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34载教学时光,酿出了“桃李满天下”的芬芳
首页> 专题频道> 非凡十年·我的教育故事 > 正文

34载教学时光,酿出了“桃李满天下”的芬芳

来源:光明网2022-10-11 10:37

  作者: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安正达 杜蘅 陈越

  “踏踏实实教学生”,这是学生对他的评价;“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这是他对自己的要求。他是博士毕业后在南航坚守讲台34年的师者,先后讲授不同的数学课程20多门,始终耕耘在教学一线;他是江苏省“333工程”“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江苏省高校“红杉树”园丁奖获得者;他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数学学院的戴华教授,把理想“浇灌”在三尺讲台,见证了一代代青春。

  “读书时就按照一名好老师的标准要求、培养自己”

  8本写得满满当当的笔记本,是戴华口中“最珍贵的宝藏”,这是他从大一下学期就开始做的事情,利用寒暑假及平时课余时间将高等代数所学知识点、各种例题进行系统地整理与汇编,在大二末,整理出了高等代数共8本笔记。“学一门课程不下功夫是学不深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将书本从头到尾抄写一遍远远胜过看三遍。”戴华的数学分析老师李明珠的话一直记在了他的心中。他并不止于课堂学习,空闲时翻阅了图书馆的数学类书籍,力求做到知识点的融会贯通。

  “当时我身边不少同学都很迷茫,但我知道自己将来要做大学教师,所以我要以好教师的标准要求、培养自己。”作为委培的学生,1978年初,戴华通过选拔进入了南航数学师资班学习,除了学习专业知识,戴华还经常“恶补”人文社科方面的知识。“当老师需要扎实的基础和渊博的学识,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这是我当年求学的动力。”这是戴华的自我修炼之道。

  戴华也因自己广博的知识储备广受学生赞誉,虽然课前他会准备好讲稿,但是在讲课中,他从不照本宣科。“每次听戴老师的课都有很多收获,他总能把枯燥的知识点变得具有吸引力。”这是戴华学生们对他一致的评价,他也被称作“南航讲课最好的老师之一”。南航五十周年校庆时,他曾获南航第二届奖教金特等奖。

  从本科到现在,戴华一直没有离开过数学。谈及他与数学的关系,他说“爱恨交织”,爱在数学这份教育事业让他幸福感、成就感倍增,既教授了工科各专业许多学生的数学课程,又培养了计算数学专业硕士、博士70多人;现在数学的学习累积性很强,学海无边,不能有一刻停歇。“在数学教学上,戴老师一直在孜孜不倦地探究和学习。”戴华的研究生张兴致说道。即便是现在,戴华依然每天都保持学习的习惯,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他都会寻找相关材料,给予精准的指导。

  “从站稳讲台到言传身教,是一名好教师的基本素养”

  2000年前后,南航数学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每位教师都承担大量的教学任务,彼时身为教研室主任的戴华主动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有时一学年要开设6门不同的数学课程。备课、批改作业,熬夜成了他的常态。“那时候课程太多,每个课程的进度、内容都不一样,需要用一个笔记本来记录各门课程的进度。”现在数学学院师资队伍越来越雄厚了,但接近退休年龄的他,仍为博士生开设了三门公共课程,有的班200多人,备课、上课、线上答疑、批改作业依然忙碌。

  在南航教书三十多年,戴华教过的学生基础有参差,“十个手指头还有长短哩!”他笑言。在教学过程中,他非常注重因材施教,对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帮助寻找问题的根源,尽量弥补课程学习中的短板。对学生难以理解的概念或内容,会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解释。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耐心给予解答。“有时候一个问题,要用不同的方法或角度讲多次,耐心很重要。”戴华回忆道。

  给每一届学生上课,戴华都会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以便学生学习或研究中遇到问题需要求助时,可以联系到他。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他都会尽心尽力帮助解决。对一些跨学科的问题,即便不能给出答案,也会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

