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朱昌俊
8月4日,成都大运会进入第九天。对这座城市来讲,大运会给成都带来的全方位的深远影响,却远远超出了为期12天的赛程。
事实上,任何一项综合性国际赛事,从申办到筹备再到举办的过程,都是一座城市全面提升能级,加速自我完善的过程。其中,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体育氛围的培育上,成都举办大运会,就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
大运惠民,城市界面不断翻新
成都大运会开始后,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都惊讶于成都在城建、交通等方方面面的完善程度,它可能刷新了外界对一座“西部城市”的想象。但是,这一切既源自长期以来不断积累的基础,也直接得益于过去几年,借筹备大运之机的加速赶超。
夜游锦江安顺廊桥 熊一凡供图
过去几年,除了城际铁路取得重大突破,成都市内的轨道交通建设也大大提速。数据显示,2018年申办大运会成功以来,成都开通地铁和有轨电车线路共10条,里程约378公里,这样的提升速度和规模,均居全国城市前列。
大运会申办成功以来,成都深入推进“大运惠民”行动,积极推进公共设施拆违增绿、拆墙透绿、增花筑景,统筹打造20个特色街区,实施15个片区风貌整治,突出改善老旧院落、背街小巷、农贸市场等场所环境,让人居环境和城市界面得到进一步改善。
此外,申办大运会成功以来,成都市加快公园城市建设,新增公园面积2.1万亩,各级城市绿道6000多公里。
温馨港湾 韦洪涛供图
很显然,诸如此类的交通基础设施完善及城市风貌整治行动,不仅为支持办好大运会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也实际成为惠及全体市民的民生工程。
应该看到,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民对城市基础设施及人居环境都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为筹备综合性国际赛事所启动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对标的正是国际标准,这使得城市的环境改造和交通系统优化,是在一个更高规格的标准上进行,并且建设速度也按下了加速键,这带来的窗口机遇是显而易见的。
可以说,大运会给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带来的机遇,使得市民对大运会感受到的不只是表面上的荣誉感,更有实实在在的城市发展红利。
资源开放,体育红利全民共享
大运红利,还直接体现在城市体育氛围的强化上。
过去几年,成都新建改建大运场馆49座,在其中22个场馆打造智慧场馆运行管理平台。近年来,成都新建改造达到省级以上标准的体育公园22个,打造社区运动角示范项目200余处、天府绿道健身新空间400余个,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服务市民健身年均超460万人次。
兴隆湖绿道上的击剑运动员 王效供图
由于特殊原因,成都大运会新建和改造场馆设施均于2021年完工。而在大运会到来之前,为充分推动大运会场馆向社会开放,成都市体育局制定了《成都大运会场馆开放惠民行动实施方案》,发布了《大运场馆“一场(馆)一策”惠民开放清单》,有序推动大运场馆应开尽开、充分利用。
据统计,自成都大运会筹办以来,大运场馆累计开放近8万小时,服务超过510万人次,举办各类赛事730项,近2000场次;依托大运场馆开展科学健身指导服务1800余场次,市民体质合格率逐年提升,2022年达94.61%。
很多人不知道的一个细节是:成都大学是大运会首次将运动员村建在大学校园内的学校,也是唯一一所新建建筑“先给学生使用,再供大赛使用”的学校。
这种共享大运红利的做法,还在更大范围得到回响。日前,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留言,建议以成都大运会为契机,推动大学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对此,四川省教育厅回复表示,再次倡议各高校有序开放学校体育场馆。
可以说,很多成都市民包括学生,提前享受到了体育基础设施完善带来的利好。
广场公园的傍晚 孙浩供图
体育基础设施完善了,城市的体育氛围增强了,这也为成都打造赛事名城提供了基础。未来,成都还将全力筹备2024年汤尤杯、2025年世界运动会,积极对接国际体育组织和全国单项体育协会,争取引进更多赛事,真正让“世界赛事名城”成为成都的新名片。
自大运会筹办以来,成都一直坚持把办赛与营城惠民一体推进,努力让广大市民分享大运成果,共享办赛实惠。从长远来看,市民所能获得的大运红利,大运给民生带来的利好,相信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