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网红城市·如何长红”系列⑨
网红城市“爆火出圈”后,如何面临舆情危机?怎样树立良好形象?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传播系主任刘琼表示,网红城市要实现长期稳定发展,需要在注重短期吸引力的同时,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品牌多元化和舆论管理,确保城市形象的持久性和良性发展。
在泉州中山路,游客观看变脸表演。图源:新华社
建立舆情监控和危机应对机制
记者:社交媒体在网红城市形成过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刘琼:社交平台的即时性、互动性和可分享性特征,使得个体游客的体验能够迅速广泛地传播,有效助推了城市的品牌效应。微博、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已成为城市进行宣传推广的重要渠道。
在传播策略方面,注重内容创新、激发情感共鸣以及引导话题讨论是关键要素。城市可以通过制作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短视频、图文等多媒体内容,充分展示城市的独特魅力和风情,从而引发用户的兴趣和分享欲望。同时,利用社交媒体的话题功能,积极引导用户参与讨论和互动,进一步扩大城市的影响力和提升知名度。
就平台特点而言,社交媒体平台拥有广泛的用户基础和高活跃度,为城市提供了广阔的展示空间。借助平台的算法推荐机制,城市的相关内容能够更精准地触达目标受众,显著提高传播效果。此外,平台上的评论、点赞、转发等丰富的互动功能,增强了用户的参与感和归属感,有助于持续维持和提升城市的吸引力。
记者:面对网红城市爆火后的舆情压力,如何应对以确保城市形象的长期稳定发展?
刘琼:网红城市的崛起伴随着巨大舆论关注,但也面临着“天价门票”“过度营销”和“安全隐患”等问题。过高的票价和不透明的消费政策容易引发游客的不满,社交媒体使得这些负面信息迅速传播,影响城市形象;过度包装或噱头式的营销可能与实际体验不符,导致游客失望,形成负面舆论;大量游客涌入增大了基础设施压力,安全问题也随之显现。
从网络舆情角度来看,城市需要建立有效的舆情监控和危机应对机制,及时回应公众的关切,调整不合理的政策,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公众的不信任。在价格透明度、服务质量和安全保障等方面提升游客体验的质量,避免过度商业化与炒作,能够有效缓解舆论压力。同时,避免单一依赖网红效应,注重多元化的城市形象塑造,如通过文化活动或艺术展示提升城市的内涵,形成长效吸引力。
游客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参观、拍照。图源:新华社
多元升级与深挖本土文化并重
记者:对于网红城市在消费环境中的挑战,应采取哪些措施以促进经济增长和提升城市品牌价值?
刘琼:当前网红城市在消费环境中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价格不透明、消费欺诈、服务质量参差不齐、过度商业化和消费模式单一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损害游客的权益,也影响了城市形象与声誉。网红城市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强市场监管和执法力度,打击价格欺诈和消费欺诈,维护市场秩序,建立完善的投诉处理机制,确保游客权益得到保障;其次,提升服务质量,通过对服务行业的培训与管理,提升服务人员素质,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优化服务效率和便捷性,从而增强游客的消费意愿和信心;再次,改善消费环境,加大对商业街区和旅游景点等区域的投资与管理力度,提升设施和配套服务,举办各种促销活动和优惠政策,吸引更多游客消费体验;最后,丰富消费业态,打造多元化的消费场景,避免单一依赖奢侈消费,满足不同层次的游客需求。
通过这些措施,网红城市不仅能吸引游客,还能通过优化消费环境促进消费,实现持续的经济增长和城市品牌价值的提升。
记者:网红城市要如何保持长期吸引力?
刘琼:除了传统的“吃喝玩乐”之外,网红城市可以通过改善城市公共服务水平来增强吸引力。例如,优化交通状况、增加绿地和休闲设施、提高城市卫生和环境质量等。这些措施不仅能让游客在游玩过程中享受到更好的服务体验,还能增强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品质。
此外,还可以将智能化元素充分融入城市建设,结合文化、艺术和科技元素,打造“沉浸式”体验,进一步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和参与感,形成城市独特的“记忆符号”。
监制:张宁 策划:李政葳 文案:赵鹏超、刘昊、王恺
相关阅读:
《“网红城市·如何长红”系列①丨泼天流量过后应防止外燥内虚》
《“网红城市·如何长红”系列②丨冷资源催生热经济,探寻尔滨四季“流量密码”》
《“网红城市·如何长红”系列③丨吴炜华:既要注重系统治理,又要做好文化传承》
《“网红城市·如何长红”系列④丨戴俊骋:呼吁多元化、系统化政策导入》
《“网红城市·如何长红”系列⑤丨戴俊骋:做好流量与基础设施、接待能力之间的“接驳”》
《“网红城市·如何长红”系列⑥︱刘弘涛:告别流量短视,加强文化承载力建设》
《“网红城市·如何长红”系列⑦︱吴必虎:“热点效应”难长久,要深挖城市独特性》
《“网红城市·如何长红”系列⑧︱陈科:人无我有比人有我优更具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