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2023年以来,一股来自北京的广电视听精品创作风潮,引发全行业和广大观众的关注。《父辈的荣耀》《追光的日子》《玫瑰的故事》《我的阿勒泰》《南来北往》《大海道》等一系列优秀视听作品的火爆“出圈”, 让“北京大视听”成为精品创作的代名词之一。
如“北京到底有谁在啊”等衍生于精品剧集的“金句”,不仅引发了互联网二次创作的高涨热情,更是凸显了视听作品的品位和格调。
八“大”机制构建完整体系
北京市广电局于2023年创建“北京大视听”精品创作工作机制,其核心要义就是 以服务为先,以管理为根,以创新为引领,以精品为导向,凝神聚力,引导和指导行业持续推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
9月19日,在由中宣部和北京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的2024北京文化论坛开幕式上,正式发布的“全国文化中心建设2023年度十件大事”中,“北京大视听”品牌成功入选。
“北京大视听”品牌从构建之初,就有着清晰的定位和目标,即紧紧抓住“精品创作”这个中心环节,全面依托首都资源优势, 通过构建八“大”机制,统筹推进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全类别文艺作品的选题策划、创作生产、宣传推介,大力提升精品创作生产效能。
从着眼“大格局”到统筹“大体系”,从抓好“大剧本”到打造“大服务”,从深化“大传播”到聚力“大联动”,从把握“大荣誉”到发展“大人才”, 八“大”机制共同构建起“北京大视听”精品创作管理服务体系。
从理论逻辑来讲,“大格局”与“大体系”,是从行业发展的宏大视野出发,不限于一隅,而是以产业的眼光指导和引领北京市广电视听行业发展; “大剧本”与“大服务”,则是从行业发展的微观视角出发,强调抓基础、抓环境、抓项目,以强化服务意识促精品创作,以精品项目促服务; “大传播”和“大联动”,是紧紧依托当前广电视听“二三四”的工作定位,抓融合传播,强调广电视听的联动性和融合性; “大荣誉”与“大人才”,同样是基于基础逻辑,强调要在人才建设等基础性工作方面下功夫。
显然,这是一个集政策、服务、管理、指导、引领于一体的系统集成式管理服务体系,既有对全行业宏观的战略思考和判断,也有具体的理论指导和微观的战术决断,既有宏观上把握政策决策的高度,也有微观上强化服务意识的温度,从选题策划、创作生产到宣传推介等全产业链形成清晰、透明的政策指导和政策环境,有力推动形成引领创作、凝聚人才、推出精品的良好格局。
“北京大视听”精品创作工作机制没有片面地强调抓精品、抓成绩,而是同时将目光投射在基础建设之上,不急功近利,强调“放水养鱼与政策监管”兼而有之,服务意识与工作实效兼收并蓄,主动出题、主动作为,让精品创作之成效建立在环境宽松、政策透明、人才丰盈、引领有力、服务为先的全链条产业管理体系之上,从而探索出具有首都特色的精品创作“北京模式”。
精品佳作持续涌现
如果说北京市广电局打造的“北京大视听”品牌,是一个创新态势良好、文化标识鲜明、服务机制高效的“生态系统”的话,那么, 其良性循环便在精品创作上得以充分显现。
自提出“北京大视听”精品创作工作机制以来,佳作层出不穷,爆款剧集持续涌现,映衬出政策引领的重要性和主动服务的必要性。
2023年,北京市广电局发布110部年度重点文艺精品项目,北京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发展基金全年扶持 172个重点项目。全年共有135部电视剧在北京备案,而在央卫视频道首播电视剧中,京产剧多达 25部。
2024年1—4月,北京市广电局共有10部电视剧在央卫视及重点网络视听平台首播,其中,《大江大河之岁月如歌》《南来北往》和渐冻症题材电视剧《谢谢你温暖我》3部作品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播。
值得一提的是,《我的阿勒泰》作为一部首次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的网络剧,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体现了各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一段时间以来获得高关注度的明星作品。而 《玫瑰的故事》更是凭借热梗持续火爆“出圈”,成为代表“北京大视听”品牌倡导精品创作的典型案例。
电视文艺节目中,文化类节目《闪耀吧!大运河》《登场了!北京中轴线》《大使的宝藏家宴》,广播节目 《何以中华走读中轴线》《文物里的北京》等作品均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高质量输出。纪录片《长城长》《毛泽东的130个瞬间》,动画片《动画100》,网络剧《大理寺少卿游》,微短剧《柒两人生》等精品内容频出,让“北京大视听”品牌的内涵更加丰富多彩。
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方式,“北京大视听”精品创作工作机制既是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让行业“活起来”的创新之举,亦是以此打造精品创作矩阵的现实之策。
全产业链动态协作整合
“北京大视听”精品创作工作机制看似只是一种对联动机制的创新之举,实际考验的却是全产业链的动态整合和协同意识,对执行力和政策把握力要求极高,需要每个链条都具备较高的政策协调能力。
“北京大视听”佳作之所以持续涌现,看似是政策机制之功,实则是配套性、衔接性和协调性的高度统一,才让政策效果真正显现出来。对此,北京市广电局在强化政策指引、创新服务机制等方面下了一番苦功夫。
比如,为打造优质的创作生产体系,今年2月,北京市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首都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影视拍摄服务的保障机制,资助扶持优秀作品创作生产,推动影视产业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在完善影视拍摄服务保障机制等方面推出务实举措,为影视产业提供有力支撑。
4月23日,北京影视摄制服务机制正式启动,正式运营的北京市影视摄制服务中心为剧组提供场地协调等全方位支持, 确保拍摄工作顺利进行。同时,各区委宣传部明确对接部门和专项工作人员。市、区两级机构共同为影视摄制单位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和拍摄协调服务,加大对影视创作生产的服务力度。
与此同时,北京市广电局先后出台了《北京大视听人才行动计划(2023年—2025年)》《北京大视听“京琅琊”人才遴选与培养实施办法》,着力加强人才和团队培养,赋能行业高质量发展。
在此基础上,北京市广电局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布局超高清视听产业,先后出台了《北京市超高清视听先锋行动计划(2024—2026年)》《北京市关于支持超高清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北京市支持超高清视听产业发展项目申报指南(2024年)》等相关政策,推动广电视听创作积极运用最新的技术手段,助力人工智能与视听创作实现“双向奔赴”。
此外,北京市广电局还积极推动融合传播,让视听作品能够在更广的平台实现最优传播。比如,在正在进行中的北京文化论坛优秀视听精品展播展映上, 《神奇的中国》《我的阿勒泰》《狂飙》等200余部精品力作在电视、院线及网络平台与观众见面。
“北京大视听”精品创作工作机制的成绩有目共睹,为全国广电系统打造了可借鉴、可复制的有效案例,并以其鲜明特色,书写了广电视听精品创作高质量发展的北京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