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今年以来,京产作品爆款不断,精品迭出,创新不止,涌现出《玫瑰的故事》等一批现象级作品皆含有独具魅力的看点,深入人心的共情共鸣。
作为2024北京大视听重点文艺精品项目、北京市广电局启动拍摄服务计划以来在京拍摄的首部电视剧,《玫瑰的故事》在央视八套和腾讯视频播出后,收视与口碑一路走高,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行业价值兼具,该剧多次列为CVB全频道第一,“北京到底有谁在”等超过500个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热搜,主话题“玫瑰的故事”在微博累计阅读量超38亿,剧中“北京到底有谁”台词更成为全民热梗。一时间,“玫瑰的故事”流行于线上线下,深得观众喜爱。
《玫瑰的故事》火热出圈背后有哪些驱动力?复盘《玫瑰的故事》其过人之处,从故事内核、人物塑造、主题立意、时代背景等多维度考量,在日前举办的《玫瑰的故事》创作座谈会上,与会各方的深入探讨为当前国产剧高质量、精品化创作提供最新的创作样本。
首先生动的剧情、鲜活的人物、深刻的内涵是一部剧“立剧之本”。
创作层面,《玫瑰的故事》以现实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情怀有机融合的笔触,其精神内核聚焦女性爱情观的成长,通过独特的她视角,注入时代精神内涵,绘就新时代的精神图谱。
《玫瑰的故事》不仅有以往都市情感剧中较为少见的女主角跨越二十年的多段爱情,也有年轻人职场打拼的朝气蓬勃和剧中生活烟火气的场景,在爱情、事业、家庭等方面让观众感同身受,产生共鸣。
该剧编剧李潇希望通过《玫瑰的故事》表达出一个朴素的想法:“人要勇敢地去付出爱,接受爱,要积极生活,不能惧怕受伤害,最重要的是受过伤之后还可以再爱。”
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看来,该剧塑造了崭新的女性形象,脱离男性视角,展现女性独立而积极的风貌。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王一川表示,该剧有着浓郁的北京情调,是“京情文艺”的重要呈现。改编的过程中,透过主要人物的人生伴侣选择困窘,呈现出当下时代人生道路实验场的鲜明属性,借助黄亦玫的人生伴侣选择,模拟一场当代人生道路选择实验。在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卢蓉看来,该剧创作背后的底层逻辑是当代女性对于内心深处的情感价值和自由底色的探索,也是现实题材作品对“新女性”形象的新阐述。
其次让创作照进现实,回应时代,烟火气息与人生百态同在,挖掘影视+深度价值,发挥剧作多重效益。
人文社会层面,扎根新时代沃土,心怀“国之大者”是电视剧创作应有之义,也是新时代一部文艺作品的格局所在。《玫瑰的故事》深情讲述北京这座大都市里的故事,实现了城市多彩场景与引人入胜剧情的有机结合,该剧展现的北京场景既有深厚历史文化,又具现代都市魅力,剧与城共情共生,推动影视作品与文旅产业的双向奔赴。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副召集人夏晓辉表示,该剧贴近生活,高于生活,充满诗意;既实现了女性题材书写与大众题材共鸣的有机融合,为大众情绪的共鸣提供了多样的连接点,也实现了心怀“国之大者”与回应民之关切的有机融合,有效带动了影视与文旅的联动。
第三首都影视政策服务保障赋能精品文艺创作成果显现,“天时地利人和”为好作品保驾护航。
《玫瑰的故事》热播热议的背后,充分体现了首都影视政策服务保障赋能的成果。近两年来,在国家广电总局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北京市广电局倾力打造的北京大视听文化品牌,通过运用基金杠杆、加强剧本扶持、提升服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实施人才行动计划、打造京琅琊等机制,推出了一批精品力作。精准的服务,高效的支持,实在的政策,特别是2024年,在北京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北京市广电局与北京市16+1区建立了影视拍摄服务基地和服务机制,重点提升服务水平,高效保障影视剧在京拍摄。
成就一部精品力作并非偶然,而是多方齐心协力相互作用的硕果。下一步,北京市广电局将继续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认真落实找准选题,讲好故事,拍出精品的要求,坚持人民立场,坚持时代立意,坚持首都风范,首都标准,坚持放眼世界,融通中外,努力讲好中国故事,北京故事,以更多精品力作推动中国电视剧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