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2023首届中国纪录片大会
2023首届中国纪录片大会以“文化传承光影见证”为主题,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司、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北京市东城区委区政府承办,举办时间为8月28日至31日,设立大会启动仪式暨2023中国纪录片盛典、学术交流、展播展映、提案大会、产业项目、特色活动、总结仪式七大板块活动。大会将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广的全球视野、更深的精神内涵,打造国家级纪录片展示交流权威品牌活动。
2023首届中国纪录片大会
特别节目
中国纪录片大会组委会联合北京广播电视台推出五期特别节目——《纪录片里的中国》,设置“文化地标、科技创新、非遗传承、生命健康、红色足迹”五大主题方向,邀请纪录片导演、制片人等开展访谈交流,聚焦大国历史文化,展现新时代伟大变革,向全社会传播纪录片里的美丽中国。
记录新时代·北京推荐,大家好,我是首都纪录片推广人,北京广播电视台主持人嘉佳,我为大家推荐纪录片《黄河安澜》《我在人艺学表演》。
纪录片《黄河安澜》,历时三年拍摄、打磨,以300分钟的磅礴影像书写黄河的盛世长卷和安澜图景。
纪录片《我在人艺学表演》展现了北京人艺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员的重要使命,秉持“戏比天大”的准则和理念,为人民而歌、与时代同行。
让我们跟随纪录片《黄河安澜》《我在人艺学表演》,感受新时代非遗传承的文化力量。
首都纪录片推广人——
北京广播电视台主持人嘉佳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曾经,她桀骜不驯,历史上曾决口1590次,改道26次。
如今,在一代代治黄人的不懈努力下,她终成为了一条幸福之河。
2022年9月,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策划,水利部指导,北京广播电视台拍摄的大型纪录片《黄河安澜》正式亮相荧屏。这部纪录片历经三年精心打造,通过历久弥新的黄河故事,生动诠释了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和高质量发展之路。
纪录片《黄河安澜》
唱响新时代黄河赞歌
纪录片《黄河安澜》
科教频道中心主任:严崴
大型纪录片《黄河安澜》是在我们全力迎接党的20大胜利召开之际,推出的一部精品力作,黄河的发展故事真的体现了我们新时代的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我们的编导从三江源一直走到黄河东营入海口,万里之遥,真实的感受到了黄河伟大的发展变化,也感受到了黄河两岸人民生活的美好的现状,正是在党的领导下,黄河安澜才从梦想变成了现实。
确实,为了更好挖掘新时代黄河价值、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描绘新时代黄河高质量发展图景,北京广播电视台组建了精锐力量投入到策划拍摄工作中,他们以青春激昂的创作态度,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完成了300分钟6集大型纪录片《黄河安澜》,唱响了新时代的黄河赞歌。
纪录片《黄河安澜》
制片人:左博
我是没拍黄河之前没见过黄河,经过这三年之后,算是对黄河有了一定的了解。给所有人的想象,黄河是这样的一个景象,是浑黄的,是雄壮的,但其实黄河有时候也是温婉的,它在那个上游的时候,比如从那个三江源缓缓流出的时候,它是清澈的,它只有穿过了黄土高原,它才变黄,我们解说词里有一句我觉得特别好,是黄土高原赋予了黄河黄的那个姓氏,而且黄河穿泥沙而过。它有一个特性就是为什么叫母亲河?黄河地区缺水,但是黄河这个母亲河就是哪儿缺水向哪流。腾格里沙漠。毛乌素沙地这些沙漠要没有黄河它可能就那个合拢了,这是黄河的,对中华民族被称为母亲河的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这个这么一个意义。
黄河安澜
是因为无数英雄在默默付出!
