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目介绍
《大河开凌》通过一个平凡、普通农民迷糊与《共产党宣言》的相遇、相护、相知、相救、相依、相守,完成了该人物由普通人向革命者的转变,进而讲述了鲁北农村共产党员和民众学习、使用、保护中国现存最早的《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开展革命斗争的故事。

看更多剧目

红色题材做出新意,《大河开凌》让人期待
吕剧《大河开凌》讲述了长工“迷糊”保护首部中译本《共产党宣言》的故事。“迷糊”与地主家的小姐新雨同吃一奶长大,走上革命道路的新雨让“迷糊”第一次见到了“马大胡子”(《共产党宣言》),大字不识的长工“迷糊”展开了与“大胡子”相遇、相护、相知、相救又相守的“人在、书在”的故事,完成了“迷糊哥”由普通人向革命者的转变,淋漓尽致地表现了那个年代初心、理想、使命的光辉。[详细]
  • 范小宁

    中国戏剧家协会《剧本》杂志社主编、编审

    两条“思想主线”缺一不可
    从目前呈现的内容来看,这部剧的舞台呈现是完整的、水准也是比较高的。下面我想说说我的几点建议。首先,这部戏有两条思想脉络可以继续延展,一条是对信仰的追求,一条是思想的觉醒,两条思想脉络决定了整个作品的厚度。

    王洪玲

    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团长、一级演员

    增加一些力度,让表演更加到位
    几场戏的分量不需要平均分配。剧中,新雨马上要赴刑场,期待一段华彩的唱段,但是到最后也没有等到。其次,新雨和迷糊在监狱中的表现,我希望能通过演员的表演充分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再增加点力度。

    李东桥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艺术总监、一级演员

    应继续深化“坚守”的核心支点
    《大河开凌》是一部向信仰致敬的艺术作品,作品表达的信仰与爱、承诺与坚守深深打动观众。“人在,书在”,为了一句承诺主人公整整坚守了40年。我认为在表达这个人物动机的时候,还可以继续深化。

    谢振强

    中国戏曲学院音乐系主任、教授

    音乐对推动剧情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这是一部非常有品质的剧目,尤其体现在音乐方面。“文清曲则清”,文学剧本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戏曲音乐的创作。《大河开凌》的作曲和配器工作,完全没有出现“两张皮”的现象,真正做到了以情动人。
  • 曹林

    中国戏曲学院教授

    二度创作烘托出整部作品厚重的历史感与文化感
    《大河开凌》的二度创作保证了整部戏的完整性与流畅度,烘托出厚重的历史感与文化感。该剧选取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创作素材。所以,舞美设计更多的打磨方向,是在时间线的逻辑上适当的粗线条一些。

    熊源伟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一级导演

    二度创作提升了整部戏剧作品的品质
    在人物刻画上,迷糊、新雨、父亲三人非常有特点。但应厘清三人之间的关系,让情节更加合理。另外,剧中在不同的时间节点有多处扭秧歌的情节,模糊了人物逻辑、时代逻辑,让观众有点摸不着头脑。

    龚孝雄

    上海淮剧团团长、一级编剧

    男女主角的人物形象塑造需要更准确
    《大河开凌》中迷糊和新雨这两个角色的人物关系如何处理,我认为要从两个人人物形象塑造入手。首先,新雨的角色一定不是普通的女大学生,如何塑造是关键。其次,迷糊应实现为一个农民的觉醒。

    陈涌泉

    河南省文联副主席、一级编剧

    迷糊的心灵成长史是人物刻画的重点
    首先,时间跨度过大,两个主人公的思想、关系几乎没有变化,使人物失去了可信度。因此,建议该戏把戏剧冲突主要集中在1927年前后的两三年时间内,这样可以避免时间线过长、逻辑混乱的问题。
  • 马也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塑造典型人物,抒写人性光辉
    《大河开凌》这部戏可以概括为一个“迷糊”的人和一本书的传奇故事,作者的主观体验和情感介入很出色,想象力丰富,是这类题材创作的典范之作。“迷糊”以命守护书,守护新雨的墓、新雨的理想,他活在“永恒”和信仰里面。

    秦华生

    中国艺术研究院梅兰芳纪念馆原馆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戏剧的核心是写情
    写情是戏剧的一大优势,《大河开凌》只要把几对人物情感写好了,就精彩了。如新雨和奶妈的母女情、新雨和亚轩的男女之情、新雨和迷糊的兄妹情、新雨和父亲的父女情。其中,父女情应加重描写。目前来看,还不够充分。

