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一条跨越时空的中轴线,纵贯南北,贯穿起北京城千年历史文化底蕴。2024年第一季度,经北京市广电局组织评选,确定北京广播电视台音乐广播《何以中华走读中轴线》系列节目为优秀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该节目创新表达,以精良的制作模式、生动有趣的内容形式、浓厚的文化内涵,融合文学与历史,从名家散文中观赏中轴线之美,在文字的激荡中感悟中轴线的韵味。在北京中轴线申遗之际,节目充分解读中轴线,传承其丰富的文化价值。
节目制作精良
审美情调浓厚
北京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7.8公里的中轴线上,涵盖北京城重要的历史建筑。千年来,文人墨客留下诸多文字细致勾勒中轴线的雄浑气魄。《何以中华走读中轴线》系列节目充分围绕中轴线上的建筑,挖掘文学作品中关于中轴线的描写,加之配音人员深情地朗读,从文字中展现中轴线的历史魅力,使听众置身于时空交错的场景,让听众品悟绚烂的文化明珠。系列节目从名家散文中解读中轴线,解读北京文化的记忆,作家笔下美轮美奂的文字与生动细腻的描写,被悠扬的声音朗诵出来,中轴线上的建筑仿佛有了生命一般,在历史的画卷中跳动。节目从三个主题介绍中轴线的历史脉搏,《天地中轴》,讲述天安门与太和殿的雄浑魅力;《山水相依》,讲述景山与北海的来龙去脉;《方正人间》,讲述胡同与北京人的烟火气息。三个篇章主题分明,覆盖中轴线主要建筑群,巧妙呈现了北京的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创新文化。节目选取老舍的《四世同堂》,李健吾的《北平》,周晓枫的《紫禁红》,汪曾祺的《豆汁》等名家作品,精巧地串联起中轴线上的故事,沿着从天地到人民的内在线索,体现了中轴线的历史变迁,展现了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优美的文字与深厚底蕴的历史建筑融合在一起,勾勒出一幅极具审美意义的中轴景观。
表现形式多样
生动富有创造力
系列节目守正创新,表现形式丰富,内容兼具收听性与趣味性,创新融合广播剧模式,以主持人实地游览中轴线为故事背景,在游览的过程中,逐一展开与中轴线有关的故事与人文情怀。节目组精心塑造人物角色,创造出深沉睿智的太和殿正吻,可爱活泼的北海小金龙等剧中人物,主持人在与他们对话中,娓娓将中轴线的历史故事道来。节目中主持人将所见所闻细致描述,壮丽的太和殿、波光粼粼的北海水面、烟火气十足的北京胡同,仅凭声音描绘便使听众有身临其境之感。节目撰稿与文案精湛,结合文学意境,将历史文化以诗一般的语言呈现给听众。节目内容内涵厚重,形式活泼,集趣味性与科普性一体,既展现了历史文化的千年沉淀,又展现当代老北京人热情好客的一面。节目将文学历史与生活中完美结合,从细小的生活切口,展现中轴线的传统文化观念,以及影响的社会层面。节目配音与配乐的完美融合,塑造强烈的氛围感。精心挑选的背景音乐增强文学作品的感染力,提高节目表现力度;巧妙的音效增加节目的沉浸感,宫门开启时浑厚的吱呀声,感受千年的时空交错,金龙从湖面跳出的水声,仿佛真有一条巨龙跃出水面。节目强化细节控制,力求精致完美。节目特邀李立宏、季冠霖、梁言等演播名家加入,甜美与雄浑的声音搭配在一起,展现沧桑千年中孕育的勃勃生机,声情并茂地诵读经典篇章,将广播的声音之美体现得淋漓尽致。
思想内涵深厚
融媒矩阵传播力强
系列节目讲述北京中轴线的人与自然融合的世界观,描述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哲学内涵,感悟水系与城市交融的灵动与美感,见证城市历史演进持续推动城市发展。系列节目搭建中轴线传承的内涵思想,从“中”“和”的理念,到“象天法地”的原则,中轴线上的每一处建筑,蕴含着独特的中国文化精神,是民族的精魂。节目赋予中轴线以时代意义,从人民的立场出发,将人民的功绩延伸在中轴线上,正如节目中的表述,“这一次,人民站在了中轴线的中心,国家博物馆讲述着文明的历史,人民大会堂联系着无限的未来。”另外,节目采用融媒矩阵传播,效果突出。跨年特别节目全网总曝光超过6040万,主话题登上微博全网要闻榜,10个话题先后13次上榜微博同城热搜。直播期间,特别节目通过北京广播电视台广播全频率、新媒体矩阵及央视频、第一视频等合作直播平台同步融媒直播,传播量超过592万,主话题#北京文化跨年#登上微博全网要闻榜。
以声音为媒,奏响京韵文化。《何以中华走读中轴线》系列节目以广播剧的形式,生动有趣地展现北京中轴线的历史变迁与文化内涵,通过诵读相关文学作品,延伸中轴线的美学意蕴,在内容审美、创新形式、融媒矩阵传播上均取得突出效果,获得大量听众认可。节目精心制作,耐心打磨细节,为听众呈现一场跨越千年时空的历史碰撞,彰显了深藏中国人精神深处的内涵与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