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明川
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成都造”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颠覆性叙事重构中国神话,问鼎中国影史票房榜首,进入全球影史票房榜前20名。人们惊叹的不仅是“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热血叙事,更是一个区域以文化创新叩响时代命题的深层回响。
《哪吒》影片独辟蹊径,以全新视角重新演绎经典神话故事,在坚守哪吒核心形象与故事精髓的同时,巧妙融入当代价值观与流行元素,让古老神话在现代社会中重焕生机。从人物形象的细腻雕琢,到特效场景的震撼呈现,其制作水准之高,推动国产动画电影达到新的高度。这不仅充分契合了观众日益提升的审美追求,更为中国动画电影树立了崭新标杆,彰显出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影视创作中蕴藏的强大生命力与创新活力。
该部现象级影片的背后,是成都高新区影视产业的全面深度赋能,是成都高新区影视产业强势崛起的有力注脚,全方位呈现出传统与创新紧密交织、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产业发展蓬勃图景。在传统影视产业“北上广”三足鼎立的格局中,成都影视产业成为了中国文化创新的“第四极”。
《哪吒》创作团队将川剧变脸的韵律转化为动态捕捉的数据流,让三星堆青铜纹样在算法中重生为未来美学符号。这不是简单的“文化+科技”拼接,而是以数字技术重构文化表达的逻辑内核——当8K超高清技术让神话场景纤毫毕现,当云计算将动画渲染效率提升40%,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便突破了物理时空的局限,文化创新便进入了“人机共生”的新纪元,在数字维度获得了新生。
这是一场关于文化创新底层逻辑的“革命”。当科技深度介入文化生产,当在地性成为全球竞争力,成都高新区正用实践验证着一个新命题——文化创新的未来,属于那些能实现科技与人文深度融合的城市。
这种变革产生的能量远超产业范畴,正在重塑文化生产的底层逻辑。在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人工智能辅助编剧系统每日生成百余个本土文化主题的创意框架。成都高新区用实践证明:科技不仅是工具,更是文化创新的“基因编辑器”,它让沉睡的文化遗产在数字语境中重获生命力,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开辟新路径。
文化生产不再是艺术家的孤独探索,而演变成为“数据+算法+人文”的协同进化,重构了中国文化创新的坐标体系。在成都高新区,数字技术的浪潮与巴蜀文化的基因碰撞激荡,科技硬核与文化底蕴交织共生,正为中国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成都方案”。
成都高新区的独特价值,在于构建了文化创新的“热带雨林”。这里形成了“头部企业引领、中小微企业共生、个体创作者涌现”的立体生态。以数字文创产业为例,作为中国(成都)网络视听产业基地、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成都高新区已形成涵盖内容创作、内容分发、衍生服务等环节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形成千亿级规模产业集群。
在哪吒主创团队可可豆动画所在的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这里不仅打造了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咪咕科创平台、爱奇艺潮流文化坊等共性平台,还入驻了从IP孵化、内容创作到视效制作等环节的影视动漫企业。其中,墨境天合、原力动画、千鸟动画等多家企业均参与了《哪吒2》的制作。这种“家门口的产业链”,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沟通成本,形成产业集群的密集协作,得以将文化资源快速转化为产业动能。
人才汇聚是成都影视产业的又一显著优势。成都不仅拥有庞大的影视专业人才储备,更形成了包容开放的人才生态环境。高校、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紧密且灵活,人才能够在不同领域自由流动,实现知识与创意的跨界融合。这种人才生态打破了传统影视产业中创作、技术、管理等环节之间的壁垒,催生出更多创新的可能。
第3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2024年落户成都高新区,标志着中国文化版图正在发生深刻位移。当传统影视高地面临创新瓶颈,这里以“科技+文化+生态”的组合拳,开辟出文化创新跨越的新篇章。这种模式不仅产出《哪吒》这样的现象级作品,更培育出《王者荣耀》《万国觉醒》《十万个冷笑话》《那年那兔那些事》等文化IP,使巴蜀文化突破地域限制,在更大范围传播推广。
成都高新区的突围绝非偶然,它印证了“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前瞻判断,彰显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时代价值。
当科技与人文在此深度碰撞,当传统与现代在此交融共生,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区域的文化崛起,更是一个古老文明在数字时代的创造性应答——以创新激活文化基因,以科技重塑表达方式,以生态培育创新动能,这正是中国文化走向复兴的必由之路。(明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