    徐涟

    中国文化报社副总编辑、高级记者

    人物关系的处理需要逻辑性
    《大河开凌》将一个重大的革命历史题材,以微小人物的命运为切口,又以大河开凌的气象,把《共产党宣言》在山东保存的故事扩展为个人与时代、个人和历史的内在关联,并用艺术的方式演绎出来,是一部有深刻内涵的艺术作品。

    傅谨

    中国戏曲学院戏曲研究所所长、教授

    现代吕剧阐释信仰的力量
    人物形象方面,新雨显得有点单薄,没有亮点,两个人物不能完全匹配。结构上,前面几场戏写得很扎实,但有些情节写得很“套路”,建议删去部分。其次,开头和结尾的处理有些抵触,尤其是迷糊的失智,显得不合情理。
  • 汪守德

    原总政宣传部艺术局局长

    人物性格不够鲜明
    一是新雨的思想根源仍需要挖掘。她的思想主要来自她的奶妈和共产主义思想的影响。要通过这个人物告诉观众,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二是迷糊的人物线应该是从迷糊到觉醒的过程,若人物性格再梳理地清楚些会更有意思。

    季国平

    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会长

    表现人物切忌概念化、表面化
    一是《大河开凌》这部戏的核心思想还需要更深入地挖掘与表现。二是迷糊、新雨等人物内心世界还可以进一步开发,避免概念化、表面化,更多进入到人物的内心深处去挖掘。三是舞台呈现上再加强一些,跟题目更相符。
  • 徐志远安徽省艺术研究院原创作部主任、一级作曲

    凸显地方韵味,精简剧作结构
    《大河开凌》目前在音乐上,该戏所凸显的吕剧韵味还不够,需要继续深入挖掘地方剧种的艺术美感。其次,题材非常宏大,故事信息过于复杂,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显得“气力不足”,建议在剧作上作部分删除,围绕一个人物形象重点塑造,化繁为简。

    胡耀辉中央戏剧学院教授

    加强人物守望感,丰富舞美艺术性
    《大河开凌》以共产党人的早期建设为叙事出发点,具有很高的立意,表达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意。迷糊这一角色是《大河开凌》最重要的价值承担者,也是整部戏的“星星之火”,但是这一人物的守望感打造得还不够到位,需要加以提升。

    章抗美中央戏剧学院教授

    集中内景布置,更换人物服装
    大河开凌》的舞美设计采用的是传统的具有幻觉性的艺术形式。该戏外景开阔,但是内景由若干片段组成,但距离过大显得整体疏散。另外,该戏演绎的是大时代的小人物,应当营造出历史感,建议将游击队的服装由八路军军服替换为武装农民形象的服装。

    颜全毅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主任、教授

    合理处理人物关系,提升戏剧整体水平
    《大河开凌》是一流的舞台作品,但成为经典还需要不断地进行打磨。在故事的编排上,人为制造歇斯底里的悲愤不符合艺术创作规律,刘新雨的牺牲与迷糊的悲愤前后衔接显得刻意,应该处理得更细腻一些。另外,刘新雨在敌人来临前没有转移是叙事的漏洞。
  • 王 俭原空军政治部文工团编导室主任、一级编剧

    增强艺术价值,升华思想内涵
    首先,《大河开凌》作为现代艺术的表达需要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贯通、关照和共鸣。整部戏通过一本书折射出一个时代的动荡和巨变,书写了一部平民史诗,奏响了个人与民族的命运交响曲。在此基础上,建议在风格上处理得更艺术化一些,减少审美的差异。

    邹建红宁波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一级演出监督

    追求精益求精,全面打磨提高
    《大河开凌》具有一定的高度,但是整体还有上升的空间。在剧作上,迷糊与刘新雨的朦胧之爱缺少变化和层层铺垫,直接发展到刘新雨要迷糊为其梳头的情节显得突兀;其次,刘仁德作为守财奴为女儿倾尽家产的情节过于单薄,还需要表现出其本人的醒悟。

    查明哲国家话剧院原副院长、一级导演

    深化主题表达,丰满人物形象
    就主题的表达而言,该戏实际上还有更深入的表达空间。《大河开凌》表达的这种由《共产党宣言》阐发出的革命信仰,不能只停留在“不忘初心”,也要以新时代的现代人眼光对《共产党宣言》的当代价值进行再思考。另外,刘新雨的人物形象还要加强塑造。

