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赵志疆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低碳是高品质生活的潮流。
自2014年获批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以来,绿色低碳正在加快成为成都鲜明的特质和持久的优势。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成都积极推进空间、产业、交通、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大力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探索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实践。
在东湖公园,远眺被公园围绕的城市 图源:成都日报 吕甲摄
聚焦绿色低碳前沿技术,展开核心技术攻关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加快绿色低碳技术攻关,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是成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必然选择。
以“碳中和+”为核心,成都聚焦清洁低碳能源、资源碳中和、碳捕集与利用等六大研究方向,高标准组建天府永兴实验室,组建绿色低碳产业投资集团,构建与绿色低碳优势产业相配套的科技创新体系,积极抢占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和产业竞争制高点。
将科技创新的“变量”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增量”,成都稳步实现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2022年,成都绿色低碳产业产值达2500亿元,今年有望突破2600亿元。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如果说高耗能产业密集是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那么在“双碳”的时代背景中提高低碳竞争力,则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成都市出台若干政策措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施企业绿色提能行动,推动企业向绿色低碳产品、智能制造转型;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聚焦培育光伏、氢能等产业集群,强化链主企业引育、产业承载能力建设;实施清洁能源替代攻坚,实现燃煤锅炉全域“清零”,推进15个重点领域电能替代……
成都一新材料公司用“水缸养电脑” 图源:成都日报
此外,成都还以产业“建圈强链”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电子信息产业成为首个万亿级产业集群,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3.4%。
成都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含“绿”量越来越足——
“十三五”期间,成都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碳排放强度分别累计降低14.2%和21%,以年均1.6%的碳排放增长支撑起年均7.3%的经济增长。
深化绿色低碳共识,建设宜居宜业城市
绿色低碳,既是成都的发展方式,也是成都人的生活方式。
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照明……绿色低碳理念,不仅体现在成都向“新”而行的城市发展,而且为这座文化名城植入了一颗动能澎湃的科技绿“芯”。
公园漫步、休闲骑行、假日露营……成都深入实施“公园+”“绿道+”策略,营造低碳游玩场景,1500多个公园星罗棋布、6500多公里绿道结连成网,绿色生活场景擦亮了“公园城市”的名片,绿色低碳成为潮流生活方式。
绿意盎然的公园里,人们在晨练 图源:成都日报
此外,成都还首创“碳惠天府”品牌,累计推出线上线下碳积分场景62个,用户数超过200万人,约9万吨碳减排量实现价值变现。设立绿色低碳出行日,共享单车日均骑行约220万人次。连续5年发布绿色低碳发展蓝皮书、推出“低碳成都100案例”,发布生态惠民新场景TOP100……
目前,成都已成功入选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和国际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获评全球绿色低碳领域先锋城市蓝天奖,获评首届全球“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通过高水平环境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这是成都逐绿而行的成功经验,也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内在要求。(赵志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