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字里行间的文明密码④ | 齐航福:字说“中国”,梳理从古至今“中国”的演变历史
首页> 专题频道> 国内专题> 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 要闻 > 正文

字里行间的文明密码④ | 齐航福:字说“中国”,梳理从古至今“中国”的演变历史

来源:大河网2023-02-20 20:33

  编者按

  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标志。对于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来说,古文字的研究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2023年2月17日,安阳殷墟,“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活动开启,寻访汉字之源,盘点河南文化资源,阐释古文字等历史文化遗产中蕴含的信息。围绕这一主题,大河网学术中原推出特别策划“字里行间的文明密码”,通过专家学者阐释古文字里的秘密,揭秘中华文明密码,寻绎中国精神之缘起、探索中国传统文化之由来。

  汉字中的“中”“国”二字出现得都很早,在李学勤先生主编的《字源》一书中,白于蓝、冀小军先生分别对二字作过较好的梳理。“中国”一词的出现则稍微晚些。

  一、“中”字形义

  白于蓝先生对“中”字的字形演变排谱如下:

字里行间的文明密码④ | 齐航福:字说“中国”,梳理从古至今“中国”的演变历史

  可以很明显得看出,最早的“中国”之“中”字在商代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是个象形字,本像飘扬的旗子之形,旗子上下的曲笔正是古代被称为“旒”的飘带。西周时期,金文中的写法与商代甲骨文中的写法几无二致。战国时期,字形最显著的变化就是象征飘带的笔画被写成了直笔。秦汉以后,“中”字上下部分的飘带则完全省去(《说文》小篆中字形中部讹作“口”而已),这种写法一直使用到今天。

  谈论“中国”之“中”,必然牵涉与之相关的“伯仲”之“仲”。在《字源》一书中,董莲池先生对“仲”字的字形演变进行了梳理,其排谱如下:

字里行间的文明密码④ | 齐航福:字说“中国”,梳理从古至今“中国”的演变历史

  可以看出,与“中国”之“中”相比,甲骨文中的“伯仲”之“仲”仅仅是省去了飘带而已。一个带有飘带,一个不带飘带,二者究竟是不是一字异体?甲骨学者大多是将二者均释为“中”,即将它们看成了一字异体,只是认为两种形体用法有分工,除用作人名、地名、国族名者可以不必讨论外,带有飘带者一般用来指时空位置的中间,不带飘带者用指“伯仲”之“仲”,即将后者仍释为“中”,只是读为“仲”。

  甲骨文中是否带有飘带的这两类字形形体相关、用法有别,这点均毋庸置疑,但二者是否为一字异体似还有讨论的必要。考虑到以下两点:第一,不带飘带的字形,表示“伯仲”之“仲”,早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而表示“中国”之“中”秦汉以后方才出现,不宜将不同时期的同一形体简单比附。第二,“伯仲”之“仲”,战国时期已经出现了增添意符“人”的字形,综合来看,是否带有飘带的两类字形有各自不同的演进序列。我们认为,早在甲骨文时期,带有飘带、不带飘带的两类字形可能已经分化成了两个字,只是也有混用的情况发生。

  甲骨文中的“中”字可以表示时间,如“惠日中有大雨”(《合集》29789),大意是说,要在日中时分下大雨吗?“中日不雨”(《合集》11775),大意是说,日中时分不会下雨吗?“日中”或“中日”,均是时称,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正午十二点。也可以表示空间方位,如“丁酉贞:王作三师:右、中、左”(《合集》33006),大意是说,丁酉这一天贞问,王创建了“右”“中”“左”三支军队吗?

  甲骨文中时常能够见到“立中”一语,如“我立中”(《合集》811正)、“王立中”(《合集》7365)、“王勿立中”(《合集》7367)等,关于“立中”的含义,一种说法是站立在中间,另一种说法是树立旗帜。如果前一种说法较可信,则这里的“中”也是表示空间方位的。考虑到甲骨文中又有“立中,无风”(《合集》7370、7371)的占卜,我们较倾向于后者。黄天树先生认为,树旗的目的是征召族人从事祭祀、战争、田猎等集体活动。如果树立旗帜之说可信,则“中”字的本义应该就是指一种旗帜。“中”字中间、中央等其他义项应该都是后来产生的引申义或假借义。

  二、“国”字形义

  冀小军先生对“国”字的字形演变排谱如下:

字里行间的文明密码④ | 齐航福:字说“中国”,梳理从古至今“中国”的演变历史

  “或”“域”“國”三者古本一字,“或”是初文,“域”“國”二字是后起字。“或”字左边添加意符“土”就分化出了“域”,“或”字外围添加意符“囗”就成了“國”,所以我们必须弄清楚“或”字形体演变情况。上述冀先生对字形的排谱代表着学界的一般看法,认为最早的“或”出现与西周金文中,并视之为会意字,左边的部分是代表疆域领土或城邑,右边的部分是“柲”的初文,以武器守卫的意味比较明显,因此整个字形表示的就是疆域或国家。

  在李学勤、陈剑等先生研究的基础上,谢明文先生认为,甲骨文中学界一般释为“戉”的那个字,如“字里行间的文明密码④ | 齐航福:字说“中国”,梳理从古至今“中国”的演变历史”(《合集》21522)、“字里行间的文明密码④ | 齐航福:字说“中国”,梳理从古至今“中国”的演变历史”(《合集》6567)“字里行间的文明密码④ | 齐航福:字说“中国”,梳理从古至今“中国”的演变历史”(《合集》29648)等,应该改释为“或”。这种说法是可信的。如此说来,“或”字最初出现于商代甲骨文中,本是一个独体字。在后世的字形演变过程中,柲上的近小椭圆形的部分逐渐脱落,脱落后就很容易被误识为表示疆域领土或城邑的了。再后来,分离后的这部分周围又添加数量不等的具有装修性的短横或短竖。在其后的字形演变过程中,上下装饰有两短横的字形占了上风,而且上边一横又穿插过柲的上部,于是就与“戈”混同了。

