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黄俊华 黄纪阳 刘云花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创立于2001年,是经江西省教育厅批准、国家教育部首批确认,由南昌大学按照新的机制和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独立学院。2016年,由南昌大学与央企江西中航共青城实业有限公司共同举办新学院。
建院二十余年来,学院办学规模由小到大,办学实力由弱到强,办学效益日益显著,办学声誉快速提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建院伊始,学院仅有54亩过渡校区,12个本科专业,首批新生921人。从一栋教学楼、一栋学生公寓和一个学生食堂起步,二十载的光阴荏苒、励精图治,如今,学院校区面积达1215亩,设置本科专业43个,招生专业32个,在校本科生近13000人。除标准化的计算机房、多媒体技术实验室外,同时拥有切削实验室、嵌入式实验室、ERP实验室等 170个实验室,图书馆面积1.2万平方米,馆藏图书50余万册,电子图书100余万册。此外,学院设有高标准的体育馆、现代化的室内网球场等基础设施,还有集舞蹈、唱歌、培训、社团、心理咨询为一体的大学生活动中心和大礼堂,为全院师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优质便捷的服务。学院已走上了规范管理,科学发展之路,成为一所新型综合性独立学院。
20余年来,学院充分依托校本部百年深厚的办学积淀,优质的智力、人才优势和教育资源,从办学实际出发,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以人为本,坚持规范办学,紧紧围绕教学这个中心,着力于“独”“特”“新”“引”的办学构想,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稳步发展。
一、规范办学,突出一个“独”字
举办独立学院是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的一项新生事物,这个“独”字是独立学院的特色所在,学院因此有了规范办学和长足发展的前提条件。建院之初,南昌大学本部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对学院给予了坚定的政策支持,使学院按照教育部要求具备了独立的法人资格,独立的校园校舍、独立的财产管理、独立进行教学。从2003年开始,学院对毕业生独立颁发毕业证书。2006年,学校将青山湖校区南区置换给学院办学,极大地改善了学院办学条件,为学院各项事业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2016年7月,学院借着省委省政府关于助推共青先导区发展的强劲东风,与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管学院、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江西师范大学科技学院、江西农业大学商学院一道,抱团入驻共青科教城办学,极大地改善了学院办学条件,实现了教学中心区的大转移。
在白手起家,建院办学的过程中,面对差距,学院敢于自我加压,在发展中不断发掘问题,寻找出路,作特色文章,创品牌效益。学院先后荣获“改革开放30年中国十大品牌独立学院”“全国十佳独立学院”“全国先进独立学院”“江西省规范管理年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学院的办学成就多次被《瞭望》《中国教育报》《江西日报》和江西教育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
二、提高质量,突出一个“特”字
大学,无特色不立,无特色不兴。学院在特色办学方面做了大量有益尝试和探索,成效显现。学院以人才培养为己任,树立“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柔性培养”的人才培养理念,围绕高级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专业、学科、师资队伍协调发展,先后6次修改本科培养方案,着力构建按社会需求设专业,按学科打基础,按就业设模块的本科培养体系;不断推进课程体系的合理构建,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内涵建设,构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整合实验室资源,优化配置,强化管理,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推进实验教学的创新,提高实践教学质量。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训等多种方式,把学生打造成为“基础好、业务精、素质高、能力强”的高级应用型创新人才。
三、深化改革,突出一个“新”字
应该说,独立学院的产生和发展本身就是一种创新,面对这样一种新的办学模式,我们一定要坚持体制和机制创新,要用新思路、新举措谋求新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改革创新是我们的必由之路。
1、学生工作求创新
近年来,学院立足稳定,促进融合,着眼发展,全面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学生工作的新内容、新形式、新空间。为使学院的思想政治工作深入人心,落到实处,学院结合实际,创新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全面实施网格化管理模式,将网格划分为“学院(分管学科部院领导)-学科部(学科部班子成员)-班级-寝室”四个层次,实行分层负责,全员参与,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着力构筑以专业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艺术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劳动素质教育和体育健康素质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文化育人体系。大力实施半军事化管理,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国家使命感。先后组织开展了综艺大赛、歌手大赛、辩论赛、篮球赛、“五.四”诗会、社团文化艺术节、大学生讲坛、暑期社会三下乡等各种主题丰富、形式多样、精品化、系列化的校园文化活动,有效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营造出“和谐健康、精彩多元”的校园文化氛围。学院组织学生参加的世界大专华语辩论赛、“挑战杯”和网络创新应用等国际、国内赛事,均创佳绩。
2、教学改革求创新
为培养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学院不断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根据教育部关于独立学院办学条件要求,学院在新校区建设基础上,着重加强了实验室建设和标准化教室建设。对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第六次修订,新方案已从2019级新生开始实施。同时,大力推进慕课资源教学改革,实施工学交替与联合培养,开展混合式教学。狠抓课堂教学过程管理,制定实施《学院课堂教学督查管理办法》,在原来教学督导的基础上,增加院内副处级以上干部以及全体专职辅导员每周听课督查,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多年来,学院积极探索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教育教学模式,成效显著。2021年,学生在全国、全省大学生数学建模、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定向越野、网球比赛中共获得各级奖项135项,其中:国家级奖项35项,省级奖项100项。其中,在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中,我院在全国本科院校中凭借“双8字型赛道”项目冲进全国四强,荣获特等奖(江西省仅2个)。值得一提是,2022年3月中旬以来,因南昌暴发新冠肺炎疫情,在面临线下正常教学无法正常开展、线上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的情况下,学院克服困难,迅速部署安排,以最快的速度改造教室多媒体设备,对学院198个班级、5619门次课程以“云端”方式登录上线,开展了为期70余天的集中线上教学工作,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为下一步学院教学改革创新积累了经验。
3、就业工作求创新
学院把就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通过加强组织领导,责任落实到位、建立考评激励机制,强化就业管理队伍建设,重视就业指导,拓展职业技能培训等,群策群力,多管齐下,推进就业工作。近年来,坚持“招生——培养——就业”一条龙,为社会输送急需的合格人才。学生通过大学四年的善学、勤学、乐学,个人特色得以淬炼,业务素质得以全面发展。在全院师生群策群力、全员参与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学院一次性就业率均达84%以上,学院就业率始终位居全省独立学院前列,在全省就业工作评估中多次获得“优秀”。学院每年对毕业生进行质量跟踪调查,对用人单位进行回访,我院毕业生以其良好的综合素质,受到社会各界欢迎和好评。
四、立足发展,突出一个“引”字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学院立足长远,制定和实施人才战略,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构筑办学的人才高地。现有教职工460余人,其中专职专任教师338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105人,占比31%。稳定的兼职教师250余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103人,占比40%。学院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通过重点引进、鼓励深造、加强培训等方法,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以兼职教师和返聘老教授为补充的具有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从2005年起,学院就组织开展了专业技术资格的评审和认定工作,成为全省最早独立申报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的独立学院。学院评审、认定初、中、高级职称人数为354人。目前,学院已建立起一支人员稳定的、较高学历、教学水平优良的师资队伍,对保证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2011年以来,我院多位教师荣获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的荣誉称号,有三位同志分别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教育先进工作者”, 江西省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称号。
和衷共济,辛勤耕耘的20年,学院实现了由外延发展向内涵建设的转型,取得了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院将继续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继续发扬改革创新精神,朝着创建全国一流独立学院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