峰市北部,与南侧的老哈河汇合为西辽河。西辽河流域地处大兴安岭南麓和燕山北麓夹角地带,红山文化和夏家店下层文化等富有生机、极具创造力的优秀文化诞生于此,成为了中国古代北方文化的重要策源地。
夏家店下层文化因最初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夏家店遗址下层而得名。迄今西辽河地区发现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存3000余处。
2022年是夏家店下层文化和夏家店上层文化命名60周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成员,曾参加过夏家店村遗址首次发掘的徐光冀先生著文回忆,1960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成立内蒙古工作队。当年春季,刘观民率队小规模发掘赤峰药王庙、夏家店遗址,区分出两种青铜文化,1961年刊发简报时,命名为夏家店下层文化与夏家店上层文化。
孙金松、党郁所著《内蒙古青铜时代考古综述》中称:内蒙古东南部辽西地区的青铜时代文化,主要有夏家店下层文化、夏家店上层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分布地域遍及整个辽西区,其中赤峰市西拉木伦河南侧和老哈河的主要支流沿岸遗址分布非常密集,形成了许多石城址群,俨然一派城邦林立的态势,已进入“方国”阶段。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党郁说,经发掘的遗址有敖汉旗大甸子、松山区三座店和红山区二道井子等,其中大甸子遗址贵族墓葬中出土的陶鬶、陶爵,与洛阳盆地东部的偃师区境内二里头遗址发掘的同类器物类似,表明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方国”与夏王朝之间具有了非同一般的礼仪往来。
发掘表明,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居民主要从事农业活动,工具有磨制的石铲、石刀和打制的石锄等,饲养牛、马、猪、狗等家畜。居址多位于沿河两岸的高地上。较大的聚落周围有石砌或夯土筑成的城墙及壕沟,聚落内的房屋从数十至百余座不等。居室有半地穴式的,也有土坯、石块垒砌成的地面房。聚落附近有墓近千座,排列密集而有规律。
2009年4月,时任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曹建恩带队对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文钟镇二道井子村东北部、距中心城区约8公里处的二道井子遗址进行了抢救性的考古发掘。经发掘探明,二道井子遗址距今4000-3500年,共清理出来环壕、城墙、街巷、院落、房屋、窖穴、灰坑、墓葬、窖址等遗迹700余处,出土各类珍贵文物千余件。墓葬的大小、随葬品的种类与数量存在差别,反映出当时居民已有贫富与等级的差异。出土的青铜器主要是耳环、指环、杖首等小件物品,但已掌握用内外范铸造薄壁铜器的技术。陶器上彩绘各种图案,多以白色画出云纹,用红色勾勒田地,有些纹样与商代青铜器的装饰纹样相似。
二道井子遗址发掘,基本厘清了该遗址的居住区、作坊区和墓葬区。整个遗址聚落要素齐全,环壕围绕着城墙,城墙环护着院落,城堡布局井然有序。二道井子遗址作为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的典型遗址,在与其它遗址存在很多共性的同时,也表现出了鲜明的特性。它的发现,对完善考古学理论、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早期国家的出现、城市雏形的建立、阶级的分化等问题,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评为“2009年度全国六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被国家文物局评为“200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由古国文明跨入“方国”文明
“夏家店下层文化是辽西地区继红山文化之后的又一个发展高峰,标志着已由古国文明跨入‘方国’文明。”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局长曹建恩说,自兴隆洼文化至红山文化,大型聚落的防御体系均以环壕为主,夏家店下层文化开创了挖壕筑墙的新时代,实现了环壕到城墙的跨越,形成构建早期城市的必要基础。这不仅是防御设施的改变,更预示着早期城市萌芽,也显示了与河套地区龙山时期的石峁、后城咀石城,及中原夏商时期城址的关联。