  “从教三十多年从未迟到早退”,这是戴华对自己最基本的要求,严谨认真的他也一直以身作则影响着学生们。在每周的研究生组会上,戴华都会针对学生们的汇报内容提出指导意见,深入浅出地为他们进行讲解;在论文撰写的过程中,大到选题框架,小到格式用词,甚至是标点符号,戴华都会帮学生字斟句酌地修改,凸显细致严谨的教学本色。他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还时常关心学生的生活、成长和成才,经常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压力与生活情况。学生眼中的戴老师,没有居高临下的架子,没有疾言厉色的说教,有的只是真挚诚恳、平易近人,让他们在学业科研之余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老师就是要有责任心嘛,教书是个良心活。”这是戴华的口头禅。作为戴华的第一批博士生,如今也在数学学院任教的王正盛回忆道:“戴老师曾在法国和加拿大留学,他的教育理念很先进。”当年,戴老师还拿出自己项目经费资助他去大连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让他去“开开眼界”。

  做人之道和为学之道是戴华在教学中重点强调的,王正盛在硕博阶段都在戴华的指导下进行专业学习。“戴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谦逊的工作作风给我巨大的感染,印象很深的一次是在96年冬天,戴老师给研究生上课,天气很冷,戴老师从早上八点连着讲了三个多小时,大家听着听着都进入忘我状态了。”王正盛说道,“戴老师上课从来都是一丝不苟的,这也是我从教二十年学习的榜样。”在戴老师的言传身教下,王正盛已成为科研、教学的中坚,曾获校教学优秀一等奖。

  “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发展、创造知识”

  “大学老师的使命不仅教授知识,还要发展知识、创造知识”,这是戴华坚持的观点,他认为教学和科研也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一方面,把科研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学生分享,并把相关领域的最新理论和方法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一些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不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拓宽知识面。

  在戴华看来,“发现问题”的能力非常重要,他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这一能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发现问题。“我很享受和学生在一起‘头脑风暴’的过程。”戴华经常和学生共同探讨一些数学问题,他在教学中强调独立思考、积极求索,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数学发挥着重要作用。“数学学得扎实了,就相当于拥有了一把万能钥匙,可以打开很多学科的‘锁’”。戴华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研活动,在学科交叉中加强实践创新,提高数学模型能力,解决一些学科的瓶颈问题。

  “如果一门心思只在教学上,也不会那么累。”戴华说道。他不仅教好自己的课,从事自己的学术研究,还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与研究,完成了多项教改项目,曾获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负责建设的“矩阵论”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研究生课程,作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负责人,2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该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使其成为江苏省首批特色专业,并成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该专业的负责人已由王正盛接棒。

  教材的精心设计与更新是戴华表达教学理想的一个重要途径。1990年,戴华开始教授矩阵论课程,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他颇有一些心得。随着对课程要求的变化,适逢学校进行教学改革,亟需更新教材。戴华自1996年起着手编写教材《矩阵论》,“教材与专著不同,教材的知识点必须自封闭,最重要的是具备可理解性与可读性。”谈到编写教材的过程,戴华表示这是一个非常艰难又痛苦的过程,他精心编写每一个知识点、精心设计每一道习题,教材书稿完成后,在南航校内给学生试用了4年。“只有学生使用了,你才知道教材写得好不好。”他根据教学的情况不断进行调整,最终2001年在科学出版社出版《矩阵论》这本教材。

  二十多年过去了,这本书每年重印,依然是这门课程使用率最高的经典教材。该教材走出了南航,走进了越来越多的大学课堂。中国科学院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都使用该书作为同名课程的教材。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学生,都对这本教材给予了高度赞扬。

  在网上搜索《矩阵论》时,会发现很多人在搜索这本教材的习题答案,都表示一些习题很难。“有些习题是我精心设计的,有很多理工融合的知识点,我都放在了习题中体现。”戴华说道,为了真正让知识点进入学生脑中,切实让数学服务于应用,《矩阵论》中的部分习题融合了多个学科的应用,如控制、力学等。学生做练习遇到困难时,戴华会提示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出版社曾建议戴华编写一本题解,但他拒绝了,“难题才能引发思考,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很重要。”

  戴华今年已经63岁了,他人生中的大部分时光都在从事数学教学工作,在他多年的传道、授业、解惑中,凭言传,更靠身教。他始终用热爱和坚守诠释着师者风范,在自己的三尺讲台上,践行着对教育事业的庄严承诺,浇灌培育出了“桃李满天下”的芬芳。

 