  弄清楚了“或”字的字形演变情况,就容易考察其用法了。最初出现时,作为独体字的“或”,其本义应该就是指一种纳柲的兵器。甲骨文中不见“或”用其本义,除用作人名、国族名者外,据谢明文先生的考证,有些应表示“再”“又”的意思,有些则应读为“域”。至于能否读为“国”,学界还有不同看法。无论如何,除兵器外的其他用法,包括“国家”义在内,应该都是其假借义或引申义。

  再来看“国”这个形体的出现。西周时期,“或”字外围添加意符“囗”成为“國”。北齐时期,出现了俗体“囯”,会“囗中有王”之意。1949年以后,开始使用的简体字“国”,可以认为是在俗体字“囯”的基础上添加一点而成。至于为什么使用这个简体,或许也与我们的玉文化情结有关。

  三、“中国”一语的初现

  如上文所述,早在殷商甲骨文中,单独的“中”“国”二字业已出现,但是“中国”一语还没有见到。在西周初年的何尊铭文中,“中国”一语始现。铭文铸刻于尊的内底部,共12行122字,记载了成王时期营建洛邑的重大历史事件。其中在铭文第7行开头的地方有“宅兹中国”四字。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何尊铭文中最初的“中国”一语,还不是今天的“中国”这个概念,只是一个方位区划上的概念,“宅兹中国”大意是指居住在这个中央之区域,也即号称天下之中的地方“洛邑”。但毫无疑问的是,“宅兹中国,自之乂民”是成王的政治呐喊,能够体现出其治国理念。在此基础上,后世的“中国”一语的内涵不断演变发展,慢慢就有了政治与文化含义。

  【作者:齐航福,系“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郑州大学汉字文明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为河南省社科规划委托项目“甲骨文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研究”(2022DW089)的阶段性成果。】

[ 责编:孔繁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

  • 安徽黟县:生态乡村画振兴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3年3月24日,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关坝镇凉风生态渔村春意盎然,生态如画。
2023-03-25 22:45
2023年3月23日,重庆万盛,山清水秀的黑山谷景区。
2023-03-25 20:08
2023年3月22日,重庆万盛石林景区,各式各样的花儿竞相绽放,姹紫嫣红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彰显出浓浓春意。
2023-03-23 19:14
2023年3月22日,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禹越分中心正式启用。该中心结合老年人就近就便养老的实际需求,集便民服务、文化体育、医疗养老、膳食营养等多种公共服务与生活服务为一体,打造适老化、多元化、智能化养老服务体系。
2023-03-23 10:36
2023年3月21日,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博览会在湖北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展期为3月21日至26日,来自国内外156所高校艺术专业的学生参展。
2023-03-22 10:42
2023年3月18日,山东日照经开区"天天有岗位月月有招聘"第六场专场招聘会在奎山体育中心举行,求职者向企业咨询岗位信息。该区先后组织6场专场招聘会,70余家企业发布岗位7000余个,现场达成就业意向1780人。
2023-03-19 10:41
2023年3月18日,河南洛阳,为期两天的中国小浪底轮滑文化节竞赛活动开赛。本次比赛设轮滑马拉松、速度轮滑(公路赛)、自由式轮滑等5大类10多个小项,来自全国各地154支代表队的2174名选手报名参赛。
2023-03-19 10:41
3月16日,北京,七彩云南亮相2023中国国际珠宝展。
2023-03-17 13:12
2023年3月16日,北京,中国国际珠宝展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开幕。
2023-03-17 13:12
2023年3月14日,中国国际羽毛球大师赛在江西瑞昌揭幕。
2023-03-15 10:08
2023年3月13日,安徽黄山休宁县,茶农在有机茶园采摘春茶。春回大地,嫩芽吐绿。眼下,休宁首批春茶已进入采摘期。
2023-03-14 10:06
2023年3月9日,湖南常宁,天气晴好,金色油菜花与村庄、田园、河流山峦相映成景,构成一幅秀美山水田园画。
2023-03-10 09:47
2023年3月9日,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组织消防救援人员、索道维护人员和社会专业救援力量在天子山索道联合开展索道高空救援模拟演练
2023-03-10 10:09
2023年3月9日,为期三天的广州文交会在广交会展馆D区举行。广州文交会以“文化的广交会”为发展方向,以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轴,突出文化与旅游、科技、金融、商贸等领域融合发展等亮点。
2023-03-10 10:05
3月7日,“与春之和——2023江苏省小幅油画作品展”在苏州美术馆开展。据了解,展览共展出237位画家的237件作品,将持续至4月9日。此次展览是2023年苏州美术馆农历年后举办的首次展览。
2023-03-08 11:25
惊蛰节气,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春茶已进入全面采摘期,侗乡茶农抢抓时节,采摘、加工早春茶。茶叶是三江侗族自治县的特色农产品,三江茶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2023-03-07 10:12
2023年3月5日是"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60周年,也是全国第60个"学雷锋纪念日",许多集邮爱好者来到"雷锋邮局"选购纪念邮品。
2023-03-06 10:45
2023年3月4日,在泰州市海陵区政府市民广场,志愿者为市民缝纫衣服。
2023-03-05 09:57
2023年3月3日,一艘货轮航行在杏花映衬下的长江重庆巫山段水域。随着气温的回升,长江三峡巫峡两岸,杏花竞相绽放,与碧绿的江水交相辉映,船行其间,如在画中。
2023-03-04 10:0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