夏家店下层文化房址层层叠压、不断营建,逐渐形成高于地面的台城的模式,与本地之前的聚落遗址中流行的长方形半地穴式房址存在较大区别,地面式房屋的大规模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当地数千年的居住传统。“此类居址形式与中原地区河南安阳后冈、孟庄、平粮台遗址龙山文化的建筑技术、营建模式有很大的相似性,体现了夏家店下层文化在与周边文化不断融合、交流过程中的发展与壮大。”曹建恩说。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孙金松认为,赤峰市二道井子遗址在同一位置重复建筑、层层叠压的多组房址和房址内外保存极佳的“地面”为我们构建纵向早晚、横向同期的立体化聚落布局演变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实物基础。
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一直秉承以筒形罐为代表的平底器传统,夏家店下层文化以鬲、甗、鼎为代表的三足器占据了陶器群的主导地位,不仅改变了辽西地区原有的烹炊形式,个别器物还发挥着礼器的作用。高规格墓葬出土的鬹、盉、爵等,意味着中原二里头文化的礼器制度对夏家店下层文化产生了强烈影响。尤其是,夏家店下层文化开始出现小型青铜器,标志着辽西地区青铜时代的到来。
曹建恩说,辽西地区彩陶最早见于红山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彩绘陶既是对本土彩陶技术的革新,也是受中原文化影响的结果。此类彩绘陶曾少量见于陶寺和石峁的高等级墓葬,其中的白、红彩变形兽面纹、云纹和抽象几何纹在石峁的石雕中也可找到对比的线索。
近年来,通过对夏家店下层文化的专题调查,学界已基本辨析了夏家店下层文化内多种格局的聚落形态与社会组织形式。夏家店下层文化实现了从平底筒形罐向空足器的跨越、由半地穴房屋向地面式房屋的跨越、由彩陶向彩绘陶的跨越、由环壕向城墙的跨越、由新石器时代向青铜时代的跨越,在中国早期历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代表着一支与夏商相媲美的辽西地区的“方国”文明。
“夏家店下层文化曾在中国历史中发挥了独特作用,深入研究该文化,对于阐释中华文明起源、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孙金松说。
与中原地区的交流融合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王巍在夏家店下层文化和夏家店上层文化命名60周年时撰文指出:“今年是夏家店下层文化和夏家店上层文化命名60周年。一个遗址命名两个考古学文化在中国考古学百年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距今约3000—2500年的夏家店上层文化是历史上所记载的山戎的遗存,其年代相当于中原西周至春秋时期,处于青铜时代的鼎盛时期。与夏家店下层文化明显不同的是,夏家店上层文化更多地表现出北方地区文化的特色,揭示出这一地区从农业文化转变为农业和畜牧业的混合文化。
王巍认为,这两种考古学文化的发现是东北地区夏商时期考古的重要收获,为研究东北西部乃至燕山地区的考古学文化格局及其以中原地区为核心的夏、商王朝的关系,乃至东北亚地区夏商时期的历史格局、人群迁徙融合等一系列重要问题提供了关键材料。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大甸子墓地发现了一批二里头文化陶制礼器,使我们认识到二里头文化曾经与内蒙古东南部发生了密切联系。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发展态势与石峁文化的兴起同步,非常耐人寻味。”王巍说。
中国考古学会名誉理事、中国著名考古学家郭大顺,专注于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考古、史前玉器、文化遗产保护,发现并主持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发掘、保护和规划。他认为,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遗址保存良好,迄今为止,在地表仍保留着大量完整的砦墙甚至成群的房址,是一批研究西辽河流域夏商时期聚落形态的绝好资料。
目前,赤峰地区境内发掘有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遗址2909处,其中,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遗址就有6处;夏家店上层文化时期遗址1040处,其中,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遗址2处。
“2020年5月7日,赤峰市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了20条针对性举措,正在加快编制《赤峰市文物保护修缮规划》,全面提升文物保护水平,确保各类文化遗存保得住、用得好。”赤峰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市文博院院长陶建英说。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武峰 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