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辽宁财贸学院 徐嘉
十年砥砺前行,十载春华秋实。党的十八大以来,辽宁财贸学院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用红色文化浸润师生心田,用信息技术助力教学改革,用真情关爱凝聚奋进合力,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开拓出一条党建引领、特色鲜明的治校育人之路。
辽宁财贸学院校园
在多维立体的“大思政”中铸魂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各级党委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抓住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一直以来,学校始终坚守“公办民办都是党办”的理念,学校党委把思政课建设作为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的标志性工程,书记、校长带头抓思政课,带头走进课堂走上讲台,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
学校党委一班人把思政课程的有效开展作为年度工作的重中之重来筹划,从创新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完善考核方式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的务实举措,推出“情景体验式”“任务驱动式”“翻转课堂”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授课模式,让在学生们印象中枯燥的政治理论课活了起来,“火”了起来、“活”起来。
学校早在2019年初就研制了课程思政建设规范,力求“一线贯穿”,注重“四个结合”,构建了“6+X”课程思政体系。几年来,学校坚持课程总结与课程思政总结同步,专业传授与思政育人并举,已形成课程思政“一课一案例库”292个。
现如今,“辽财大讲堂”已经成为学校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传授人生智慧、传递正能量的前沿阵地,无论是学校党委一班人的精心授课,还是曲建武、杨利伟、王亚平等外请专家的专题讲座,都会在学生中刮起一阵阵“思想飓风”“头脑风暴”,爱党报国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在青年学子的心中不断厚植。
请航天英雄杨利伟进校为师生作报告
行走在校园里,室内、户外随处可见的电子屏、大屏幕和展示板,展示着习近平总书记讲话“金句”615条,滚动播放党史纪录片、党史基础知识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帮助师生实现跟进式学习,走到哪里都像置身在党的创新理论的大课堂,时时受教育,处处受熏陶。
正是有了这样成体系、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全校师生对党的创新理论高度认同,“四个自信”显著增强,信仰之基更加牢固。2021年,学校党委被辽宁省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让思政课的活力在守正创新中迸发
如何让抽象的价值观更鲜活、立体地根植学生心田?为解决这个问题,学校打出了一套组合拳,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大思政”格局。
辽宁财贸学院“红馆”启动仪式
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学校党委明确了“打造一个主题鲜明、资源丰厚、功能齐备、体验直观的永久性红色综合教育实践基地”的目标,并第一时间付诸了行动。仅3个月时间,一个3.5万平方米,集“四史”展馆、英模人物事迹展馆、国防与军事训练体验馆等功能于一体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承体验馆(红馆)就建成了。学校将思政课堂搬到“红馆”进行现场教学,全校师生轮流到“红馆”听课、参观、参加知识竞赛、VR实景体验,悉心打造出全景式、沉浸式“四史”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课堂,引导师生感悟思想伟力,厚植爱国情怀。2021年,共组织了200余场次的现场教学,受众学生达3万余人次。在实践学习结束后,一名大一新生在日记中写道:“身临其境、触摸历史,更能感知和平的来之不易。这是我上过的最好的思政课,是最好的红色之行。”
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学校广泛开展了“百名党员讲述百名英模人物”“百名师生刻绘百名革命先烈”等纪念活动,师生作品在学院微信公众号、“红馆”展区进行展示,取得了良好的宣传和教育效果。“红馆”的社会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强,成为辽宁“红色打卡地”之一。对外开放以来,共接待党政军民和社会团体参观见学17万余人次。“红馆”被评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示范基地。
学生参观“红馆”
