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2023年第四季度,经北京市广电局组织评选,由北京广播电视台文艺广播中心、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福州广播电视台、漳浦县融媒体中心联合制作推出的广播剧《密使一号》被评选为北京市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充分发挥出“北京大视听”的传播优势。《密使一号》讲述了中国共产党打入国民党内部最高级别特工吴石等潜伏者的热血故事,该作品利用声音的流动与变幻让听众得以沉浸式入戏,在无尽的想象空间里与那段坚忍伟大的红色历史对话,致敬那群投身于革命浪潮中的无畏英雄烈士,以首善标准打造出爱国主义文化精品力作。
计时叙事放大情节张力,悬念对白尽显人物魅力。时间一旦流逝,孕育出开始,也昭示着结束。《密使一号》在过滤掉多余冗杂的“碎时间”剧情时,通过串联南京解放、金门战役等战争节点,构建起主时间线的统一性与完整性,也制造出紧凑刺激的故事体验。在已知英雄牺牲的既定结局中,每一次时间点的推进不仅仅是在唤醒听众们脑海里关于革命历史事件的重要记忆,也是在发出主人公吴石奔赴下一场潜伏任务与探取机密的冒险信号,更是在提醒人们迎接吴石将军牺牲悲剧的倒计时。在历史书本之外,人们能够跟随着跌宕起伏的叙事线,穿过历史硝烟,去见证和经历身处于暗中的地下战线工作,实现一次时空跨越与思想交汇,在如今曙光照耀的华夏大地上感悟到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在编织时间之下,作品在尊重客观历史的基础上,将史实与虚构合理融合,将广播剧人物对白极致艺术化,试图还原出更鲜活、丰满的潜伏者群像。在得知蒋介石要求自己前往台湾在危险的环境下接触更高机密时吴石口中的那一句“请将消息带回‘家里’,我听从组织的安排”、陈宝仓与吴石对接暗号时以“这块表是在哪儿买的”相互试探、保密局故意探访吴石发出“一定要小心身边人呀”的耐人寻味警告,均充满了“暗号、底牌、迷局”的悬念意味,剧里虽少有打斗场面但处处可见正反两派在博弈中的刀光剑影。吴石将军和其他地下战友们凭借着智慧和勇气在敌人阵营中上演着“刀尖舞蹈”与“魔窟存身”的刺激较量,他们智慧谋略、隐忍冷静的对白让听众惊心动魄,共同完成了强戏剧张力和强情感输出。
听觉艺术营造场景历史感,沉浸式联想探索声音大片。在广播剧的审美过程中,听众是在以耳代目,通过凝神静听,随音赋形,享受声音元素搭建的“真实感”世界。在《密使一号》中,作品较少采用第三人称的旁白视角直接解说场景变化,而是巧妙利用电台电视播报声、电报敲字声、街头卖报声等环境音来设置人物转场和补充关键信息。这种自然音响和社会音响的有机结合制造出独属于解放战争年代的三维立体幻觉空间,既勾勒出红色峥嵘岁月里的时代图景,又带领听众重回战火纷飞的动荡年代,抵达具体生动的革命现场瞬间。广播剧是声音的艺术,声音是连接想象的通道。《密使一号》第三集中吴石暴露身份被捕的桥段以一段滔滔江水接续,让人联想到大陆与台湾省的两岸隔海相望,也让人们进入吴石与因误解父亲便乘船离家、在外去世的儿子最终解开误会的心理空间。作品遵循视听转换、视听联觉的规律,构建了无数个这样的逼真传情的场景,让听众积极参与到联想、通感、意会等心理活动,在无尽想象中观赏精彩的声音大片与听觉盛宴。
孤勇者于无声处听惊雷,听风者于无形处建奇功。不同于以往的红色革命题材创作,新颖别致的谍战广播剧《密使一号》作为一本鲜活的“党史教科书”进入大众视野,打破了以往党史故事讲述模版化、公式化的固有印象。该作品聚焦的是隐蔽战线上的一批批中共情工人员,展现的是在国民党阵营中逐渐看透其腐败本质、对共产党信仰表示认同进而弃暗投明的革命青年。剧里不仅展现出他们在暗处里的惊险行动,也生动刻画了他们在面对亲人误解其表面政治立场却不能坦白的纠结苦闷、坚定无悔,还有被捕后对亲友故土的牵挂柔情与对人生的无限眷恋。英勇就义的吴石同志,其实是一代代为党为国舍小家顾大家的英雄先烈的缩影代表。艳阳之下,黑暗角落,处处都有他们的身影。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坚持理想信念,谱写出“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对我翁”的爱国主义篇章,听众们也在无形中接受了一场厚植家国情怀与致敬英烈前辈的精神洗礼。
虎穴藏忠魂,青山埋忠骨。广播剧《密使一号》塑造沉浸式年代场景,以艺术化手法幻化声音景象,讲述潜伏在敌人心脏里的吴石将军为国献身的感人故事,在传承红色基因和赓续红色血脉的同时,成为又一部富有历史意识、时代气息、教育意义的党史精品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