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档案馆“留声南航”工作室 何宇
“谈不上卓越,我只是执着。”这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的肖军老师谈及自己成绩时所说的话。
肖军老师,1985年来到南航,直到现在已经陪伴南航走过近四十年的岁月。作为南航复合材料专业创始人之一,肖军老师经历了材料学院30余年的艰难发展。几十年来,他一心科研,曾获得国防科技一等奖等多项科研奖项。
白手起家
1985年,肖军老师来到南京航空学院,当时,学院刚刚整合机电系504教研室和基础化学教研室,成立了材料科学与工程系(9系),下设901、902教研室,紧接着成立了903教研室——复合材料教研室。复合材料教研室成立之初,包括肖军老师在内只有三位老师,没有实验室、没有拨款、没有实验设备,什么都没有。肖军老师形容当时的背景为“两手空空”。那时候,有一个几千块钱的课题要做,只能到处去借设备,去外面的研究所做实验,然后回学校分析数据、总结文章,就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肖军老师开始了他的科研之路。
不足的试验设备一直是肖军老师科研路上的难题。1998年,中航624所开展高推重比航空发动机预研,有一个15000转/分高速旋转的复合材料箍环需要缠绕,在材料使用温度和构件制造精度方面有较高技术难度。肖军老师通过竞标承接了这一难题。但是,没有设备成为科研发展路上最大的“拦路虎”。面对这一难题,肖军老师最终选择向学校贷款研制设备。最后,这个项目在科研团队的不懈努力下,最终获得了成功。这一项目也开启了肖军老师复合材料自动化制造技术与装备的研究道路。
肖军老师谈及这一段经历时,感慨道:“不管现状怎么样,咱们可以自己创造条件,寻找机会,把自己要做的事做成。如果你什么事都不想,这辈子可能就混过去了。所以我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这个项目我确定我能做,那我就算贷款也要把这件事做成。做科研要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心理素质要过硬。如果扛得住风险,那还有机会;如果扛不住,那就连机会都没了。”虽然肖军老师现在可以笑着与同学们分享这些经历,但不难想象当时的他肩上背负了多大的压力。
延退圆梦
“科研靠特色取胜。在某一个很小的领域做到领先,别人都不能替代的时候,就形成了优势。做得有特色、做得和别人不一样,才能有生存的空间。”秉持着这样的思想,在肖军老师的带领下,通过复合材料工程自动化技术研究团队的不懈努力,南航的复合材料逐渐形成了独到的研究方向和“通设计、精工艺、专设备、重应用”的特色优势,打造了南航复合材料研究的品牌。
虽然肖军老师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但在他看来,总觉得有不少事情没有做完。在肖军老师三十余年的科研经历中,他率先在国内开拓自动铺放、三维局部增强、预浸料拉挤等复合材料自动化制造方向、并在武器装备上获得了成功应用。近年来,又开辟缠绕复合材料高预应力制造全新方向,在“炮管轻量化”方面国内领先。同时,发射试验成功后相关的研究项目接踵而来。肖军老师开玩笑说:“我们参研的第一种炮‘很响’,第二种炮快响了,第三种炮在紧锣密鼓中;这三炮都打响了,我就能心安理得地退休了。”
现在,南航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发展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随着新实验大楼的拔地而起,实验场地和设备条件都会得到极大改善,材料学院的发展空间也更大了。肖军老师也时刻注视着材料学院的学子们,看着他们接过前人的旗帜,将材料这一门基础学科发展得更好,他说:“要靠你们年轻人”。
“认真、负责、肯吃苦”是肖军老师的自我评价,也是对年轻一辈的期冀。对年轻一辈而言,沉下心来,学习肖军老师的科研态度,方是对他最大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