“这是一束火炬,燃烧了百年的信仰,十月革命的火种,把十三颗心灯点亮…”台上4位同学深情地朗诵着,台下观众凝视着他们身后的大屏幕,目光如炬。这不是普通的文艺演出,这是学校系列主题思政课的课堂,是学校对思政课程改革的一次大胆探索。学校创造性地以歌曲、舞蹈等形式,将“四史”搬上舞台,将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和祖国建设辉煌成就融入精彩的表演当中,同时将林俊德、杜富国、杨利伟等英模事迹精彩呈现。一个个可歌可泣的人物、一件件催人泪下的故事、一段段发人深思的历史,吸引和感染着台下观看的师生,每场演出党委班子成员都亲自上台演出授课,参与演出学生达3000余人,师生在表演中学习英雄事迹、感受信仰的力量。
“学百年党史 悟使命担当”主题思政课
学院军乐队演奏《走进新时代》
2021年,为丰富党史学习教育的形式,学校还开展了“赞歌献给党”系列合唱展演和舞台剧展演活动,先后组织了12个场次,参与人数达1.5万余人次,营造出“红歌满校园、红心献给党”的浓厚氛围。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系列教学改革探索营造的氛围下,学校新生申请入党人数达到年级总人数的60%,2021年发展学生党员673人。
现如今,辽宁财贸学院校园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启智润心的教学氛围正在形成。学校也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用好思政的“盐”,讲出真理的“味”,唯有不断创新思政课教育教学,才能为青少年打好精神底色、夯实人生根基。2022年1月,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建设单位。
让应用型和信息化建设成为学生成才的催化剂
“让每个梦想都开花,让每名学生都成才”是学校一直孜孜以求的目标。为加快推动应用型高校特色发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学校开展了十项教育教学改革工程,收获了累累硕果。
2016年以来,学校先后投资近2亿元,建成了功能涵盖“党建、教学、思政、管理”的AI一体化数字校园管理平台,实现了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宽敞明亮的教学楼里,186间教室全部是配备158寸LED、物联网智慧讲台的互动录播教室,电子班牌室外无感巡课系统、电子督课系统、智慧操场……随处可见、随手可触的电子设备让师生时时处处体验科技带来的便捷。学校信息化建设各项指标均达到教育部监测指标的10倍以上。学校成为辽宁省唯一一所同时获选“数字校园试点建设项目试点单位”与“智慧教育示范校创建单位”的民办高校。
学校积极推动教考分离改革,建成了在线考试系统,所有课程全部完成了题库建设,实现了全部机考、自动组卷、自动评卷、自动上分,“两考、三分、四定”的教考分离模式已基本成熟。2018年,建成了毕业论文管理平台,实现了论文评审全过程的数字化,坚持每一环节全部实行外审,确保了论文质量,把牢了毕业出口关。
结合产业前沿和社会需求,学校同新道公司共建数智(产业)学院,与浪潮集团共建“财会大数据学院”,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数据科技创新研究中心)落地,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全面提升,形成了培养到就业的无缝对接模式。每年学校毕业生就业率都在96%以上。2016年、2018年全国高等教育满意度调查显示,学校本科教育各项满意度均高于全国平均值10%以上。
有温度的思政教育让学生懂感恩、重自律、讲奉献
“对学生的未来负责,才是真正的负责,对学生德育教育的严要求一刻不能放松……”这是学校“严管与厚爱”研讨会上一名中层干部的发言。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学校坚持把思政教育的触角延伸到生活区,用教师的真情关爱感染学生,带动学生,用无声的大爱引导学生懂得感恩、乐于奉献。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总结凝练,学校积淀形成了学生管理“三三工程”,坚持“三个深入”(深入班级、深入宿舍、深入活动场所)、“三个及时”(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及时上报)、“三个落实”(责任落实、制度落实、行动落实),中层以上干部和辅导员24小时住校、手机24小时开机,每节课查课、每晚查寝,辅导员每学期查寝查课行走里程达到5000多公里。构建教师、辅导员、公寓思政“三张网”,确保“学生有事,随时到场;学生有困难,及时解决;学生生病,第一时间陪同去医院”,把生活区建成第二思政课堂,打造成为辽财特色的一站式学生综合社区。
校园里,所有教室都安装空调,学生在盛夏实时享受清凉;每年提前供暖、延后停暖,学生们身暖心更暖;食堂全部采用绿色蔬菜;校园所有资源一律向师生免费开放。2021年,学校建设了8万平方米“辽财家园”教师住宅,为购房教师支付首付款,每年按比例退补,15年退补全额购房款。一项项暖心工程真正把好事、实事做到了师生的心坎里,提升了教师的幸福感和归属感。课堂讨论中,很多学生都表示“此生无悔入华夏”,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辽宁财贸学院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朝着建设“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赞誉”的一流高校的目标不懈努力奋斗,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