[ 责编:梁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4海洋合作发展论坛在青岛开幕

  • 探洞研学欢乐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洛川青怡庄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肖小杰介绍,他们企业的苹果按个卖,一个可以卖到10元。
2024-10-25 18:49
堆积起来的生菌木材冒着热气儿,菌种生产厂房里机器轰鸣,滑子菇大棚里农民忙着收“金疙瘩”。
2024-10-25 18:43
你以为的农村是雨天泥泞,还是道路整洁?爬高上低,还是风景无限?高家原则将山体沟道治理作为城市有机更新和创建文明典范城市抓手,让山体沟道,环境大改善。
2024-10-24 18:11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数字经济专业负责人王珊珊介绍,从卖苹果到卖服务,这是数字技术非常好的一个创新,和产业结合的非常有深度。通过消费者与大自然以及果树的亲密视觉接触,可以提升他们的体验感,增加对苹果这种产品的客户粘性和客户忠诚度。
2024-10-24 18:08
当陕北说书遇到延安美食,碰撞出延安独特的人文魅力。
2024-10-24 18:06
激昂的旋律回荡在空气中,豪迈的歌声飞扬于天地间。壮丽的情怀澎湃在心田里,不朽的精神传承于岁月中……
2024-10-24 17:59
小孩哥小孩姐把安塞腰鼓课间操跳得超燃!
2024-10-24 17:59
青山环绕、绿水蜿蜒,这是吴起南沟村给记者们留下的第一印象。谁能想到,这个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的小村庄,曾经风沙肆虐、植被稀疏。经过二十多年艰辛努力,光秃秃的黄土高坡绿意盎然。
2024-10-24 17:50
在宝塔区河庄坪镇政府的扶持下,延安菌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民”模式,带动400余人家门口就业,人均增收2000元。食用菌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为农民带来稳定收入,更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点赞延安菌舰,为农民增收,为乡村添彩!
2024-10-24 17:48
10月23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来到了延安新材料产业园,亲身体验石墨烯发热背心,感受科技的温暖拥抱。
2024-10-24 11:18
近期,延安市薛张小流域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成功!这不仅是一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更为延安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4-10-24 11:16
10月22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来到了位于延安市安塞区南沟村的苹果基地,在这里记者们亲身体验苹果采摘,倾听果农的心声。同时,记者团还开展了一场特别的直播带货活动,助力果农销售苹果。此次活动不仅展现了果农的辛勤付出,也让更多人了解到延安苹果的魅力,为乡村振兴贡献了一份力量。
2024-10-24 11:07
10月23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逐梦之路”媒体采访团走进延安宜川县,追寻“悬崖造林队”的故事。
2024-10-24 10:27
陕北说书最近火爆出圈,董宇辉在直播中表示向往陕北文化,想成为一个陕北说书人。这一段陕北说书,带你行走在延安的绿水青山间。
2024-10-24 10:21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延安数据(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高延宏介绍,延安的地域特点适宜建立算力中心,要把平台搭建好,把更多的企业引到延安,建立归属在延安的算力中心,更好的服务延安、服务陕西。
2024-10-24 10:18
“圣地蓝”成延安靓丽新名片!近年来,延安出台多项措施积极推进环境治理,有效减少空气污染源,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逐年增加,2023年达到323天,让蓝天白云常驻延安上空。
2024-10-24 10:07
如今,延安子午岭林区有目前已知的国内最大野生华北豹种群。随着延安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其种群栖息地向北扩散近五十公里!
2024-10-24 10:05
10月22日,在南泥湾,“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采访南泥湾,齐声合唱经典曲目《南泥湾》,在歌声中,我们仿佛看到了昔日的开荒景象,感受到了那份自力更生的坚韧精神。一曲《南泥湾》,唱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24-10-23 17:03
入驻延安新材料产业园的延安市圣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这款马甲借助石墨烯良好的热传导性能,只要插上充电宝就能实现发热取暖。入驻延安新材料产业园的延安市圣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这款马甲借助石墨烯良好的热传导性能,只要插上充电宝就能实现发热取暖。
2024-10-23 16:55
“这么小个头的苹果树竟然能长出那么大的苹果!”10月22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走进延安市安塞区南沟村,调研采访南沟村的苹果产业现代化发展之路,有记者在看到矮砧密植的苹果树后,直呼意外。
2024-10-23 16:4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