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西南大学 范天兰
日月更迭,草木风霜。十年苦寒窗,跨越700余公里,我终于来到梦想起飞的地方。
我叫范天兰,出生于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娜姑镇炉房村范家湾——一个坐落在乌蒙之巅的小山村。如今,在山城重庆西南大学求学,以成为一名优秀的新时代地理教师为目标而努力奋斗着。回首过去,我感慨万千,想要分享一个农村孩子的十年逐梦之旅,希望能够与追梦路上的你共勉。
翻山越岭求学路 山坡找网教师梦
2008年,我进入了离家20多公里外的小学,由于山里道路不通,只能选择寄宿,每周回一次家。每到周日,我们十几个孩子结伴,走5个多小时的路返校。崎岖不平的山路上,大家互相照顾、彼此鼓励,大山、小溪和田埂上的野菊花,为我们增添了许多乐趣。
考入初中后,由于各种原因,原本一起上学的小伙伴们大多都辍学了,只剩下我和姐姐两人。初中学校在一个小镇上,我们每月只能回一次家。每次回家先由学校坐车到另外一个村,然后再走2个多小时的山路才能到家。因为放学比较晚,我们经常要到晚上8点多才到。冬天常常遇上下雪天,白雪照亮了前方的路,让我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爸妈不放心我和姐姐,常来半路上接我们,日复一日,三年皆如此。
2017年,我以全镇第一、全县第20名的好成绩和姐姐一起考入了会泽县东陆高级中学。也是在这一年,我们村里修通了土路,可以通车。自那以后,除下雨天外,我再也不用走路上学,可以乘车到校了,真是“开心到飞起”。
高中是一个压力与奋斗并存的阶段,对我们农村孩子来说,考不上大学就意味着要去打工或者回家务农,很难走出大山改变命运,所以我立志克服一切困难,努力学习。高三寒假,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开学计划,为了不影响复习备考的进度,学校老师组织上网课。但是我们村里并没有网络全覆盖,我家又在一个山梁脚下,山梁的阻挡让原本就微弱的信号更加难以获取了。为了跟上复习节奏,我和姐姐一起到家背后的小山坡上网课,有时遇上大风雪天,我们就裹着被子在山坡上学习。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学习的场景被传到网上后,被网友们称为“山坡找网女孩”,不少网民为我送上美好祝愿,“愿你吃过的苦,照亮你前行的路”,这些话让我备受鼓舞。
下雪天的一个早晨,在我家屋后的山坡上网课
2020年7月,带着所有人的祝福和鼓励,我和姐姐参加高考,最后都顺利考入大学,我们家也成为村里唯一有两个大学生的家庭。从小,爸妈就教育我们要学会感恩,一路走来,我们也得到许多好心人士的帮助,在填报专业时,我们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师范院校,因为我们相信教育的力量,梦想成为一名教师。我想在学成之后回到家乡,用自己所学帮助大山里的孩子走出去,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用自己的力量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最终,我们俩都如愿以偿。
专业学习打基础 科研竞赛练本领
进入大学后,怀揣着大家的殷切期望,谨记着长辈的教诲嘱咐,我一边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一边积极申报科研项目、参加各项比赛、投身社会实践,在广阔天地中不断增强自身综合素质。
校园的时光是那样的美好和充实,我万分珍惜身边的各种机会,不断汲取养分。一次党课上,我了解到张桂梅老师的故事后,被她的无私奉献和无比敬业的精神深深打动,暗下决心要向张老师学习,扎根中国教育大地。如何做呢?结合我的个人经历,首先想到的就是能否立足中学教育现状开展研究。在学校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我大一上学期就参加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征集活动。选题时,我和队友经过多次讨论,最终坚定地选择了教师教育类主题。事实上,结合社会需求热点,我们有许多更热门、更讨巧的选题。但在一次次沟通后,我们终于达成了一致,作为地理专业的师范生,我更希望能借各种平台和机会,深入研究教师教育的新问题,更加普及和推广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最终,我们的研究题目确定为《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地理思维结构评价标准构建及教育实验》,我也成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大部分的工作。我们从教学实践出发,结合普通高中新课标中提出的教学质量评价和学业质量评价,探索普通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学生地理思维结构评价标准的构建,希望能为一线的地理教学提供建议。
