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哪吒2》票房突破100亿!!!
当《哪吒2》以颠覆性叙事席卷春节档时,这部现象级动画不仅是票房收割机,还把中国动画行业带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国产动画从“内容突围”到“生态重构”提供了教科书级样本。
小哪吒,冲冲冲!
实现IP工业化
从"爆款思维"到"宇宙基建"
《哪吒2》全球爆火,创造动画电影票房神话,背后是光线传媒历时5年构建的“神话宇宙”体系。不同于过往动画公司押注单片爆款的单一式发展,以光线为代表的 北京动画企业正通过“工业化制片流程+模块化IP开发”重塑行业规则。
北京市广电局多年在动画人才培养、平台搭建、动画生态涵养、动画技术孵化等方面持续努力。2022年,《关于推动北京动漫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北京动漫30条)出台,该意见由北京市广电局牵头制定,明确指出“鼓励图形图像、虚拟现实等科技型企业将自有、自研技术与动画行业融合。支持应用8K超高清、XR、360度全景、全息、裸眼3D等新视听技术创作动画。”“北京动漫30条”逐渐释放政策影响,有力推动中国动画工业化进程,政策引导下,动画企业开始系统布局世界观架构师培养、数字资产库建设等基础设施,将偶然的爆款概率转化为可持续的内容生产力。
打破技术壁垒
虚幻引擎革命下的"视听北京"新名片
《哪吒2》影片集结了138家国内动画团队协作完成制作,20多个特效团队参与,覆盖角色设计、场景建模、特效渲染等全流程。光线传媒、倍飞视、天工异彩、深海十月、艾奇信息、彼岸天(北京)文化、云央(北京)文化、源极文化、点光文化等 众多北京影视企业的深度参与和共同努力。
影片制作团队自主研发了“乾坤流体引擎”,首次实现海水体积与动态的全粒子化模拟,特效镜头达 1900个。原力动画贡献粒子技术,BaseFX和Monk、可可豆团队负责土拨鼠场次,泥丸星完成2亿人洪流对撞的特效,Morevfx团队制作殷夫人的特效,展现了工业化分工的高效协作模式,推动国内特效制作水平迈上新台阶,标志着中国动画从“作坊式创作”向“工业化体系”的转型。
值得关注的是,北京市广电局精准卡位技术迭代周期,通过专项资金引导企业将8K、XR、AIGC等技术注入创作流程。这种超前布局将促进中国动画从“单点突破”迈向“全面繁荣”。
凸显实力
新国风叙事创造国际影响力
《哪吒2》在澳大利亚、新西兰、斐济、巴布亚新几内亚、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等40余个国家上映,在澳大利亚和美国,部分影院的场次门票已经售罄,甚至有影院加场以满足观众需求。北美、澳新等地点映场次上座率 超90%,IMDb评分8.3,外媒评价其“突显中国动画实力”。
《纽约时报》指出,中国动画已具备与国际观众共鸣的能力,打破好莱坞垄断的全球市场格局。作品将道家哲学内核与赛博朋克视觉符号熔于一炉,这种“新国风”美学恰是文化出海的通关密码。这种文化穿透力的背后,是政策层面对内容出海的系统性支撑,正在改写全球动画产业格局。
北京市广电局积极打造“北京大视听”品牌,动画进一步提质增量,目前已形成《洛神:动起来的中国名画》《欢迎来到北北家》《不白吃食遍大中华》《猫行东方》《毛毛镇海岛大行动》等 60余部重点动画片项目储备,涵盖多种题材。在这些项目中,我们也能看到技术创新的影子。如《洛神:动起来的中国名画》采用原创AIGC流程技术,基于《洛神赋图》生成与原作风格融合的国风水墨动画,将传统艺术与现代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探索出动画创作的新路径。 这不仅体现了北京动画创作在表现形式上的多样化,也再次证明了北京市广电局在鼓励技术创新应用于动画创作方面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