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由刘承林、米卓清领衔主演的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重点电视剧,北京市广播电视局重点扶持项目,“北京大视听”重点文艺精品项目《鲲鹏击浪》正在北京卫视、浙江卫视、广东卫视以及爱奇艺、优酷视频、腾讯视频热播,好评如潮。
作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献礼作品,《鲲鹏击浪》播出之前,观众都对青年毛泽东的饰演者充满好奇和期待,这将是怎样的一张新面孔?能不能承担起饰演伟人的重任?如今,该剧已经播出12集,观众已经从荧屏上感受了青年毛泽东的风采,大多数观众认可了这个新生代的“毛泽东”,点赞刘承林演出了伟人风华正茂、鲲鹏击浪的青春神韵。
每一个饰演伟人的演员都有一个历练的过程,都要经历一次被观众评判的大考。作为目前最年轻的毛泽东扮演者,刘承林的履历很简单,1996年出生,2014年考取北京电影学院,剧组之所以花费近半年时间,在6000多人中选择他来饰演毛泽东,除了他的年龄、身高、长相与青年毛泽东相似,更重要的是他的胆魄和热爱学习的精神。谈到被选中出演毛泽东,刘承林坦言这是一场美丽的意外,而历经重重压力和考验,这个年轻人自信又坚定,他要塑造一个“不一样”的青年毛泽东,展现他“凡人”的一面。
Q:您之前演过都市青春剧,是什么缘由,吸引您接演了《鲲鹏击浪》?
刘承林:和《鲲鹏击浪》的相遇,是一场美丽的意外。至于接演,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剧组选择了我。对我来说,能被选择去塑造这样一个伟大的角色是一份很光荣的使命,是我的幸运!
Q:这是您第一次塑造伟人,饰演毛泽东。在您看来,《鲲鹏击浪》中的毛泽东有什么不同?
刘承林:《鲲鹏击浪》讲述的是1918年到1921年之间,毛泽东同志的故事。这个阶段对于毛泽东来说,也是有着转折意义的。他刚从一师毕业,第一次来到北京,还只是一个普通的青年,对于自己和国家的前途都充满了未知。和当时许许多多的热血青年一样,他为了救国积极寻找出路。面对黑暗、腐朽和不公,他也没有保持沉默,初出茅庐,无所畏惧。同样他也经历了迷茫、彷徨,最终寻找到了马克思主义。
Q:饰演青年毛泽东,最大的困难和挑战是什么?您做了哪些准备?
刘承林:塑造这个角色一定是充满着挑战的,最难的还是在于他那与生俱来的灵魂与高贵的精神品质。为了向青年毛泽东靠拢,尽快地走进那个风雨如磐的年代,我翻阅了大量毛主席的相关书籍,按照编剧马继红老师的指点,阅读了《毛泽东传》《青年毛泽东》《诗人毛泽东》《毛泽东选集》;观看了关于毛主席的纪录片、影片以及一些讲座;除此之外,我还去了韶山,拜访了毛主席的故居,去了北大红楼、三眼井、福佑寺、长辛店这些在剧中他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走过他走过的路,希望能在这些文字和环境中,找到一些和他的连接。
然后就是阅读剧本,凡遇到剧情中不清楚的问题,我一方面查阅资料,一方面向编剧老师请教,列出近百个问题,再一个一个地寻找答案,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维度,全方位地感受毛泽东的喜怒哀乐,感受毛泽东的思想转变。
Q:即便准备如此充分,听说您在正式拍摄时,也压力山大,一度不自信,濒临崩溃?
