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北京市广电局立足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坚持品质提升和创新引领,为电视剧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持续推动着北京市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高质量创新发展。
通过打造“北京大视听”品牌,北京市广电局以创精品、出人才为核心,以服务保障、资金扶持、奖项激励、平台建设为手段,不断优化精品创作机制,持续推动京产剧高质量发展。从年初的《我们的日子》《情满九道弯》《心想事成》,到《梦中的那片海》《追光的日子》《一路朝阳》《父辈的荣耀》《特工任务》《无所畏惧》《欢迎来到麦乐村》《鲲鹏击浪》,25部立意高远、题材新颖、意蕴深厚、制作精良的京产剧作品活跃荧屏,以风格化、类型化、年轻化的创作,体现出与时代积极对话、努力揭示现实的宏大叙事追求,表现出精神品格与审美风格上主旋律与多样性的丰富交融、和谐共生。多元化题材的品质剧作描摹社会、照进时代,树立起了京产剧的新风尚,引发着观众关注热议和情感共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持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了首善表率、续写了首都篇章。
擦亮品牌
打造优质剧集新高地
为促进首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北京市广电局坚持首善标准,加强顶层设计规划,主动探索实施新举措、新办法,于开年之际出台“北京大视听”工作方案,通过建立“北京大视听”精品创作工作体系,引领创作方向,培育推出诸多优质文艺作品。2023年以来,在这一精品创作体制机制引领下,北京累计备案电视剧作品121部,发行28部,首播25部,《风禾尽起张居正》《欢迎来到麦乐村》《上甘岭》等京产剧获得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23年电视剧引导扶持专项资金扶持。
通过近一年的实践,按照“找准选题,讲好故事,拍出精品”的要求,“北京大视听”精品创作工作机制不断完善着广播电视网络视听精品创作工作体系,通过统筹推进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全类别文艺作品的选题策划、创作生产、宣传推介,不断营造出了有利于精品创作的良好环境,持续打造着新时代高峰之作,讲述着新时代中国故事,展现了北京电视剧制作的高水平。
京产剧质量提升的背后,离不开北京市广电局对精品化的追求。这一追求在2023年也得到了清晰的答案。本着“为人民书写”的执着追求,京产剧成为电视剧市场中一道亮丽风景线。由此也推进着“北京大视听”精品文艺创作聚焦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聚焦伟大革命精神,聚焦重要时间、事件节点,聚焦新时代北京。
重大题材
围绕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改革开放45周年、长征胜利9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事件,积极推进《上甘岭》《鲲鹏击浪》《欢迎来到麦乐村》《大江大河3》《伟大的长征》等重大题材电视剧项目创作播出。《欢迎来到麦乐村》作为唯一一部电视剧作品精彩亮相“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主演靳东被授予了中国-坦桑尼亚“旅游文化推广大使”荣誉称号,剧组获得了坦桑尼亚政府的最高礼遇——坦桑尼亚总统哈桑及桑给巴尔总统姆维尼的接见,并获得“促进中坦友谊特别贡献奖”。
现实题材
组织召开现实题材重点电视剧推进会,推进《喀什古城》《放心不下》《大海道》《父辈的荣耀》等现实题材项目创作工作。《外婆的新世界》《一路朝阳》《追光的日子》《温暖的甜蜜的》《南来北往》等现实题材京产剧,将真实可感的“众生相”搬上荧屏,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追剧热潮,传递了符合时代发展的价值观。
北京题材
展现不同时代北京城市变迁和个人成长的《心想事成》《一路朝阳》《梦中的那片海》等获得如潮好评;取材首都“接诉即办”和老字号发展的《放心不下》《收山》现已备案,“北京题材”京产剧在这一年中形成了梯次推出的生动局面。更可贵的是,京产剧的播出还带动着观众追剧寻踪的高涨热情,《情满九道弯》中的九道弯胡同、《梦中的那片海》中的什刹海冰场都成为促进了影视与旅游的“双向奔赴”,引发了业内关于京味儿文化打造影视IP的深度思考。
创新引领
拓展行业发展新路径