2021年6月29日上午10时,"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授予"七一勋章"的决定》,授予29名同志"七一勋章"。优秀共产党、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治沙英雄”石光银名列其中。早在颁授仪式之前,《黄河安澜》摄制组就拍摄了石光银治沙增绿的很多感人场景。
纪录片《黄河安澜》
纪录片《黄河安澜》
制片人:左博
我们采访到治沙英雄石光银的时候,我们当初的那个设计,就是黄河流域的地区沙漠很多,他就有一些老英雄在为他们负重前行,就抵抗的这个沙漠的侵袭,当他手摸着他种的这个树,说树都长大了,人都老了,哎,这个当时的这个感情是由衷而发的,我觉得是这些也都是老一辈对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这也是践行了总书记的这个两山理论。
纪录片《黄河安澜》
第四集导演:王嫄朝
比如治沙英雄石光银。70多岁了,奔80,他自己一个人有一个公司,但是就是很奇怪,为什么他儿子不去经营,为什么还是他?后来才知道,就是在这个他的一生中,为了治理沙漠啊,他首先是治少了票子,就是他把他家里所有积蓄基本上全部都用于这个治沙;然后治丢了房子,就是最后他治沙治了三次吧,有一片地叫狼窝沙,他治过三次都没有成功,然后他为了就是购买树苗,他最后把房子都卖了,然后猪牛羊家里什么都不剩,一贫如洗啊。然后再有第三个就是他治死了儿子!他的儿子在帮助他治理沙漠的过程中,常年从宁夏那边运来树苗,然后到榆林这边的那个定边去种植,因为他只有那一段时间可以种树,你过了这段三四月份吧,就不适合于种植了,所以就在那个常年这种过劳,出了车祸,然后去世了。就是这个三个一,我觉得就真的是很打动人,然后也能扎到人的心里。而且也很有幸啊,就是在整个拍摄过程中,也跨越了他被评为七一勋章获得者的这个阶段。
《黄河安澜》
记录到底什么是高质量发展?
观看纪录片《黄河安澜》,常常给观众意外的惊喜。转瞬间,从荒滩到“光伏海”,从戈壁到葡萄林,从沙漠到数据云,水资源匮乏、生态脆弱的黄河流域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人才荟萃、船舶云集、岸吊林立,沿黄城市群如何开创全新格局?答好这道时代命题,既是使命,也是机遇。对此,导演沈鹏飞有着深刻的感触。
纪录片《黄河安澜》
导演:沈鹏飞
黄河安澜呢,它也是个宏大的选题。那么多的资料和文献,我怎么去找,非常的困难。我这边呢,其实当时主要负责的是高质量发展。
那什么是高质量发展?我们拍摄过程中,我们自己是个探索过程,我觉得沿黄九省他们各地也在一个探索过程。我们去青海塔拉滩,塔拉滩呢,就黄河岸的左边啊,自古以来它就是一个荒滩,它曾经是个草原,但是你去那儿的都是就是荒漠化了,就非常严重,因为过度放牧人要生存,而且加上这个雨水啊,什么也不充沛。最后那这个科技发展,哎,有了光伏,那这块荒地来践行光伏板,然后供电,这个电是可以卖的,卖出去的,对吧,然后当地就业有解决,还有一点就是这个神奇的效果,这光伏板架了之后,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清洗光伏板的水落到地上,草又长起来了,羊又有的吃了,哎,这个新的循环起来了。
《黄河安澜》的主创团队是一支坚强的队伍,面对地震、面对高原、面对风沙、面对暴雨、面对一切困难,他们都可以坦然面对,逐一克服,因为他们深知自己肩上的重任。纪录片推出后,全网阅读量累计约5.15亿次,话题阅读量共计5300万次,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大河汤汤,日月轮转。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进入了新时代,正在不断展现出新的气象、新的作为。
拍纪录片《我在人艺学表演》
好像是在谈恋爱!
纪录片《我在人艺学表演》
制作人:沈鹏飞
《我在人艺学表演》这一部纪录片它完整的呈现了2019级北京人艺演员培训班的故事,记录了一批顶级艺术家言传身教、打造和打磨人艺青年演员的一个过程。
困难非常非常的多,你这么做拍摄长时间的记录到底有没有用啊,这么大的素材你如何抽丝剥茧,演员他们也是有人到来,也会有人离开,你跟的人物故事会不会断线?有些人可能跟你关系好,愿意更多呈现,有些人不愿意,他就不愿意触碰你的镜镜头,不愿在镜头面前,这种纪录片的面前来展现自己,如何建立沟通,这也其实也都是很难的。
困难就是动力!如何从周而复始的读剧本、排练和演出当中发掘提炼出引人入胜的故事?
