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见微调研丨乡村智理72计】做“竹”文章 点“笋”成金
首页> 专题频道> 见微调研丨乡村智理72计 > 正文

【见微调研丨乡村智理72计】做“竹”文章 点“笋”成金

来源:光明网2024-02-02 11:15

  竹子作为速生、可降解材料,是塑料的重要替代品。2023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印发的《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指出,到2025年“以竹代塑”产业体系初步建立,产品质量、产品种类、产业规模、综合效益进一步提升,重点产品市场占有率显著提高。我国多地抓住发展机遇,因地制宜,点“竹”成金,助力乡村振兴。

【见微调研丨乡村智理72计】做“竹”文章 点“笋”成金

春节临近,竹灯日益走俏。1月25日,在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黄桥镇竹灯作坊中,竹灯老艺人杨细桃正在穿竹丝,赶制竹灯,供应节日市场。吉水县抢抓“以竹代塑”新机遇,加强竹产品深度研发,融入创意元素,提升竹制产品的附加值,拓宽增收渠道。

  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峨山镇被誉为“安徽竹乡”,有着千年历史的古村落东岛村就坐落在这里。群山环绕下的东岛村拥有万亩竹海,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竹子一眼望不到头。

  竹子是竹制品的原材料,东岛村民祖祖辈辈深耕于此。随着国家加快推动“以竹代塑”发展,东岛村党支部乘势而上,抢抓机遇挖掘“竹文章”,做强“竹经济”,迎来了“势如破竹”的发展机遇。

  记者走进东岛村自建的竹制品加工厂,数十名工人正忙着捆扎、切割、贴码打包、入库装车,热火朝天赶制订单。东岛村竹制品加工厂负责人邢朝阳告诉记者,目前已形成集毛竹制作、加工、晾晒、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该厂用竹子加工的扫帚、箩筐、竹篮子、竹筷、竹椅、竹凉席等物品,以及纯手工编织的竹质工艺品,做工精致造型新颖,“以竹代塑”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深受市场欢迎。

  “‘以竹代塑’深入人心,竹产品环保、实用,用途也非常广泛,产品订单供不应求,竹笋厂、村合作社、竹制品加工厂吸引大量周边富余劳动力就业,沉睡多年的毛竹资源成为带动乡亲们就业致富的大产业。”东岛村党总支书记李克文说。

  此外,竹产业发展还带动了竹笋等周边延伸产品。春节临近,村里的冬笋成了畅销年货。东岛村合作社负责人周加仁告诉记者:“这里的笋种类丰富,包括冬笋、春笋、元竹笋、鞭笋等。由于竹林茂盛、气候宜人,土层肥沃,冬笋壳薄肉厚、白嫩鲜润,有‘山珍’之美誉,冬笋平均卖到2元1斤。”记者了解到,东岛村合作社每年笋产品销量200多万斤,营业额突破400多万元。

【见微调研丨乡村智理72计】做“竹”文章 点“笋”成金

2023年11月17日,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八开镇摆列村,苗族群众在编制竹产品。当地依托丰富的竹资源和非遗资源,积极开展“乡土人才+非遗竹编”技能培训,培育“非遗工匠”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目前我们生产的竹帘产品,主要用于集装箱、地板等生产原材料,在市场上十分紧俏。”1月27日,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溪口镇联团村秋景竹木加工厂,工人们正开足马力生产竹帘。除了生产竹帘外,该厂还加工制作一次性筷子、牙签等产品。负责人刘秋景瞅准了当地的资源禀赋,从房地产行业转行,返乡做起了竹生意。目前已经在本县建起了三家竹木加工坊。

  记者了解到,像刘秋景这样的企业,通道侗族自治县有近20余家,分别生产竹筷、竹丝、竹帘席等各种竹产品,直接带动群众就业5000余人,竹产业产值达1.1亿元。

  通道侗族自治县抢抓“以竹代塑”发展机遇,把竹产业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先后出台了大力培育楠竹资源建设等政策,通过低改扩竹、迹地造竹、残林改竹等措施,楠竹面积得到扩展迅速,发展标准化造林示范区面积5000多亩。目前全县现有楠竹林13.8万亩,立竹1655万根,年销售楠竹80万根,走上了一条点“竹”成金的新发展之路。

 

“见微调研丨乡村智理72计”专栏

出品:光明网

监制:高赛

策划:杨帆

主编:王恩慧

副主编:董腾飞

参与人员:李尚引、鲁君元、王炳真、曾茂榕

[ 责编:李毅成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