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辽宁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卜红双
党的十八大以来,辽宁师范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团结奋进、守正创新、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办学特色优势更加凸显,综合实力显著提升,正向着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建设目标迈进。
坚持党建领航,凝聚发展力量
学校党委秉承“一心一意抓党建,聚精会神谋发展”的工作理念,把党的领导、党的建设贯穿于办学治校的全过程和各方面,为推动学校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党建工作的首要位置,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深入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不断强化理论武装,以“学思践悟”促“知行合一”,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学校党建工作“六项工程”获评全省高校党建工作成果奖一等奖;2个党支部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4个院系获评“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9个党支部获评“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学校党委先后获评“辽宁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学校党建工作多次被多家媒体宣传报道。
2021年3月,学校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
聚力人才强校,提升育人质量
学校全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引进、稳定、培养、提高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思路,2015年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2021年成立辽宁省首家师德师风建设研究中心,不断强化师德师风养成,完善人才分类管理、分类评价机制,创新高层次人才引育机制,进行分配制度改革,优化师资队伍结构。2012年以来,学校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300余人,引进和培养省部级以上各类优秀人才200余人次。选派1000余人参加各类教育进修培训。学校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各类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6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55人,国家教学名师3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双聘”院士1人;辽宁省各类人才159人次。
学校加速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进程,遵循OBE教育理念,分类构建应用型人才、拔尖创新型人才和卓越中学教师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推进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一体化,不断完善一流人才培养体系。学校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省级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26个;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75门;获评教育部产学合作项目43项,国家级“大创”项目148项。完成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推进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和省本科专业评估。获评全国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首批省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辽宁唯一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教师教育特色彰显,学校设立教师教育中心、基础教育教材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入选教育部“卓越中学教师培养计划”实施高校。
2019年,学校召开本科教育工作大会
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推动构建十大育人体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中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宣讲团的辐射作用,建立了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机制。学校被评为辽宁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高校,2个学院、2个案例、1个基地入选辽宁省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项目建设名单;6位教师在辽宁省高校思政课教学大赛中获一等奖;学校获评2020年、2021年全国、全省易班优秀共建高校,荣获辽宁省辅导员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奖5次,2名辅导员荣获“辽宁省华育辅导员年度人物”称号;多次获评国家、省、市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获批“西部计划全国优秀项目办”,获“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实践挑战赛银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研究会”获评全国百佳理论社团。
打造学科集群,提高科研能力
学校被辽宁省人民政府确定为国内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3个学科被确立为辽宁省一流建设学科, 3个一流学科取得省级以上标志性成果236项。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2个学科进入全国同类学科前30%,3个学科进入全国同类学科前40%,7个学科进入全国同类学科前50%。化学学科自2015年至今一直保持ESI国际学科排名全球前1%。在“2020软科中国大学文科实力排名”中,学校位列全国高校第101位、辽宁省属高校第3位,“学科规模”“学科实力”两项指标均列辽宁省属高校第2位。学校学位点建设取得突破,新增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获批数位列辽宁省属高校之首;新增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填补了辽宁省无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的空白。获批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截至目前,学校共有 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点,2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2个硕士专业学位点。
学校科学研究取得长足进步。学校获批科研项目2523项,其中自然科学类国家级项目238项。首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校理论物理学科发展与交流平台”项目及重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人文社科领域获批国家级项目143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7项,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团队项目、个人项目各1项。发表国内外高质量论文3200余篇,在Science Advances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取得新突破。我校2018年成功加入Belle II国际合作组,2020年Belle II国际合作研究打破世界纪录。新增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辽宁省及大连市重点实验室12个,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1个,省高校重大科技平台1个,省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高水平创新团队10个。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人文社科各1项,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4项,“中国地理科学成就奖”“省哲学社会科学成就奖”各1项,辽宁省社科政府奖101项。
2017年,学校承办第十三届全国量子化学会议
服务社会发展,强化国际交流
学校单独设立社会合作与服务处,强化社会服务工作;突出教师教育特色,牵头成立辽宁省教育事业发展联盟,参与18个校企联盟,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辽宁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教材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平台优势,开展教育培训 150场,累计培训30余万人次;承接辽宁省学前教育辽西北精准扶贫项目,参与辽宁省“体育美育浸润行动工作计划”,对口帮扶六盘水师范学院和六盘水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合作举办辽宁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高质量服务地区基础教育事业。成立宗教问题研究院,组建校级新型智库8个,获省首批重点新型智库等各类省级智库6个,咨政报告获国家、省部领导批示及采纳37项。大学文化的社会辐射作用显著增强,学校实施“辽宁省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利用“音乐文化周”等校园文化品牌与舞蹈《尼苏新娘》、音乐剧《太急》等文化产品助力城市文化建设。
学校国际交流合作持续深化拓展,已与24个国家和地区的125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获评“全国来华留学教育先进集体”。学校先后与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合作成立国际商学院,与美国华盛本大学合作举办英语专业本科教育合作项目。学校是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是教育部指定的接收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的院校之一,获评辽宁省来华留学教育示范基地和来华留学工作示范建设高校,设有汉语水平考试(HSK)考点。学校与意大利米兰大学共建的孔子学院两次获得“全球先进孔子学院”称号,培养出了匈牙利驻华大使白思谛、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翻译依和等一批有一定社会知名度的国际学生。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促进与俄乌白国际合作培养项目”等10余项。
2019年,学校与六盘水师范学院续签教育对口帮扶协议
传承红色基因,涵养大学文化
学校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大学精神和“一训三风”为主要内容,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紧密围绕钱学森复信、张贞慧精神等红色基因构建大学文化,形成体现教师教育鲜明特色的具有辽师独特品格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学校大力加强文化场馆建设,聚合师大71载历史记忆的校史馆成为广大校友追忆青春、感恩母校的重要载体。系统实施校园导视、校园微景观、文化教室、文化寝室、文化餐厅、文化走廊等校园环境文化工程,充分彰显思想引领与价值塑造。学校开通各类新媒体平台,充分发挥宣传矩阵优势,构建了网络文化名师工作室、易班平台等网络思政育人载体,网络文化阵地建设不断夯实。学校获评辽宁省“万名模范进校园”先进单位、获批大连市“全市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基地”。
2015年8月,原创民族民间舞《尼苏新娘》获第十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最高奖项,成为学校标志性文化名片,并获批国家艺术基金
回望十年,发展成就鼓舞人心;展望未来,美好蓝图催人奋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辽宁师范大学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昂扬的姿态,奋力谱写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