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岁在甲辰,暮春之初,惠风和畅,万物滋荣。“三月三,拜轩辕”。黄帝故里、河南新郑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拜祖时间”。
4月9日上午,甲辰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进行全要素彩排,标志着今年拜祖大典一切准备就绪,迎接海内外炎黄子孙“回家拜祖”。
“世之所高,莫若黄帝。”黄帝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始祖、人文初祖,是华夏文明基本特质形成的源点。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绵绵永续的是中华文明的精神密码,紧紧相连的是中华儿女的血脉传承。
春光融融,繁花烂漫,规划提升后的黄帝故里园区旗幡招展、装点一新。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五周年。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是追思黄帝伟业、传承始祖宏志的盛典,其寓意在于寻根溯源、不忘本来,在黄帝精神的感召之下,以恒持之心做传承之事,和合共生聚伟力,生生不息奔未来。”新郑市地方史志办公室主任李磊深有感触地说。
寻根中原,拜祖轩辕。黄帝故里园区故里广场之上,舞狮、高跷、盘鼓等来自中原大地的特色民俗表演烘托着隆重、热烈的氛围,为拜祖大典奏响吉庆的序章。
从寻根门到轩辕殿黄帝像,距离五百多米,寓意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源远流长。沿园区中轴线一路前行,仿佛步入历史文明通道、穿越人类岁月长河。
每一年的拜祖大典都在“不变”中求新求变。今年,拜祖大典和黄帝故里园区“上新”不少内容,更好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过寻根门,甲骨碑林方柱高举,碑上布满远古时期的象形文字——甲骨文。每一笔刻画,都渗透着中国人传续千年的文化血脉;每一个符号,都诉说着中华文化穷究天人的不懈追求。同心广场系祖坛中心置放着仿制杜岭方鼎,其原件出土于郑州,激荡着中原王都气象。系祖坛之上,64位“佾生”列阵,献上古代“八佾舞”;99位来自郑州工商学院、中原科技学院等院校音乐专业的古筝乐手绕坛围坐,奏悠扬古乐。
“八佾舞是中国古代规格最高的礼仪舞蹈。舞者多数是参演央视春晚的塔沟武校学员,武术与舞蹈融合,更有力量感、更显威仪。”拜祖大典导演组系祖坛分场导演羿萍说。
“整个舞蹈10分钟,有上百个动作,我们练习了快半个月。”塔沟武校艺术表演系学生卢志坤第一次在黄帝故里园区演出,“在这里表演,自然而然就有一种庄严感。”
从系祖坛到轩辕桥、再到故里祠,两侧竹简上“银钩铁画”,书《黄帝本纪》,彰轩辕圣德。故里祠前,作为华夏礼乐重器的青铜编钟,敲响琅琅之音。过故里祠,经仪门,入拜祖广场,其四周连廊,精心雕刻的26幅浮雕是此次拜祖大典的一大亮点,全面展现了黄帝一统华夏、肇造文明的辉煌历程,也充分展示了黄帝作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地位、黄帝文化作为根文化的地位。
黄帝故里,全球华人的拜祖圣地、中华儿女的心灵故乡。当天彩排按照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认定的九项仪程依次进行。
拜祖大典,不仅有全新的场景营造,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袭古盈新。今年的“乐舞敬拜”环节,重新建构汉代《建鼓舞》。
“整个园区更庄重大气了,表演的氛围感和代入感更强。”郑州歌舞剧院演员王周艳连续十几年参与拜祖大典“乐舞敬拜”环节的表演,“每一次跳的舞都不同,都是一次创新,这次我还会拿出最好的状态去表演。”
一年一度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牵动着中华儿女的悠悠情丝。拜祖大典准备好了,静待各方嘉宾回“老家河南”,共赴“心灵之约”。(王延辉 陈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