我和队友都是大一新生,刚开始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内涵都不太清楚,但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反复打磨申报书,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参加,结果入围校级立项,给了我们很大的鼓励。紧接着,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反复打磨计划书、准备PPT、写答辩稿,参加国家级项目立项答辩。2021年6月19日,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参加答辩,既激动又紧张。答辩开始的前几天,我和队友进行了很多次模拟答辩,正式答辩那天,虽然没能很好地回答评委的问题,但是得到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幸运的是,我们的项目最终被评为国家级立项项目。看到我们的项目成功立项,很多同学都来问我们是怎么做到的。去年也有很多大一的学弟学妹来咨询我如何申报大创项目,我很开心和他们分享经验,鼓励更多的大一同学敢于走进大创,锻炼本领。
野外研学探方向 地理实践强素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了增强地理学科素养,落实地理实践能力,除了在校内积极参加地质学、地貌学、水文学、植物学等课程野外实习10余次,我还参加了西南大学附属中学姚杰老师领队的“行走地理”研学活动,探索如何将身边的地理事物用到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学课堂的组织构建等。后来,在兰州大学曾彪副教授、西南大学王勇副教授和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李九彬老师的指导下,我又策划开展了“研行天下——中学地理教师培训新模式”创新项目。
2022年7月,我们团队策划开展了“研学西北边关行”研学活动,学员是来自重庆、浙江、海南等全国1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优秀中学地理教师,我是其中唯一的在读大学生。在为期10天的研学活动中,我们攀爬贺兰山、穿越毛乌素沙地、考察大同火山群、凝望古长城,在西北大地上探索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中学地理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在这次特殊的研学活动中,领队老师根据所在地的环境特征,抛出地理问题,引导学员根据已有知识研讨争论,浸润地理素养。通过交流,我也结识了多位行业的榜样,明确了如何继续追逐自己的“教师梦”。
参加“研学西北边关行”研学活动,于统万城遗址合影(图左一为范天兰)
经过层层选拔,我还有幸入选了2022年天柱山世界地质公园科普志愿者训练营。在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吴维平教授等的带领下,与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同学们一起在安徽天柱山开展植物调查、昆虫观察、地质学习等活动,并为当地景区设计研学课程、展板、标识牌等,用专业知识为天柱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发展助力。此外,作为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北极星党员志愿服务队的一员,我多次参加爱心义卖、重庆自然博物馆的标本制作、新冠疫苗接种等志愿服务活动,累计达94.5小时。
参加西南大学学生爱心社组织的“爱心义卖”志愿活动
2022年8月15日,我受邀参加召开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大学生重要回信精神五周年座谈会。在会上深入学习之后,我更加坚定了筑牢理想信念、不懈奋斗,在青春的道路上谱写精彩华章的信心!会后,教育部钟登华副部长与我亲切交流,他说,我在山坡找网的故事让他非常感动,专门嘱咐我要好好学习,大家也会持续关注我的成长。他的关怀和叮嘱让我万分激动。高考以来,作为平凡的大山女孩,我被那么多的人看见、关注,我从最初的兴奋、忐忑再到现在的自信、笃定,我渐渐明白了人生的真谛、逐梦的意义。
初心不改,石赤不夺。自小学起,一路跋涉,用知识走出大山的我,永远会铭记和感谢当初那个坚持梦想的我。上一个十年已然结束,新的十年还需砥砺奋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希望我的故事能给逐梦路上的你带来一些感动和鼓励。我们一起加油,做新时代的追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