刘承林:是的。开机之前,我们还专门跟指导老师学礼仪、学书法、锻炼身体,准备以最好的状态迎接挑战。在剧本围读阶段,所有演员认真地分析每一场戏、每一句台词,仔细研究每一场戏背后的故事,以及字面以外想要传达的信息。遇到把握不准的地方,向导演、向指导老师、向同伴请教,把台词一句一句掰开揉碎,反复琢磨。
但是准备得越多,越感到自己离这个伟大人物越来越远,一度很不自信、不敢面对导演。毛主席的世界太广阔了,大到没有边界。前期的我,是在寻找过程中的我。有时一场戏拍十几条都完成不了,面对一次次的“重来”,我感到茫然和无助,甚至有些害怕去现场,害怕站在镜头前。为了让我尽快渡过难关,刘飚导演耐心地给我讲戏,一遍遍地鼓励我,表演指导于洋老师不厌其烦地和我对戏,同伴们也互相扶持、帮助我。渐渐地,我从自卑中走了出来,不再迷茫、彷徨,从青年毛泽东这个为寻找真理不惜万难的湖南伢子身上寻找到了能量。随着拍摄渐入状态,后面的我可以有底气、很自信地说,我已经拿出最好的一面呈现给大家了。
Q:《鲲鹏击浪》中,最让您难忘的是哪一场戏?
刘承林:印象深刻的戏有很多,比较难忘的一场是在文化书社读仲甫先生的来信,告诉我准备成立中国共产党的事情。我非常激动,在书社里转着圈,反复阅读他的信。记得这场戏拍完,我整个身子都是麻酥酥的,仿佛自己也跟着他们一起见证了那个神圣又伟大的时刻。
Q:《鲲鹏击浪》中毛泽东和杨开慧志同道合、信仰合一的革命爱情是个亮点,他们给当下年轻人带来的爱情启示是什么?
刘承林:那个时代受到旧社会的影响,思想还没有那么开放,所以他们的爱情是纯洁又晦涩的。距离很远,车马很慢,但也阻挡不了他们彼此间的浓情厚谊。面对社会的动荡,对于国、对于家,他们都没有放弃,彼此理解,无言陪伴,互相扶持,忠贞不渝。他们的爱情故事也在告诉现在的我们,面对自己爱的人,不要害怕变故,要坚定,要纯粹,要紧紧抓住!
Q:《鲲鹏击浪》是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献礼作品,突出展现了青年毛泽东在1918到1921年的探索历程。您觉得毛泽东的伟大之处或者值得我们敬仰学习的是什么?
刘承林:我们要学习的是他的精神。他的精神可以鼓舞一切!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同时面对着学业的压力和社会的变革。但他不畏艰辛,追求真理,为寻找救国救民之道不懈努力,最终从一个青年学子成长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的故事给予了我无限的动力,在我踌躇、消沉的时候,他的精神都能够鼓舞我,坚持不懈,勇往直前。
Q:《鲲鹏击浪》在当下的现实意义和重要价值是什么?
刘承林:《鲲鹏击浪》描绘的是一幅风云激荡,英雄辈出的时代画卷。希望这部作品能够激发更多年轻人的热血与担当,让我们共同扛起时代的责任,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Q:演完毛泽东,您觉得诠释伟人如何才能做到吸引当下年轻人?您的表演心得是什么?
刘承林:共情。其实《鲲鹏击浪》所讲的故事和当下的我们很相似。那个时候的毛泽东也是刚刚毕业,来到北京,背井离乡,面临着生存的压力,要找工作,要解决温饱。那种漂泊和迷茫和我们现在许多年轻人一样,毕业后来到大城市,居无定所,前途未卜,为了活出自己的光芒在车水马龙的万家灯火里坚持着。
伟人也是如此,也是从平凡走向不平凡,也有跟我们一样的人生阶段。所以在表演上,我也是从一开始就想要打破刻板印象,塑造一个“不一样”的青年毛泽东,展现他“凡人”的一面。这个时候的他也是当时社会中众多积极寻找出路的年轻人之一,和大家没什么不同,也是一个普通人。没有人知道他后来会成为一个如此伟大的人,包括他自己。而真正可贵的是他的精神,正是因为他如此可贵的精神,才能造就他后来的伟大,所以要把更多的细节放在表达他的精神上,传递给更多人,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他的精神、品质和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