由北京广播电视台科教频道中心、新纪实(北京)传媒投资有限公司组成的《我在人艺学表演》摄制组,历时一年全程跟踪记录了从一千多名报考者中选拔出来的十五名学员在“表演学员培训班”学习成长的故事。
作为纪录片《我在人艺学表演》总导演,傅琼对这部纪录片的拍摄有着不同感受。
纪录片《我在人艺学表演》
总导演:傅琼
纪录片有时候真的很像谈恋爱,遇到心动的题材,就会一往情深,无所顾虑。我们跟踪记录了一年,后期制作呢,又花了一年时间,这个过程很艰辛,不过结局很完美。2022年,《我在人艺学表演》,在咪咕视频的播映取得了3.6亿次的播放业绩。迄今为止呢,这部片子已经获得了国家广电总局年度优秀纪录片、第28届中国纪录片学术盛典十佳系列片和第11届中国大学生电视节赏析推荐作品等奖项。很欣慰能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成立70周年之际,奉献一档有影响力的电视节目,为北京人艺演剧风格的传承留下一份珍贵的影像记录。
我在人艺学表演这部系列片一共有十集,从头到尾没有一句旁白。我把导演的意图都隐藏在镜头里,希望观众在一种沉浸式的体验中,跟随学表演的过程,看到北京人艺独特的演剧风格是如何养成的。一个好演员要经历怎样的锤炼,一部好戏要经过多少次打磨!
深刻挖掘北京人艺
的“一棵菜精神!”
在《我在人艺学表演》纪录片中,我们能看到蓝天野、吕中、濮存昕、冯远征、宋丹丹、岳秀清、龚丽君等顶级表演艺术家的言传身教,见证十五位学员在声台形表全方位训练中经历的挑战、挫折与演技的蜕变。这是一部明星荟萃的纪录片版的“演员的诞生”、一部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殿堂级的影像教科书,也是广大观众了解北京人艺独特演剧风格的另类视角。
什么是人艺的一棵菜精神?用冯远征院长的话说就是,无论是大角色还是小角色,还是跑龙套,大家都不出圈,都在自己合理的范围之内去完成自己的角色塑造。
“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戏比天大”,如果您了解北京人艺,您会从这些体现“北京人艺精神”的简单话语中,感受到一棵菜的精神。其实对于拍摄剧组来说,在摄制过程中保持最大限度的克制,拍摄时提前准备,保持静音,不干扰教学,也正是北京人艺“一棵菜”精神的延展。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纪录片《我在人艺学表演》记录下了蓝天野、任鸣两位艺术家最后的影像。
优秀的表演艺术为时代立德树人,精湛的纪实美学为社会培根铸魂。《我在人艺学表演》让纪实美学与表演艺术竞相绽放。有观众说,十集纪录片就像十台完整的连续话剧,纪录片的“电影范”与学习班的“戏剧味”表达相得益彰。让我们一起在纪录片的牵引下,随着北京人艺舞台的幕起幕落,见证学员们的惊艳蝶变,触摸传统文化的“戏魂国粹”,感悟人民艺术家的“戏比天大”。
欢迎大家在下列时间段收听
特别节目《纪录片里的中国》
(一)播出日期
8月25日-8月29日
(二)播出栏目
交通广播:5:30-6:00;
体育广播:11:30-12:00;
文艺广播:23:00-23:30;
城市广播:13:30-14:00首播,
23:30-24:00重播。
扫描二维码,可在“听听FM”客户端收听2023首届中国纪录片大会特别节目《纪录片里的中国》完整音频
出品
中国纪录片大会组委会
北京国际设计周有限公司
北京广播电视台
总统筹
张丽
总撰稿
张世强
监 制
张新颖
主持人
郭炜
推广人
嘉佳
统筹协调
刘威海 殷欧阳 张然 李玉婷
主持人
郭炜
推广人
嘉佳
栏目曲、宣传带创作
郭兆龙 唐甜甜 孟孟 章珏莹 叶思成 何嵬
节目编辑制作
李枫 冬梅 老白 尹丽 丁立
鸣谢
《盛会》主创团队
《最美中国》主创团队
《航拍中国》主创团队
《港珠澳大桥》主创团队
《神奇的嫦娥五号》主创团队
《黄河安澜》主创团队
《我在人艺学表演》主创团队
《医者》主创团队
《针尖下的生命奇迹》主创团队
《加油!新时代》主创团队
《领航》主创团队
部分图片文字来自网络,旨在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有版权异议及其他任何问题,请权利人通过后台留言及时告知,我们会尽快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