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见微调研丨乡村智理72计】化整为零巧用空间 方舱菌菇富民增收
首页> 专题频道> 见微调研丨乡村智理72计 > 正文

【见微调研丨乡村智理72计】化整为零巧用空间 方舱菌菇富民增收

来源:光明网2024-01-16 11:01

  随着春节的脚步日益临近,位于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桂光村智慧方舱——智能蘑菇房里的新鲜蘑菇供不应求,一筐筐新采摘的蘑菇从小方舱涌入大市场。当地的菌菇热销到长三角地区及河南、陕西等地市场,受到市场好评,不仅叫响了当地菌菇品牌,也实实在在增加农民收入和村集体经济收入。

【见微调研丨乡村智理72计】化整为零巧用空间 方舱菌菇富民增收

  数九严寒,皖北平原气温骤降,但桂光村智慧蘑菇房里却是暖意融融。走进智能蘑菇房,蘑菇正迎来大丰收,农户在层架间紧张有序采摘蘑菇,供应市场。记者观察到,每个智能蘑菇房面积大约为40平方米。桂光村智能蘑菇房种植基地负责人任艳杰笑着说,别看每个蘑菇房只有40平方米,但里面学问很大嘞。“蘑菇房采取层架式垂直立体种植,菌菇可达到3000至5000棒,比传统大棚种植高出很多倍,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也增加了种植效益。”任艳杰告诉记者,即使遇到雨雪、旱涝、寒流、高温等极端天气,通过精准调控,也能避免对智能蘑菇房的菌菇生长造成影响。

  一个蘑菇房能带来多少收入?面对记者的疑惑,任艳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蘑菇房化整为零安置在老百姓房前屋后,不需要单独规划用地。每个舱去掉各种开销每天收入在200元左右,一个月就是6000块钱。”任艳杰底气十足地补充说,最重要的是智能蘑菇房里种植的菌菇,质量好,市场俏。

  任艳杰的底气何来?记者从智能蘑菇房的一系列数字化应用找到答案。智能蘑菇房将工业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有机结合,实现集生物技术、室内环境控制、设施农业和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于一体的种植模式。舱内由云计算系统对菌菇生长全过程的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以及养分等环境要素实行自动控制,科技范十足。通过智能蘑菇方舱种植基地技术员徐继辉的操作演示,记者看到村民手中的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实时管控,启动设备,调整数值,满足蘑菇生长需求。

【见微调研丨乡村智理72计】化整为零巧用空间 方舱菌菇富民增收

  此外,为促进蘑菇高质量发展,当地还定期组织农业技术人员上门入“舱”,耐心细致地指导菇农进行科学管理,特别是做好湿度、温度的控制,以确保菌袋处于高产期和丰产期。有了农技人员保姆式指导,即使老百姓没有种菇技术,按照流程操作,也能种出好蘑菇。

  据了解,桂光村食用菌智能方舱产业园项目于2023年8月份开工建设,计划投资1200万,建设100个智能蘑菇方舱,目前首批已完成20个,预计今年1月底再建设30个。方舱采取层架式的垂直种植方式,标准化程度高,安全可靠,可实现菌菇全年高效连续生产。

  桂光村的智能蘑菇房菌菇种植,是当地特色农产品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缩影。蒙城县积极鼓励支持农民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平菇、毛木耳、羊肚菌等菌菇特色种植。蒙城县采取“1+N”模式,计划在城区建设1个占地百亩左右的智慧方舱菌菇生产科技示范区,在乡镇建设15个智慧方舱菌菇生产科技示范园,形成“一区多园”菌菇产业发展布局,助力乡村振兴。

  蒙城县菜篮子办公室主任、研究员马连军介绍说,通过产业的科学布局、技术全程服务和政策有效支持,为智慧农业和数字农业的发展提供全周期服务,形成食用菌一县一业全产业建设,打造设施农业的新样板。

“见微调研丨乡村智理72计”专栏

出品:光明网

监制:高赛

策划:杨帆

主编:王恩慧

副主编:董腾飞

参与人员:胡卫国、张治国

[ 责编:李毅成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