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当下,“一座城成就一部剧,一部剧带火一座城”成为“影视+文旅”双向奔赴的热点,其所带来的蝴蝶效应也深入到各个领域正碰撞出耀眼的火花。
以时下热播剧《玫瑰的故事》为例,该剧剧中演员林更新饰演的方协文的台词:“北京到底有谁在”,可以说是这段时间被全国各地的文旅官方新媒体和广大网友互相喊话,接力传递,二度创作的热梗,不断冲上社交媒体热搜,成为全国各地各领域引流的新入口。
一座城让我们想到一部剧,一部剧让我们更能读懂一座城。《玫瑰的故事》在北京取景,覆盖13个区,112个场景,剧中出现的钟鼓楼、亮马河、798园区、首都机场、城市副中心等地标性人文景观成为线下观众的热门打卡地;不仅如此,剧中同款、联名的服装、饰品,花卉、美妆等也被观众抢购一空,在体验人文内涵,赋能文旅消费的过程中,通过《玫瑰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既有历史文化又具现代都市魅力的新时代的北京,而多姿多彩的北京故事也为影视作品提供着丰富的创作土壤和灵感源泉。
《玫瑰的故事》成为2024年的爆款剧、“影视+文旅”的最新样本,究其内因,不仅因其深入人心的共情故事和高品质制作获得了观众热烈追捧,更主要的是,剧中对主人公的生活场景、工作场景、情感场景进行了细致刻画,通过到位的真诚演绎也唤起了广大观众的最大共鸣。那么,“影视+文旅”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什么?一座城如何实实在在地成就一部剧?在日前举办的《玫瑰的故事》创作座谈会上,与会各方对该剧的现象级出圈进行了深入探讨。
从最初的锦上添花到成为剧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旅与影视剧融合得越来越自然,作用也更加凸显,引发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在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副司长马力看来,《玫瑰的故事》凭借真实的生活质感和温馨的情感表达,成为带火北京取景地、拉动文旅消费的新动能,体现了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构筑精神家园的新作为。
那么,如何更好地促进文旅与广电联动,实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马力表示,从源头抓好创作,才能实现剧与城的共情共生;更加重视传播,才能放大影视IP的作用。
一方面,作为一部都市剧,《玫瑰的故事》讲述的是北京这座大都市里的故事,实现了城市多彩场景与引人入胜剧情的有机结合。让人们重新发现自己日常生活的城市是这么地美好,唤醒了都市人心中对美好生活的那份期许,从情绪价值来看,一部过人之处的作品无不精准切入大众情感,为当下快节奏的都市生活提供精神力量,达到抚慰人心的作用。
另一方面,近年来,北京市建立了“北京大视听”精品创作工作机制和影视拍摄的服务机制,为影视与文旅融合发展打牢基础,形成了文旅与广电产业融合发展的合作机制,紧密携手,系统推进,为好作品出圈出彩保驾护航。《玫瑰的故事》热播热议,充分体现了首都影视政策服务保障赋能的成果:
近两年来,在国家广电总局和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北京市广电局倾力打造北京大视听文化品牌,通过运用基金政策,加强剧本扶持,提升服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实施人才行动计划,打造京琅邪等机制,推出精品力作,推出一大批优秀作品。特别是在今年在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北京市广电局与北京市16+1区建立了影视拍摄服务基地和服务机制,重点提升北京服务水平,保障影视剧在京拍摄。
可以说,当影视成为文化的重要代表,当文旅变成了人民日常生活、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时候,这两者的融合带领广大观众行走祖国山河,体味美好生活,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看来,《玫瑰的故事》是一部新北京剧,展现了北京的文化标识,一流的大学、一流的景点、一流的生活空间,塑造具有魅力的北京形象;该剧也是一部文旅结合的剧,展现着北京丰富的文旅资源。
如今,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深度融合,将文旅融入影视创作,利用影视作品触达传统文化、城市景观乃至热气腾腾的街头巷尾,无疑是接地气、聚人气的方式之一。通过《玫瑰的故事》等最新成功范例可以看出,“影视+文旅”的融合是一种新的“诗和远方”的融合,走向远方过程是必然有好的影视作品相伴相生,并给予人们独特的情感价值。而在当下各种打卡经济、网红地标、美食名片、夜经济等新形态下,影视作品更好地与文旅文化相结合,才能创造出万千气象、无比丰富的观剧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