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汤艺君
成都高新区芳草街街道是老街区,见证了成都许多个春秋变迁,也保留了地地道道的成都记忆。“芳草”之名,寄寓着人们对于地方的美好愿景。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化的推进,当人们对生活的期待越来越高,芳草街街道也逐渐暴露出景观老旧、设施不完善、规划不合理等问题。
近年来,芳草街街道积极开展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正是基于鲜明的问题意识作出的与时俱进的调整。芳草街街道富有特色的老旧小区改造实践,为成都乃至全国的社区治理都提供了启示。
据报道,通过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管理体系,输入“政府主导、商业化逻辑”的治理理念,芳草街街道已经在改造景观上实现了显著的更新。老旧小区在装饰与规划上的焕然一新,甚至使许多角落成为成都市民乃至游客参观、打卡的胜地。就当地居民而言,“微网实格”是芳草街街道街区治理的特色举措。通过发挥热心居民的在地优势,创新管理体制,建立人文关系网,构建新型城市人际关系。芳草街街道的社区治理提醒我们,要坚持“尊重日常”的治理思路。
“尊重日常”首先是一种关心人的需要、关爱人的生活、关注人的问题的思维出发点。对治理者来说,有必要认识到,芳草街街道之所以开展改造活动,不是因为自上而下的任务要求改造,而是因为芳草街街道的实际条件的确出现了与人的主观需要相悖的地方。改造应该是一种问题导向的完善行为,而不是为改而改的行为艺术。
“尊重日常”还意味着一种人性化的治理思路。对芳草街街道而言,就是要全面了解每一个微格的自然条件、发展状况和人文生态,集思广益,扬长补短。
“尊重日常”还是一种从容平和的治理态度。一方面,要发动地方力量,调动微生态的积极性,激活居民自治的优势与生命力,另一方面也要对居民的日常生活规律和节奏保持尊重与顺应。尤其应该把街区治理摆在街区整体发展的宏观视野中,并予以精准的定位。
近年来,许多地区都在尝试以社区治理推动居民自治,鼓励居民担当社区志愿者。这本是基于激活居民创造力作出的积极探索,值得鼓励。但要避免设置繁重的公共任务,将志愿行为变成义务劳动,影响居民工作生活节奏。
特色之所以能恒久,不在于标新立异,而在于对于人的基本生活状态和生命理想的尊重和关怀,对于此时、此地、此人全面且真诚的体察。在这个意义上讲,社区治理是一项不能放任自流,也绝不能急于求成的工作,切实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才是老旧小区改造的旨归。尊重日常,是旧城新造的“回春妙手”。(汤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