在创作生产方面,2023年的电视剧行业发展进入到更为理性和规范阶段,降本增效的思路在今年得到延续,提质减量的成效也进一步显现,助推着整个行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回望这一年,作为国产剧排头兵的京产剧,在创新引领方面积极探索电视剧发展的新路径和新模式。北京市广电局通过发挥头部制作机构精品创作主力军作用,定期开展调研座谈,组织围绕重点选题开展项目创作孵化,形成“头雁效应”,带动行业发展。同时,积极搭建制播交流平台,推动播出平台共同参与重点项目创作,并建立重点选题专家论证制度,提升选题精准性,制定头部项目“施工图”,加强选题规划的转化落地。
完善剧本创作指导机制方面,北京市广电局利用优质首都专家资源优势,组建多行业、多层次、专业化的专家库,根据项目题材特点,匹配多位专家对重点剧本进行“多对一”指导,建立重点选题、重点剧本指导服务、跟踪问效机制,提升剧本创作指导的针对性和专业性。
打通剧本转化渠道方面,联通“五个一工程”奖、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相关奖项渠道,盘活长短篇小说、报告文学、儿童文学等作品,鼓励和扶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机构开展相应的影视化内容开发。与内容创作上下游如传统出版、数字出版、各大文学网站、IP全链条开发机构、各大播出平台建立信息沟通机制,持续推动着更多文学作品转化为优秀剧本。
建立健全创作人才库方面,在电视剧创作特别是现实题材创作一线,北京市广电局通过发现和培养高水平创作人才,逐步建立起了编剧、导演、制片人才库。充分发挥行业领军人才的重要作用,完善人才管理使用机制,形成了领军人物成长梯队。并且,在创作人才培养和从业人员教育培训中,重点通过实践锻炼优秀青年编剧、导演、制片人。结合《北京大视听人才三年行动计划(2023年—2025年)》,从“坚持人才引领、坚持创新思维、坚持系统观念”的“三个坚持”入手,打造“名家”“领军”“青创”为体系的“京琅琊”品牌,加快构建大视听人才高地,助力“北京大视听”高质量发展。
此外,在以活动平台促进精品创作方面,2023中国·北京电视剧盛典深化与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朝阳区等合作,深挖与电视剧紧密关联的文学、文旅、文创、音乐、科技等相关产业领域,盘活行业资源、联动周边产业,促进电视剧产业长链融合、生态创新。“北京大视听”文艺精品还亮相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海电视节、四川电视节,展出80余家企业的作品共150部,影响力持续扩大。
以“度”为效
营造服务精品新氛围
荧屏上有不断档的精品京产剧,荧屏下是北京市广电局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在资金上给予扶持,在服务上给予保障,让好作品破茧而出,乘风破浪。可以说,优秀作品闪耀荧屏,引领了京产剧发展新阶段,撑起了精品文艺创作一片天空。
截至目前,国家广电总局公布的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剧目499部,北京124部,占比24.85%,排名第一。其中,《曙光》《风禾尽起张居正》《诸葛亮传》三部电视剧作品通过重大题材立项公示,《上甘岭》等8部电视剧已列入2024年央视播出片单。
为凸显优秀作品引领示范作用,北京市广电局创新京产剧管理和服务方式,一方面强化基金杠杆,撬动行业发展,充分发挥北京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发展基金和其他扶持资金综合效能,有序调控精品创作“供给侧”,有力调动优秀作品“播出端”,让好作品的流动在起步阶段就顺畅起来。今年北京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发展基金已扶持13类172部作品超1亿元,其中电视剧扶持金额单部超1000万元。
另一方面,强化服务保障,优化营商环境。在行业调研中,北京市广电局深刻感受到除了扶持的“力度”,把握审查政策的“尺度”和服务的“温度”也是企业所需。因此,北京市广电局不断创新管理和优化服务,打造了更多有高度和深度的“北京出品”及“出品北京”的优质电视剧。通过加强“全流程”服务,深化“一剧一策”机制,建立重点项目“每月调度、每周跟进、专人负责”的“服务包”常态化工作制度,全力保障创作。在与朝阳区先行先试合作的影视拍摄服务支持下,《欢迎来到麦乐村》《玫瑰故事》《凡人歌》等剧在京多地取景拍摄。还为《上甘岭》《鲲鹏击浪》《南来北往》等重点项目开通绿色审查通道,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落实采风、拍摄资源等。
同时,强化奖推结合,焕发创新活力。通过近一年时间,“北京大视听”已经形成了上下贯通、奖推结合的评优机制,通过以奖促创,充分发挥优秀作品和人才的标杆示范作用,推动了文艺精品创作再上新台阶。
成绩来之不易
奋斗蕴含艰辛
正因心怀“国之大者”,心系文艺创作,才涌现出一部部彰显家国情怀、折射艺术理想、体现使命担当的精品力作,这也更加坚定了京产剧再攀文艺高峰、推进精品创作的信心和决心。(李雪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