    王华莹山东省戏剧家协会原常务副主席、研究员

    加强人物塑造,加快叙事节奏
    第一,刘新雨的人物形象缺乏女孩子的可爱,人物的情感需要再加强;第二,迷糊作为该戏主题表达的主要承担者,醒悟得略显缓慢,应该再提早一些;第三,迷糊母亲的去世处理得过于草率,还不够打动人心。另外,后半部戏节奏拖沓,可以适当删减.
  • 汪荃珍河南豫剧院党委书记、一级演员

    提升演员表演水平,凝练剧作整体结构
    扮演迷糊的男演员在个别唱段部分为了唱而唱,忽略了人物感,容易让观众产生对角色的间离;扮演刘新雨的女演员需要继续琢磨其中的表演和唱腔,年龄感交代得不清晰,形体方面缺少创造的空间,声音的控制力有欠缺,这些都需要再加强。

    柳 萍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一级演员

    增强舞台表现,准确刻画人物
    第一,刘新雨牺牲后又多次出现与迷糊对话,容易打断前台表演的连贯性,让观众出戏;第二,结尾处的舞台上推出花堆的呈现方式过“满”;第三,尾声迷糊的再次上场形成剧作上的前后呼应,显得有些重复;第四,演员在人物刻画上需要再准确一些。

    王蕴明中国戏剧家协会原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

    融入地方红色文化,弥补剧作叙事漏洞
    从主题表达上看,该戏虽然表现的是共产党的早期建设,应当更多地将山东早期的红色文化融入其中;从剧作结构上看,对刘新雨作为中央特派员来到刘集村的人物前史、周恩来总理寻找初版《共产党宣言》的缘由等关键剧情缺少必要的交代,需要补足。

    马 也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梳理人物线索,塑造传奇人物
    该戏整体叙事流畅,存在两条精神线索:一是《共产党宣言》的历史传承;二是迷糊的人物成长线索。前者是该戏的核心与主题,后者是艺术价值的承载主体。但是在迷糊的角色行动线的处理上,结尾不够圆满得体,破坏了整体的艺术构思和艺术意境。

  省城来人,寻找最早的《共产党宣言》,顿教暮年的迷糊深陷纠结与追忆之中……

  迷糊身为长工,与东家小姐同吃一奶长大。卖粮途中,恰逢小姐遇险,逞一时之勇,却吓尿裤子,但无意中救了中共特派员,见了“马大胡子”,还对高不可攀的妹子暗生情愫。此后,不自觉地卷入了“掐谷吃坡”、“觅汉增资”等“造反”行动,惊诧之余,竟将“马大胡子”奉为菩萨。鬼子清剿,为护《宣言》,目睹了国才牺牲、母亲被杀,遂一心复仇。因一时大意,反致新雨被捕,党组织无力强攻,只好随东家前去赎人。然而,侯三炮吞没钱财,依旧行刑,新雨慷慨就义。东家痛极而疯,迷糊悲呼,一曲鲁北民歌凄婉响起……

  暮年的迷糊大病三日,怀抱《宣言》来至新雨墓前,倾诉心曲。恍惚中,新雨显身,赞迷糊是无名英雄,劝其献书。当迷糊得知是总理寻书,激动不已,合泪告慰英灵。

  春雷炸响,大河开凌,滔滔东去……

  • 编剧:陈鹏

  • 导演:李利宏

  • 主演:盖勇

  • 主演:彭莉媛

  编剧: 陈鹏、王新生

  导演: 李利宏

  作曲、配器: 栾胜利

  舞美设计: 刘鹏

  副导演: 张建业

  舞美设计助理: 宫少飞

  灯光设计指导: 邢辛

  灯光设计: 卢绪峰

  服装设计指导: 彭丁煌

  服装设计: 王晓倩

  化妆造型设计: 刘晓东

  化妆造型设计助理: 李芳

  舞蹈编导: 宋惠玲

  道具设计: 李庆磊

  音响设计: 谢玉光

山东省吕剧院
山东省吕剧院成立于1953年,50年代初创作演出的现代戏《李二嫂改嫁》曾风靡全国,在第一届华东地区戏曲会演中荣获演出、编剧、导演、音乐、舞美、表演等多项大奖,被誉为全国创作演出现代戏的“八大红旗院团”之一。更有《姊妹易嫁》《小姑贤》《借年》《墙头记》等优秀传统剧目久演不衰,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剧团详细介绍
  • 高清剧照

  • 高清剧照

  • 高清剧照

  • 高清剧照